欢迎访问《复旦学报(医学版)》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讲座
    吴敏敏, 王鑫钰, 王伟炳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3): 470-4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3.021
    摘要 (1150) PDF全文 (1341) HTML (830)   可视化   收藏

    自1956年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概念提出以来,医学始终是其核心应用领域之一。当前,AI技术已贯穿诊疗全流程,并延伸至药物研发、手术机器人及临床试验优化等创新场景,形成以数据治理、算法创新、场景应用为支柱的技术体系。多模态数据融合整合影像、病历、基因等异构数据,联邦学习实现跨机构隐私保护共享;深度学习在影像诊断中实现90%以上的肺结节检测灵敏度;生成式AI加速药物分子设计。核心应用覆盖四大领域:AI在乳腺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准确率超专业医师;机器人技术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脊柱螺钉植入精度;AI缩短药物靶点的发现周期;机器学习将受试者提升筛选效率,并实现实时数据监测。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首先受到数据质量和算法偏差的制约,AI模型的“黑箱”特性和责任归属模糊是临床落地的核心障碍。本文通过分析关键技术突破和典型案例,探讨了AI在医学中的应用场景及其面临的挑战,旨在为医疗智能化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 论著
    金文韬, 王添平, 陈晓军, 张国福, 李海明, 张鹤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6): 890-8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6.003
    摘要 (979) PDF全文 (269) HTML (79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基于MRI术前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的分子亚型的生境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家医学中心经病理证实的EC患者,分别纳入训练组(n=270)和测试组(n=70)。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前MRI及病理组织学和分子亚型诊断。首先根据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对比增强(contrast enhancement,CE)图像对肿瘤进行生境亚区域分区,随后从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DWI和CE图像的不同亚区域提取生境影像组学特征。应用3种机器学习分类器,包括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别建立预测p53异常型EC的模型并进行效能验证,表现出最佳综合预测性能的模型被选为生境影像组学模型。采用相同程序,建立基于T1WI、T2WI、DWI和CE共4个序列的全区域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的差异。使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应用的临床收益。结果: 经特征选择后保留8个生境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生境影像组学模型、10个全区域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和3个临床特征建立临床模型。生境影像组学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高,分别为0.855(0.788~0.922,训练集)和0.769(0.631~0.907,验证集)。DeLong检验显示训练集的生境影像组学模型效能优于全区域影像组学模型(P=0.001),但测试集差异不显著(P=0.543);两组生境影像组学模型效能均优于临床模型(P=0.007,训练集;P=0.038,验证集)。DCA曲线显示该模型在阈值概率0.2~0.8之间均可对临床诊断提供收益。结论: 基于MRI的生境影像组学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p53异常型的EC,效能优于全区域影像组学和临床模型,有助于术前EC的无创性分子亚型分型。

  • 论著
    孙滢雪, 陈军, 唐培宸, 张健, 陈威泽, 颜芷昕, 宋娜娜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1.001
    摘要 (969) PDF全文 (264) HTML (78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CS)通过抑制IL-6反式信号通路介导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进而治疗肾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单侧缺血再灌注(unilateral ischemia/reperfusion,UIR)肾纤维化模型,同时给药虫草菌粉、可溶性糖蛋白130Fc(soluble glycoprotein 130 Fc,sgp130Fc)或Hyper-IL-6。Masson染色评估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PAS染色评估肾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纤维化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和IL-6反式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可溶性IL-6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6 receptor,sIL-6R)]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qPCR等手段检测纤维化蛋白表达量以及定位情况。体外细胞实验进一步探究虫草提取物虫草素对成纤维细胞中IL-6反式信号的影响。结果: 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在慢性期给药虫草菌粉可显著减轻小鼠患肾的炎症和纤维化,降低血清肌酐水平和胶原沉积。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S治疗组α-SMA、FN的表达水平降低,IL-6信号通路蛋白p-STAT3、sIL-6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2,CXCL12)的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此外,Hyper-IL-6可部分抵消虫草菌粉的治疗效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虫草素可抑制NRK-52E分泌IL-6,而IL-6-sIL-6R复合物处理可诱导成纤维细胞NRK-49F活化,表现为α-SMA、FN和p-STAT3表达量显著升高。虫草素和sgp130Fc处理显著抑制IL-6反式信号通路引起的成纤维细胞的活化。结论: CS可显著抑制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IL-6,并抑制成纤维细胞中IL-6反式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改善肾间质纤维化。

  • 感染性疾病论著专栏
    张琪然, 曹兵, 辛继宾, 吴利俊, 孙育雷, 应峻, 张文宏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159-1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2.001
    摘要 (947) PDF全文 (589) HTML (78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全球2019—2023年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 检索2019—2023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xpanded)收录的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主题相关文献。利用VOSviewer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从发文趋势、国际科研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分析研究热点和趋势。结果: 共纳入600篇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及主题聚类提示乙肝功能性治愈目前主要聚焦的研究方向为功能性治愈预测与监测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功能性治愈与免疫、核苷类似物停药、干扰素治疗、功能性治愈的远期预后。ESI高被引原始研究论文的内容与上述聚类大致符合,但更多地集中于功能性治愈的新药。关键词突现显示2019年以来,研究热点从病毒学机制和血清标志物,到核苷类似物停药和干扰素治疗,再到免疫学机制与新药的变迁。结论: 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的病毒学机制、血清标志物、免疫学机制、核苷类似物的停药、干扰素治疗、治愈后的远期预后是研究热点和趋势。

  • 论著
    吕攀攀, 陈明亮, 赵缜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242-2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2.010
    摘要 (818) PDF全文 (162) HTML (76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COVID-19疫情结束后,上海市闵行区单中心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FluA)和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FluB)的流行状况及人口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至2024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因呼吸道感染而行Mp、RSV、FluA和FluB检测的数据,分析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组人群病原体感染的差异。结果: 39 103份因呼吸道感染而同时行4种病原体检测的患者样本被纳入本文分析。4种病原体总检出率为44.7%(17 490/39 103),其中Mp为25.2%、FluA为13.1%、FluB为10.9%、RSV为1.5%,混合感染率为5.9%,以Mp和FluA联合感染为主。Mp在14岁以下患者中检出率 > 38%,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逐渐下降。在儿童组(≤14岁)中,FluA和FluB在7~14岁组(FluA:16.5%;FluB:10.4%)的检出率均最高;在成人组(≥15岁)中,FluA和FluB分别为在15~24岁组(12.5%)和35~44岁组(15.9%)的检出率最高。不同月份的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4种病原体总例数和总检出率于2023年9月后呈现增长态势(P < 0.001)。结论: COVID-19疫情结束后,上海市闵行区单中心Mp感染出现异常增长,与流感病毒一起成为本地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应针对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指导临床诊疗。

  • 论著
    钟彧婧, 王艺颖, 刘海鸥, 陆佳琦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6): 873-8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6.001
    摘要 (648) PDF全文 (254) HTML (50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间皮素(mesothelin,MSLN)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HGSOC)化疗耐药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基于卵巢癌公共数据库进行Meta分析,评估MSLN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通过通路富集分析探索MSLN调控的关键信号通路及其在化疗耐药中的潜在作用;利用TCGA-HGSOC数据库探究MSLN介导化疗耐药相关的基因组特征;通过Msln敲低小鼠ID8卵巢癌细胞构建腹腔转移瘤模型,验证MSLN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MSLN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HR:1.42,95%CI:1.16~1.74);差异基因及通路富集分析表明MSLN高表达上调耐药相关基因及药物代谢、DNA结合信号通路。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MSLN高表达与染色体不稳定基因组特征CX3、CX11和CX13评分负相关;体内实验发现Msln敲低可增强顺铂抑瘤作用。结论: MSLN高表达可能是HGSOC患者不良预后和化疗耐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综述
    向雪松, 丁景新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128-1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1.017
    摘要 (631) PDF全文 (254) HTML (481)   可视化   收藏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ervical carcinoma,SCNECC)是一种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早期容易出现侵袭转移,预后比宫颈鳞癌和腺癌差。目前对其临床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SCNECC的关注越来越多,改善其预后的探索也取得一些成果。本文将SCNECC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对当前手术、放化疗、靶向与免疫药物等治疗策略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和展望。

  • 论著
    张凯, 黄一沁, 张自妍, 宓林, 余纳, 保志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44-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1.006
    摘要 (572) PDF全文 (1454) HTML (41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GPR120基因对脓毒症进展的作用,探索GPR120基因对胞内多蛋白复合物—NLRP3(NOD-,LRR- and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及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收集临床脓毒症患者血液及胸水样本后,采用流式及ELISA实验检测炎症因子及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利用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C57BL/6小鼠及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构建体内外脓毒症模型,并通过GPR120基因激动剂TUG891的干预,观察对照组和脓毒症组间GPR120基因、NLRP3炎症小体蛋白及巨噬细胞极化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在临床标本中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患者血清中IL-1β等炎症因子表达明显升高(P < 0.001),胸水中NLRP3、Caspase-1及IL-1β等炎症小体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P均 < 0.05)。体内实验发现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中肺组织内重度炎症表现,肺组织内GPR120基因表达下降,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上调(P < 0.01),炎症小体激活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强,巨噬细胞M1型极化增强。通过TUG891激活GPR120基因,可减轻小鼠及细胞的炎症反应,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P < 0.01)。体外实验证实了LPS可抑制细胞内GPR120蛋白的表达并促进炎症蛋白的分泌,而TUG891促进GPR120蛋白水平的上调表达并对炎症因子的分泌具有缓解作用(P < 0.05)。结论: 在脓毒症中,GPR120基因激活可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促进巨噬细胞修复型极化,减轻组织炎症损伤,从而延缓脓毒症的快速进展。

  • 讲座
    熊海燕, 罗剑锋, 王伟炳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153-1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1.022
    摘要 (555) PDF全文 (422) HTML (403)   可视化   收藏

    药物临床试验是评估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本文介绍了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创新的类型和设计思路,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适应性设计是一类复杂创新型临床试验设计方法,依据适应性的目的可以分为:成组序贯设计,样本量重估计,无缝试验,富集设计,主方案设计(篮式试验、伞式试验、平台试验等)。适应性设计具备更大的调整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常规临床试验的缺点,进而提高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论证强度。药物临床试验的设计创新与重塑将为实现精准医学目标提供更有力的循证证据。

  • 综述
    耿志丹, 袁海霞, 俞清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6): 1009-10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6.019
    摘要 (502) PDF全文 (290) HTML (326)   可视化   收藏

    胆囊腺瘤为起源于胆囊黏膜上皮的良性肿瘤,被认为是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的前期病变,其恶变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发生。目前对于胆囊腺瘤癌变的病理过程及分子机制仍存在争议;超声和CT广泛应用于胆囊疾病的检查,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高帧率超声造影(high-frame-rat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H-CEUS)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诊断精度。本文对胆囊腺瘤癌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表现、基因表达、治疗和临床预后进行文献总结。

  • 医学经验交流
    秦志明, 李佳洋, 徐华兴, 马智菲, 韦晓玲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263-2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2.013
    摘要 (465) PDF全文 (296) HTML (37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成熟恒牙龋源性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活髓保存治疗与根管治疗术之间的疼痛缓解程度和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上海市口腔医院的被诊断为成熟恒牙龋源性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n=45)进行活髓保存治疗,对照组(n=45)进行根管治疗。记录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7天患者疼痛得分,并在术后1、6、12个月进行临床评价及影像学分析,比较两组疼痛得分情况及治疗成功率。结果: 81例患者接受了1年以上的随访,其中试验组39人,平均年龄(31.00±1.43)岁,对照组42人,平均年龄(30.60±1.54)岁,试验组和对照组成功率分别为97.44%和95.24%。两组在术后24 h和术后7天疼痛程度均减轻且存在显著差异(P < 0.05),术后7天试验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 < 0.01)。结论: 与根管治疗术相比,采用活髓保存治疗龋源性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成熟恒牙,在短期疼痛缓解和长期临床疗效方面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 综述
    张梦玥, 周建国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133-1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1.018
    摘要 (458) PDF全文 (862) HTML (329)   可视化   收藏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重症病例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BPD是多因素疾病,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肺泡简单化和肺微血管发育障碍。肺泡上皮细胞是肺泡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肺泡Ⅰ型(alveolar type 1,AT1)和肺泡Ⅱ型(alveolar type 2,AT2)细胞,其中AT1细胞参与气血屏障构建,发挥气体交换作用,AT2细胞具有增殖分化的干细胞特性,维持肺内环境稳态、修复肺损伤。肺损伤修复的核心是AT2细胞向AT1细胞的转分化,而激活转分化的信号转导机制尚未明确。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和分类总结,探讨肺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关键信号转导通路及研究进展,为阐述BPD发病机制及探索BPD新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论著
    杨琴文, 史慧静, 韩雁, 郭琪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31-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1.004
    摘要 (455) PDF全文 (126) HTML (36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上海市闵行区11~18岁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潜在类别,明确不同类别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闵行区1 690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上海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收集数据,评估参与者在6类健康危险行为上的得分。通过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方法对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进行聚类,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上海市闵行区11~18岁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可分为3个类别:第一类别组915人(54.14%),健康危险行为得分均处于中低水平,命名为“以各类行为中低危为突出表现的不健康行为组”;第二类别组539人(31.89%),精神成瘾得分较高,命名为“以精神成瘾为突出表现的不健康行为组”;第三类别组236人(13.97%),在物质成瘾行为上得分较高,命名为“以物质成瘾为突出表现的不健康行为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校、年龄、民族、寄宿情况的学生健康危险行为3个潜在类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普高学生和职高学生相比于初中生,表现出以精神成瘾和物质成瘾为特征的不健康行为的风险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11~18岁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存在3个潜在类别,且不同背景的学生在这些类别上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建议针对具有不同学校属性和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实施定制化的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

  • 个案报告
    剧素贞, 王祥, 赵开顺, 余艳芳, 屠春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147-1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1.021
    摘要 (398) PDF全文 (162) HTML (295)   可视化   收藏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进行性呼吸功能障碍性疾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误治。现报道1例嘉定区中心医院收治的肺泡灌洗液外观不典型的PAP患者,经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并结合相关文献以加分析讨论,以加深对这种疾病及其疗法的认识。

  • 方法技术
    刘煜, 曹佩华, 丁长海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119-1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1.016
    摘要 (392) PDF全文 (334) HTML (28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一项全膝关节置换术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为例,介绍利用REDCap(Research Electronic Data Capture)系统导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方法: 利用REDCap系统的多功能工具,包括数据导入工具、数据导出、报表与统计功能、项目仪表盘及编码手册等,处理和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据。电子化的临床数据经过调整与标准化后,通过REDCap的数据导入工具批量上传至系统。使用REDCap的数据导出功能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并借助其统计与报表功能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确保数据质量和完整性。结果: 通过REDCap系统成功创建了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的电子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该平台能够实时采集来自多个中心的临床数据,并通过内置的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借助REDCap的统计分析功能,研究团队能够实时监测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估和动态分析,为后续的深入统计分析提供了基础。结论: 利用REDCap系统可以搭建全新的临床研究项目,开展中的临床研究也可利用其调整、导入和分析电子化数据,从而提高数据管理的科学性和研究效率。

  • 论著
    闵青, 张函, 沈子妍, 吕诗琦, 朱诚, 章晓燕, 丁小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3): 317-3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3.001
    摘要 (388) PDF全文 (668) HTML (34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与新发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5年纵向随访数据,采用CKD-流行病学合作研究胱抑素C公式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纳入基线肾功能正常(eGFR≥60 mL·min-1·1.72 m-2)的参与者4 119例。2015年随访时eGFR<60 mL·min-1·1.72 m-2定义为新发CK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参与者基线SUA水平对新发CKD的影响,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二者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经过4年随访,127例参与者新发CKD,其中男性57例,女性7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水平升高与新发CKD发病风险独立相关(OR=1.532,P<0.001)。在不同性别亚组人群中分析SUA与新发CKD的关系,结果显示基线SUA每升高1 mg/dL,男性人群新发CKD风险增加33.6%(OR=1.336,P=0.012),女性人群新发CKD风险增加77.5%(OR=1.755,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和女性中SUA水平与新发CKD均呈线性正相关。参与者按照SUA四分位数分组(Q1~Q4),多因素校正后,女性人群Q3组(3.75 mg/dL<SUA≤4.43 mg/dL)、Q4组(SUA>4.43 mg/dL)与Q1组相比新发CKD风险显著增加(Q3组:OR=2.571,P=0.045;Q4组:OR=3.666,P=0.005)。结论: SUA升高是中老年人群新发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SUA水平超过3.75 mg/dL与新发CKD风险增加相关。

  • 方法技术
    陈丽梅, 隋龙, 张宏伟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6): 997-10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6.017
    摘要 (383) PDF全文 (56) HTML (26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一种新型的宫腔镜下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宫底固定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23年8月至2024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开展一项前瞻性新型宫腔镜下LNG-IUS宫底固定术,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LNG-IUS脱落等随访情况。结果: 共计21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37.8±6.8)岁,平均宫深(9.06±0.74)cm。其中8例有LNG-IUS环脱落史(5例宫深 > 8.5 cm,3例宫深≤8.5 cm,但这3例患者宫颈口较松弛),13例无LNG-IUS脱落史(宫深均 > 8.5 cm)。平均手术时间(14.0±4.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5±3.3)mL。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子宫穿孔、大出血、液体超负荷、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3.2±0.8)个月,未发现LNG-IUS脱落。疼痛评估和月经量均值少于术前,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体积均值小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痛经者术后痛经缓解率达95.0%(19/20),月经过多者术后有效率达94.4%(17/18)。主要不良反应为不规律阴道出血,发生率为57.1%(12/21)。结论: 宫腔镜下LNG-IUS宫底固定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适合于有LNG-IUS脱落史、痛经、月经过多或宫腔较大的患者。

  • 论著
    朱丽, 孙国珍, 杨启航, 周毅超, 笃铭丽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6): 908-9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6.005
    摘要 (380) PDF全文 (30) HTML (29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心血管内科护士心理负荷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3年6—7月用便利抽样法,以全国664名心血管内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负荷指数量表、护理中断事件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护士心理负荷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心血管内科护士存在低负荷组(25.90%)和高负荷组(74.10%)2个潜在类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OR=1.641,95%CI:1.036~2.598)、护理中断事件得分(OR=1.060,95%CI:1.044~1.076)、护士来源区域(OR=0.688,95%CI:0.542~0.874)是心血管内科护士心理负荷的影响因素。结论: 心血管内科护士心理负荷存在明显的分类特征,较高学历、中断事件发生频繁、来源于东部地区护士心理负荷较高。护理管理者需关注人力资源分配、优化流程以减少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

  • 论著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癌个案管理师分会,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3): 358-3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3.006
    摘要 (379) PDF全文 (243) HTML (330)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形体管理在乳腺癌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日渐重要,也鉴于新的医学和护理证据的不断累积,需要对乳腺癌患者形体管理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更新。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癌个案管理师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召集乳腺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护理管理等领域的护理专家,共同商讨制定了《乳腺癌患者形体管理专家共识》。共识对手术相关形体、综合治疗相关形体以及其他相关形体管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以期为各乳腺专科领域人员进行患者形体管理提供同质化建议,提高照护的规范化。

  • 论著
    刘霄, 卢惠娟, 张玉侠, 潘文彦, 蔡诗凝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6): 939-9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6.009
    摘要 (370) PDF全文 (124) HTML (24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心脏外科术后过渡期患者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23年9月至2023年11月住院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PTSD清单、抗逆力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分析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PTSD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267名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PTSD评分为(16.51±12.31)分,PTSD高风险患者为29人。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低、术中使用体外循环、ICU住院时间长、疼痛评分高、心理弹性水平与社会支持水平低、抑郁评分高的心脏术后患者PTSD评分高(P < 0.05)。结论: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PTSD症状的情况普遍,程度不一,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术中使用体外循环、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疼痛、患者的抑郁评分、心理弹性水平和社会支持。医护人员对高风险患者应加强关注其心理健康水平,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 讲座
    潘璐璐, 余勇夫, 秦国友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6): 1016-10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6.020
    摘要 (362) PDF全文 (117) HTML (224)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回归模型的迁移学习,并通过实例数据展示了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实例基于美国健康和营养调查2013—2014年的数据,研究了睡眠时间和抑郁程度及抑郁症之间的关联,并使用人口特征和生活方式作为预测变量,预测不同种族群体的抑郁程度和抑郁症。相比只基于目标种族群体构建的模型,迁移学习可以提高目标种族中睡眠时间效应的估计精度,以及抑郁程度和抑郁症的预测准确性。实例结果表明,在目标数据稀缺和数据源之间存在异质性的情况下,迁移学习能够有效整合外源数据,显著提升目标模型的估计能力和预测能力。

  • 论著
    李信响, 刘兵, 江洋, 赵宇飞, 彭新桂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16-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1.002
    摘要 (356) PDF全文 (114) HTML (27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治疗前MRI征象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相关恶病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99例HCC患者治疗前临床和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并随访MRI检查后6个月时患者的体重。根据恶病质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恶病质组和非恶病质组。按照随机抽样将所有病例分为训练集(n=279)和验证集(n=120)。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筛选与HCC相关恶病质的变量,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AUC值,选择最佳性能模型建立预测HCC相关恶病质列线图。结果: 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 < 40 g/dL、血清甲胎蛋白 > 100 ng/mL、肿瘤直径 > 5 cm、门静脉癌栓、瘤内强化动脉和动脉期肿瘤边缘肝实质强化是预测肝细胞癌相关恶病质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影像模型预测性能最好,训练集区分度AUC达0.843,验证集达0.854。结论: 依据MRI征象建立列线图可较临床诊断提前6个月预测HCC相关恶病质,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指导意义。

  • 论著
    李俊, 顾伟勇, 王杰玉, 武贝贝, 鹿欣, 陈瑞芳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55-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1.007
    摘要 (355) PDF全文 (96) HTML (27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卵巢透明细胞交界性肿瘤(clear cell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CCBO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学转归,为诊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22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CBOT患者共23例,同时整合Ricotta研究队列中的19例患者的临床信息,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学转归。结果: 本研究入组了42例CCBOT患者:其中我院队列23例,Ricotta队列19例。与Ricotta队列相比,我院队列CCBOT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比例(34.8%)明显高于Ricotta队列CCBOT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比例(5.3%)(P < 0.05)。在我院队列中,22例患者具有术中冰冻病理信息,术中冰冻诊断的准确性为50%(11/22),另外50%(11/22)患者术中冰冻低估了病情。合并后的队列整合分析发现:患者中位年龄60岁,好发于绝经后女性(66.7%);多数因盆腔包块(59.5%)和腹痛腹胀(19.0%)就诊;肿瘤多为单侧卵巢受累(90.5%);术前肿瘤标记物信息缺失较多,无法准确评估;10人(23.8%)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32人(76.2%)行根治性手术,手术病理提示所有患者均为Ⅰ期患者;部分患者(21.4%)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患者接受了全子宫切除,其中10人(31.3%)合并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8个月,最短随访时间为1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231个月,未见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 CCBOT患者总体预后好,复发率低;保留生育功能安全可行,但要注意排查是否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病变。鉴于CCBOT罕见,未来要开展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来更好地阐明CCBO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 论著
    张瑛凯, 夏阔, 王厚磊, 王京, 周嘉琦, 赵明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38-43, 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1.005
    摘要 (353) PDF全文 (87) HTML (27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自锁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老年人群长节段颈椎病,与传统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手术结果进行对比,评估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回顾性收集3~4节段(C3~C7)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的老年患者(> 60岁)病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A组,24例)或传统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B组,18例)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测量术前、术后颈椎各方向椎间隙高度、功能段高度和颈椎前凸角。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上肢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术前颈椎间隙高度、功能段高度及颈椎前凸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切口短于B组(P < 0.01)。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上肢VAS、术后N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功能段高度、颈椎前凸角的恢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是治疗长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与传统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相比,可避免术后吞咽困难,切口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 综述
    赵光耀, 吴龙云, 夏巧云, 鲁晓岚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6): 1002-10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6.018
    摘要 (352) PDF全文 (245) HTML (232)   可视化   收藏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作为一类致癌因子,参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发现,HP的现症感染可显著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率,而HP的根除能改善代谢紊乱和缓解NAFLD。一些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探索,认为这可能和HP造成的能量代谢紊乱、肠道菌群失衡等因素相关。本文综述了HP与NAFLD之间的关联性的研究现状以及HP促进NAFLD发生和发展的可能机制。

  • 论著
    路丹荑, 冯莉惠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6): 900-907, 9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6.004
    摘要 (349) PDF全文 (22) HTML (23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人源大肠埃希菌在早期哺乳动物肠道中定植的小鼠模型,探究大肠埃希菌在早期哺乳动物肠道中的定植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 将一株婴幼儿来源的野生型大肠埃希菌LFYP5用灌胃的方式接种到SPF级小鼠肠道内,通过收集小鼠肠道内容物或粪便样本,利用铺板计数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方法绘制大肠埃希菌的丰度变化曲线,探究小鼠不同肠道位置、接种年龄、断奶时间以及更换笼盒时间对大肠埃希菌定植丰度变化的影响,并利用16S rRNA测序探究接种大肠埃希菌后小鼠肠道中菌群构成变化。结果: 大肠埃希菌LFYP5能够在幼年小鼠肠道中定植,并在断奶期出现丰度的迅速下降,这种趋势与接种年龄及实验期间是否更换笼盒无关。若断奶年龄过早,大肠埃希菌丰度也会更早出现下降。接种大肠埃希菌的小鼠肠道内菌群alpha多样性降低且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增加。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源大肠埃希菌在早期哺乳动物肠道中定植的小鼠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未来研究人源大肠埃希菌在哺乳动物肠道中的定植机制。

  • 医学经验交流
    詹明烺, 姜林娣, 刘云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77-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1.010
    摘要 (346) PDF全文 (162) HTML (26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描述并总结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33例EGPA患者,诊断参照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关于EGPA的分类标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等。结果: 33例EGPA患者中男性22例(66.7%),女性11例(33.3%),确诊时平均年龄(47.42±15.83)岁。首诊科室以风湿免疫科(23例,69.7%)为主,其次是呼吸内科(6例,18.2%)。临床表现以皮肤受累最多见(皮疹、溃疡、坏疽和梗死,23例,69.7%),其次为哮喘(17例,51.5%)、浸润性肺炎(14例,42.4%)、周围神经病变(9例,27.3%)、血栓形成(9例,27.3%)。所有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平均数为(3.43±3.52)×109/L,有8例(24.2%)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和ANCA阴性患者相比,ANCA阳性患者伯明翰血管炎活动度评分(Birmingham Vasculitis Activity Score,BVAS)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肾脏受累更常见(P < 0.05)。32例(97%)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1例(33.3%)患者使用过生物制剂或托法替尼治疗,6例接受托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有5例获得了疾病缓解。结论: EGPA临床表现多样,ANCA阳性患者疾病活动性更高,应建立多学科的EGPA诊疗体系。

  • 讲座
    刘星, 王伟炳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4): 611-6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4.021
    摘要 (344) PDF全文 (476) HTML (134)   可视化   收藏

    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是一种利用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instrumental variable,Ⅳ)开展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本文从通过因果图,即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DAG)阐释工具变量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与MR的对比,系统梳理了MR研究中的核心假设、常见挑战及实践要点。MR作为观察性研究,尽管在理论上可帮助避免混杂,但在实际应用中其有效性高度依赖对(ⅰ)遗传-暴露的关联强度、(ⅱ)遗传-结局关联的独立性和(ⅲ)排他性的确认,应避免过度解读结果。本文还探讨了MR在药物靶点发现和疾病机制探索中的价值,并提醒研究者严格对待观察性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如暴露与结局的时序关系等。

  • 论著
    肖敦明, 周善炎, 陈英耀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24-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1.003
    摘要 (342) PDF全文 (140) HTML (26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串联质谱(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S/MS)筛查相比于茚三酮-荧光法(以下简称荧光分析法)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对上海财政或者医保的影响,为MS/MS报销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构建预算影响分析模型,模型研究时限为3年(2025—2027年),基于上海新生儿出生数据以及上海新生儿出生平均降幅预测2025—2027年新生儿人数,临床筛查数据、成本数据来源于相关统计网站、文献和医院调研数据。通过专家咨询了解全国和上海的筛查和报销政策,其中,荧光分析法主要用于苯丙酮尿症的筛查,MS/MS可用于多种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分别测算MS/MS筛查相比于荧光分析法对上海财政或医保的影响。结果: 对财政的预算影响分析表明:2025—2027年,荧光分析法财政支出预计分别为158万元、148万元和139万元,MS/MS财政支出分别为2 275万元、2 137万元和2 006万元,MS/MS相比于荧光分析法增加的财政支出分别为2 118万元、1 988万元和1 867万元,财政支出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对医保基金的预算影响分析表明:2025—2027年,荧光分析法医保基金支出预计分别为111万元、104万元和97万元,MS/MS医保基金支出分别为1 593万元1 496万元和1 404万元,MS/MS相比于荧光分析法增加的医保基金分别为1 482万元、1 392万元和1 307万元,医保基金支出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政策梳理方面,串联质谱筛查费用一般由财政支付或患者自付,商业保险、慈善基金会组织等可作为基金补充来源。结论: 上海市扩大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费用整体可控,为了统一支付口径,方便管理,建议上海市串联质谱筛查费用由财政支付。

  • 医学经验交流
    马苗苗, 戴黎珺, 徐婷, 刘丹, 陈静雯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114-1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1.015
    摘要 (332) PDF全文 (108) HTML (27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揿针预防及减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3年5—1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99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99)和对照组(n=100)。两组均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膻中、攒竹、太冲穴揿针疗法。观察两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恶心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呕吐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 揿针可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及减轻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程度,还可减少术后恶心的持续时间。

  • 感染性疾病论著专栏
    秦祥玉, 曹兵, 辛继宾, 吴利俊, 郑建铭, 应峻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180-1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2.003
    摘要 (332) PDF全文 (302) HTML (26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近5年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衰竭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该领域研究的现状、热点,展望后续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xpanded)数据,应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国际科研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聚类、关键词突现等可视化分析并生成可视化图谱。结果: 共纳入2019—2023年相关文献873篇,总被引频次为7 364,篇均被引频次为8.44,其中我国发文量最多(458篇,52.46%),与我国合作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关键词共现聚类提示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衰竭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三大类:非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衰竭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衰竭的致病机制,肝衰竭的治疗及预测模型建立。关键词时间叠加图和突现图显示,近5年研究热点由预防控制新发感染逐渐转向慢性感染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结论: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引起肝衰竭的国际科研主体,广泛参与国际科研合作;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衰竭研究热点从预防肝炎病毒感染和扩大治疗已逐渐转向慢性感染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预测。

  • 方法技术
    何丹丹, 周毅彬, 许慧琳, 梁彤彤, 蔡逸舟, 俞丹丹, 徐晓莉, 董琳娟, 刘念, 刘小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6): 981-9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6.015
    摘要 (330) PDF全文 (173) HTML (23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社区就医轨迹模型,分析不同轨迹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不同就诊轨迹下的血糖控制水平。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纵向研究方法,纳入18 088例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闵行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建卡纳入社区随访管理的T2DM患者,在2010年1月1日开始随访,2019年12月31日随访终止,随访信息完整。基于群体的组基轨迹模型(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ling,GBTM)来识别、构建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就诊轨迹。利用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平均验后分组概率(average posterior probability,AvePP)等评价指标选择最佳亚组数的轨迹,比较不同类别轨迹在人口学特征、家族史、居住地、空腹血糖、BMI等方面差异,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就诊轨迹的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T2DM不同社区就医轨迹与血糖控制水平的关系。结果: 运用GBTM分析,构建最优模型Model 4,将社区建卡的18 088名T2DM患者分为5个不同轨迹亚组,分别为持续不就诊组(22.29%)、低水平上升组(15.09%)、高水平缓慢下降组(14.18%)、高水平快速下降组(14.90%)、持续规律就诊组(33.54%)。以持续规律就诊组作为对照,性别、年龄、居住地、基线合并高血压、基线空腹血糖水平、BMI对T2DM患者社区就诊轨迹均有影响(P < 0.05)。校正了混杂因素后,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持续不就诊组,低水平上升组、高水平缓慢下降组和持续规律就诊组血糖控制水平较好,HR分别为0.37(95%CI:0.34~0.39)、0.72(95%CI:0.67~0.78)、0.78(95%CI:0.73~0.84);高水平快速下降组血糖控制水平相当,HR为1.06(95%CI:0.99~1.12)。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最优模型下社区就医轨迹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特征;性别、居住地、合并高血压、消瘦影响患者出现不同就医轨迹。定期社区门诊就诊随访可能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 论著
    刘娟, 杨明正, 李肖瑛, 姬婷婷, 熊晓燕, 朱迎春, 白寿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6): 921-9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6.007
    摘要 (321) PDF全文 (48) HTML (25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模拟肾脏屏障系统的肾细胞共培养体系,探讨miR-29b-3p对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通路的调控作用及高糖环境下该通路的变化。方法: 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肾足细胞共培养体系,测试不同葡萄糖浓度(5、8、12、16 mmol/L)下的细胞活性和糖消耗值,并测定细胞上清中TGF-β和OPN的含量。转染表达OPN的重组质粒或OPN siRNA,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GF-β和OPN的表达。结果: 在细胞共培养体系中,高糖(12 mmol/L)时OPN、TGF-β和miR-29b的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高糖时OPN蛋白增加,而TGF-β蛋白变化并不明显;加入miR-29b-3p激活剂后,细胞上清中OPN和TGF-β的mRNA水平明显增加;加入miR-29b-3p抑制剂后,细胞上清中OPN和TGF-β的mRNA水平明显下降。在基础糖浓度(5 mmol/L)下,miR-29b-3p激活剂使OPN和TGF-β的蛋白表达增加;miR-29b-3p抑制剂使OPN和TGF-β的蛋白表达减少。转染OPN重组质粒后,细胞上清中TGF-β蛋白表达增加,细胞中的OPN和TGF-β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转染OPN siRNA至细胞后,细胞上清中TGF-β蛋白减少,细胞中的OPN mRNA表达明显减少,而TGF-β mRNA表达未见明显上升。结论: 肾细胞共培养体系可模拟体内肾脏环境,高糖诱导可抑制细胞增殖,使糖消耗增加,细胞上清中TGF-β含量增加,在该环境下miR-29b-3p对OPN/TGF-β信号通路具有调控作用。

  • 论著
    陈林利, 轩水丽, 倪静宜, 郭佳旗, 刘薇, 许慧琳, 周毅彬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6): 915-920, 9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6.006
    摘要 (314) PDF全文 (101) HTML (19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2—2022年上海市闵行区脑卒中死亡变化趋势,预测2023—2027年脑卒中死亡情况。方法: 测算2012—2022年上海市闵行区脑卒中死亡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运用Joinpoint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时间趋势分析。以2012—2022年上海市闵行区脑卒中死亡率构建灰色GM(1,1)模型,运用相对误差和级比偏差评估模型拟合效果,对2023—2027年上海市闵行区脑卒中死亡率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2012—2022年上海市闵行区脑卒中全人群、男性和女性粗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全人群:APC=2.50%,P < 0.001;男性:APC=3.41%,P < 0.001;女性:APC=1.46%,P=0.008)。灰色GM(1,1)模型预测2023—2027年上海市闵行区脑卒中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27年全人群脑卒中粗死亡率为97.55/10万,男性为112.31/10万,女性为83.33/10万,检验评估模型拟合效果达到较高要求。结论: 近十年来上海市闵行区脑卒中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5年预测结果显示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 讲座
    赵丹妮, 黄卓英, 田婕, 张涛, 王伟炳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311-3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2.021
    摘要 (309) PDF全文 (455) HTML (250)   可视化   收藏

    对于一些突发的重大新发传染病流行,仅依靠传统疫苗临床试验不能及时得到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为了更好地应对疾病的暴发,需要一些新的试验设计,不仅能够加速或重组传统疫苗临床试验的3个阶段,同时依然严格遵守与候选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相关的科学规律。本文归纳了目前疫苗临床试验的创新设计类型和思路,以及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要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适应性设计灵活性高,可根据中期分析结果动态调整试验参数,例如剂量选择、人群分层和样本量重估。贝叶斯设计允许纳入历史数据和先验信息,减少样本量需求。主方案设计可以在一个总体方案中评估多种治疗方法或目标人群,提高效率。真实世界数据(real-world data,RWD)的应用可以从非干预性环境中获取数据(如电子健康记录、接种记录、保险索赔数据),支持虚拟对照组的设立从而解决伦理问题。本文还介绍了基于随机对照试验和RWD的混合设计。这些试验设计的创新都优化了试验流程,从而加速疫苗研发和审批,为实现传染病防控目标提供了更有力的循证证据。

  • 论著
    尹欣, 吴毅凌, 侯珊珊, 李静, 罗炜, 俞敏君, 臧金鑫, 王伟, 苏旭燕, 赵琦, 朱寅峰, 赵根明, 姜永根, 姜庆五, 王娜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6): 882-8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6.002
    摘要 (308) PDF全文 (155) HTML (24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女性生殖健康因素与肺功能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关联。方法: 2021年7—9月从松江区自然人群队列随机抽取40岁及以上女性居民开展COPD筛查,问卷获取一般情况和生殖健康因素信息,使用线性回归分析生殖健康因素对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的影响;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生殖健康因素对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对COPD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1 876例40岁及以上女性,其中78.1%已绝经,40.9%怀孕≥3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女性FVC和FEV1下降,但与其预计值百分比的下降无关;怀孕≥3次是COPD患病的危险因素(怀孕3次:OR=4.92,95%CI为1.48~19.95,P < 0.05;怀孕≥4次:OR=9.06,95%CI为2.32~41.57,P < 0.01),怀孕2次不会增加COPD患病风险。结论: 在40岁及以上女性中,绝经会引起FVC和FEV1下降,怀孕≥3次是患COPD的危险因素。

  • 医学经验交流
    金天, 郑朱婷, 王婧婷, 董小兰, 袁长蓉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6): 961-9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6.012
    摘要 (301) PDF全文 (68) HTML (17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识别产妇产褥期身心症状人群亚组及其特征。方法: 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后1~2周的157名产妇。采用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system,PROMIS)的焦虑、抑郁、疲乏、睡眠困扰、疼痛简表进行调查,针对产妇产褥期身心症状进行LPA,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症状亚组产妇的人群特征。结果: 产妇产褥期身心症状分为症状重度困扰组(10.2%)、症状中度困扰组(50.3%)和症状困扰不显著组(39.5%)3个类别。这3个类别在产妇年龄、产褥期居住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喂养方式、新生儿就医史、妊娠风险预警评估、分娩方式以及产后并发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结论: 产妇产褥期身心症状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医护人员可根据不同人群特征预测产妇分组,并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以改善产妇产褥期体验。

  • 医学经验交流
    赵付菊, 胡贤洋, 刘璐, 黄茜茜, 王菲菲, 高晶, 杜美蓉, 应春妹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99-106, 1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1.013
    摘要 (294) PDF全文 (285) HTML (19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探讨Sneathia sanguinegensS.sanguinegens)在女性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不良妊娠结局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比较65例URSA患者与18例健康对照女性的阴道菌群特征;细胞水平分析S.sanguinegens对人子宫颈表皮癌细胞ME-180、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及人胎盘绒毛膜癌细胞JEG-3的毒性特征,以评估其在不良妊娠结局中的作用机制;在动物水平分析S.sanguinegens感染C57BL/6J小鼠后对机体的毒性反应。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RSA患者阴道的Sneathia相对丰度显著升高,与流产次数呈正相关,种水平发现组间差异是由S.sanguinegens引起。在细胞水平发现S.sanguinegens可破坏ME-180、JEG-3和HUVEC细胞,细胞损伤程度与细胞中的菌浓度呈正相关。在动物水平发现,静脉感染S.sanguinegens后可引发小鼠多个脏器炎症性损伤,脾脏出现髓外造血现象。结论: S.sanguinegens与URSA密切相关,当患者阴道该菌高载量时应引起重视。

  • 短篇报道
    金蕾, 杨耀芳, 汤阳, 宦红梅, 沈真原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4): 596-6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4.018
    摘要 (293) PDF全文 (40) HTML (102)   可视化   收藏

    对社区医院小规格阿司匹林肠溶片(25 mg/片)门诊处方用药数据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共收集1 325张门诊处方的患者用药信息,利用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进行分析,根据药品说明书及文献资料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男女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73.70±8.33)岁和(72.95±8.34)岁。DDDs排名前三的年龄段为女性60~79岁、男性60~79岁和女性80~99岁。女性患者处方占比为59.62%,DUI为0.75~0.85。1 325张处方中123张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其中89张(72.35%)遴选药品不适宜、19张(15.45%)给药剂量偏低、6张(4.88%)存在用药禁忌、5张(4.06%)给药频次不符、2张(1.63%)超适应证用药、2张(1.63%)给药剂量偏高。对于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必要进行实时干预,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综述
    林佩敏, 郑天玉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285-2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2.016
    摘要 (292) PDF全文 (488) HTML (215)   可视化   收藏

    小眼球是一种先天性眼部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眼球体积明显缩小,常合并白内障等眼部疾患。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特点,小眼球合并白内障手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白内障术中联合巩膜瓣下巩膜切除术、周边虹膜切开术、前段玻璃体切割术等术式可降低原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附加术式也可能带来新的并发症。深入了解小眼球的白内障术式及其并发症预防的研究进展,对于合理选择术式、降低脉络膜渗漏综合征及脉络膜出血、继发性青光眼、角膜水肿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