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复旦学报(医学版)》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
    朱晨, 刘芮, 任芸芸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2): 268-2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2.019
    摘要 (623) PDF全文 (107) HTML (421)   可视化   收藏

    胎儿生物学参数的超声测量值是评估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其对应的胎儿生长标准是判断测量参数是否正常或胎儿生长受限的重要依据。目前产前超声测量胎儿生长参考值有沿用多年的经典的地区标准,也有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国际标准,但全球尚无达成共识的统一标准。本文综述胎儿生长标准的发展过程和临床应用现状,探讨未来研究趋势,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论著
    林可, 吴利俊, 辛继宾, 应峻, 张文宏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2): 181-1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2.006
    摘要 (599) PDF全文 (41) HTML (21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对长新冠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借助VOSviewer软件将结果可视化,从发文趋势、期刊分布、高被引论文分析、国际科研合作网络以及关键词聚类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结果: 长新冠话题引发了全球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共检索到7 877篇文献,总被引频次103 389,篇均被引频次13.13。其中美国发文量最多(1 780篇,22.59%),中国发文量排第5位(686篇,8.71%)。国际科研合作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长新冠领域研究形成了以美国、英国、意大利、印度和中国等为主体的国家间的紧密合作;关键词主题聚类提示长新冠领域当前主要研究热点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产生机制、治疗与康复措施及其对公众社会生活的影响等。结论: 本文分析了长新冠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并探究了趋势,为该领域相关研究和卫生管理部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 讲座
    刘亚航, 余勇夫, 秦国友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2): 280-2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2.022
    摘要 (514) PDF全文 (56) HTML (260)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非参数回归方法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实例数据分析展示其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实例基于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部分慢病管理数据,拟合包含限制性立方样条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及双变量响应模型,探索2型糖尿病人群中血糖均值水平和血糖变异水平对全因死亡的单独和共同作用。结果显示血糖变异水平与全因死亡风险存在非线性关联;在高血糖均值水平下观察到的血糖变异水平与全因死亡的关联比在低血糖均值水平下更强。非参数回归方法可以全面探索连续型暴露因素和结局变量之间复杂的剂量-反应关系,揭示两个连续型暴露因素间的共同作用,可为目标人群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该方法在医学和公共卫生研究中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论著
    宋徐春, 周济春, 吕旭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4): 443-4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4.001
    摘要 (506) PDF全文 (110) HTML (29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与因果领域个体化干预效果(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effect,ITE)评估深度学习这两类方法在真实临床数据集上的个性化推荐性能差异,构建乳腺癌术后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PLD)与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推荐模型,通过评估药物疗效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904名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7例采用PLD治疗,517例采用EPI治疗,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比较两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结局;应用CFR_WASS等6种ITE模型预测患者在两种药物治疗下5年DFS概率,使用随机森林等6种机器学习模型作为基准进行性能分析比较;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评估预测性能,通过计算实际使用治疗与模型推荐治疗一致组和对照组的5年DFS率差异评估治疗推荐有效性。结果: 153对匹配病例中,PLD组和EPI组5年DFS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对病例PLD组临床结局优于EPI组,12对病例EPI组临床结局优于PLD组,验证两种药物存在个体治疗收益差异。CFR_WASS模型获得了最优预测性能(AUROC为0.736 8);多数ML组与对照组的5年DFS率无明显差异,ITE组5年DFS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CFR_WASS组5年DFS率较对照组低2.13%。结论: 相比于ML模型,ITE评估深度学习模型能更准确地估计两种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效果,给出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推荐,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讲座
    黄晨, 余勇夫, 秦国友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4): 638-6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4.025
    摘要 (471) PDF全文 (50) HTML (252)   可视化   收藏

    倾向性评分加权方法是观察性研究中调整混杂进行因果推断的一类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多种倾向性评分加权方法及其关键特征,以帮助研究人员选择最适合的分析方法。同时,通过实例数据分析展示了倾向性评分加权方法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实例基于996名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数据,通过不同的倾向性评分加权方法探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阿昔单抗治疗对患者术后6个月内存活率的效应。结果发现不同的倾向性评分加权方法得到针对不同推断目标的处理效应估计,提示在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推断目标选择相应的倾向性评分加权方法。倾向性评分加权方法能够促进处理组和对照组间协变量分布的平衡性,是观察性研究中调整混杂因素的有力工具,在医学和公共卫生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综述
    张雅坤, 王蓓丽, 郭玮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2): 262-2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2.018
    摘要 (452) PDF全文 (70) HTML (232)   可视化   收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从相对良性的肝脏脂肪变性到非酒精性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代谢性肝病。NASH以持续性肝损伤、炎症和肝纤维化为特征,并显著地增加了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终末期肝病的风险。目前关于NAFLD/NASH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但是近来该病在表观遗传学领域的研究进展给该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综述了该领域近来的研究进展,为阐明NAFLD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该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 综述
    王燕, 蒋汝荷, 余玥, 杜琰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4): 620-6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4.023
    摘要 (426) PDF全文 (93) HTML (271)   可视化   收藏

    斑蝥素(cantharidin)是斑蝥(Mylabrisphalerata Pallas)分泌的一种萜类化合物,在多种癌症中都有明显的抑制癌细胞生长、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斑蝥素抗癌的作用机制涉及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和调亡、抑制自噬、增强DNA损伤、抑制DNA修复、调控多种细胞信号通路等方面。本文针对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在多种常见癌症中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寻找斑蝥素在癌症治疗中的新靶点,为抗癌领域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 论著
    李乐盈, 陈尧, 周维涛, 何晨, 张端午, 钱莉玲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3): 359-3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3.010
    摘要 (403) PDF全文 (55) HTML (22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反复肺炎患儿队列病因筛查中发现的干扰素调节因子8基因(interferon regulator factor 8,IRF8)新发突变(c.1266dupA)进行分子细胞水平的功能研究与验证。方法: 针对IRF8突变序列构建野生与突变蛋白过表达载体,通过质粒转染或构建慢病毒感染不同工具细胞,通过q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等实验手段检测其表达差异及对下游炎症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的改变。结果: IRF8野生及突变过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且转染效率可观,包装成的慢病毒感染效率亦较高。突变基因IRF8(c.1266dupA)相较于野生型IRF8转录水平降低,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略增大,表达量降低,突变蛋白IRF8mut相对野生型IRF8蛋白核质比增加,IRF8(c.1266dupA)对下游ISRE元件的抑制功能增强。结论: IRF8新发移码突变属于功能获得型(gain of function,GOF)突变。

  • 讲座
    魏可成, 余勇夫, 秦国友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3): 439-4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3.022
    摘要 (387) PDF全文 (67) HTML (196)   可视化   收藏

    简要介绍变系数模型,并以变系数Cox模型为例,通过实际数据分析展示其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实例基于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部分慢病管理数据,拟合变系数Cox模型,探索高血压人群中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死亡风险之间的时变关联。结果显示,体重过低(BMI < 18.5 kg/m2)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但其关联程度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超重(23 kg/m2≤BMI < 25 kg/m2)与较低的死亡风险相关,其关联程度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变系数模型能够捕捉到暴露因素对于结局的影响如何随着其他变量的改变而变化,有助于更为全面地理解变量间的复杂关系,在医学和公共卫生研究中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论著
    刘玉华, 陆海燕, 曾晶, 王伟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2): 205-2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2.009
    摘要 (378) PDF全文 (60) HTML (22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门诊患者日间化疗改良全预约模式的运行效果,为进一步完善就诊流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门诊信息系统中实施改良全预约模式,将日间化疗评估与信息嵌合,制定化疗预约规则并集成信息管理。比较优化后(2022年1—9月)与优化前同期(2021年1—9月)患者就诊花费时间、人力运营情况、患者化疗期间的安全性、护士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优化前患者就诊花费时间52.12(32.73~83.05)min,优化后减少至20.04(11.87~41.10)min,优化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8.144,P < 0.001),且优化前后患者就诊花费时间在 < 30 min、30~60 min、 > 60 min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958.455,P < 0.001)。优化前日间化疗中心预约窗口须安排1名护士及2~3名保安人员,优化后无须安排预约护士,保安人数减少至1名,人力运营得到优化。优化后化疗输液反应例数降低(从59例降低至46例)且抢救留观患者数量减少(从4例降低至1例),非白班时段无抢救事件发生,提升了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优化前后护士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改良全预约模式的采用降低了患者就诊花费时间,优化了人力运营,并提高了患者化疗期间的安全性,护士和患者对此模式满意度均增加。日间化疗改良全预约模式有利于日间化疗中心运营。

  • 论著
    周恒益, 李静, 戴丹华, 李扬, 张斌, 杜荣, 吴瑞龙, 江佳艳, 魏圆满, 高晶蓉, 赵琦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2): 143-1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2.001
    摘要 (377) PDF全文 (1763) HTML (21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上海市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内在作用路径。方法: 运用ADL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简易心理状态评定量表(10-item 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K10),以上海市闵行区七宝街道、松江区中山街道、黄浦区豫园街道、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徐汇区虹梅街道为现场调查点,采用便利抽样对2021年9—12月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描述老年人ADL、PSQI以及K10特征,采用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法检验各变量间的效应关系。结果: 共纳入1 864名社区老年人,其中ADL、PSQI以及K10得分分别为15.53±4.47、5.60±3.71和15.50±6.28,ADL受损、睡眠质量差以及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和差的老年人分别占23.6%、27.3%、11.9%和4.9%。分析发现:ADL得分(r=0.321,P < 0.001)、睡眠质量得分(r=0.446,P < 0.001)均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正相关;ADL得分与睡眠质量得分呈正相关(r=0.294,P < 0.001)。心理健康多元线性回归显示ADL(β=0.457,95%CI:0.341~0.573)、睡眠质量(β=0.667,95%CI:0.598~0.737)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P < 0.001);睡眠质量在ADL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95%CI:0.078~0.124),占总效应值的33.0%。结论: 睡眠质量在社区老年人ADL与心理健康关联中存在中介作用,关注老年人ADL能力改善并提升睡眠质量有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 个案报告
    李慧洁, 张涤, 钟逸斐, 邓跃毅, 葛文姝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3): 420-425, 4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3.018
    摘要 (361) PDF全文 (83) HTML (226)   可视化   收藏

    肾小球囊肿病(glomerulocystic kidney disease,GCKD)是一种罕见的肾囊肿性疾病。FAT1基因编码一种具备多重生物学功能的单跨膜蛋白,含27个外显子。该蛋白胞外部分主要由钙黏蛋白重复序列、5个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样结构域和1个G层粘连蛋白样结构域组成。本文报告了1例由FAT1基因突变引起的肾小球囊肿病例,采用“肾九方加味”中医方案进行治疗。该方案包含生黄芪、苍术、白术、全当归、半枝莲、白僵蚕、蛇舌草、芙蓉叶等药材,旨在健脾化湿和补肾活血。本病例展示了中医治疗方法在解决罕见肾病方面的应用潜力,为类似疑难病例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综述
    王霞, 游菁, 赵月娇, 王辉, 蔡慧媛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5): 837-8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5.029
    摘要 (353) PDF全文 (63) HTML (214)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和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肿瘤遗传咨询需求急剧增加。高级实践护士在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国外肿瘤遗传护士主导的肿瘤遗传咨询服务发展日趋成熟。而我国肿瘤遗传咨询工作起步晚,遗传学/基因组学和护理学的结合处于萌芽阶段,尚缺乏肿瘤遗传护士的相关研究。本文从国外肿瘤遗传护士的资质认证、核心能力、实践内容,肿瘤遗传护士临床实践效果以及对我国高级护理实践的启示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肿瘤遗传护士培养发展方案及临床服务模式提供借鉴,满足肿瘤高级护理实践发展的需求及日益增长的精准肿瘤学和优质遗传医疗保健需求。

  • 医学经验交流
    方晢伊, 刘瑾瑜, 黄葭燕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2): 230-2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2.013
    摘要 (320) PDF全文 (29) HTML (15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价格上调对中国医保基金总支出的预算影响。方法: 以2021年为基线年,研究年限为2022—2026年,建立预算影响分析模型,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价格上调30%后的医保基金支出变动进行预算影响分析。收集全国和4个样本省市的医保患者人数、治疗成本、市场份额变动等数据,数据收集时间为2022年5—7月。结果: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价格提升后,5年内将令全国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总支出减少14 317.62万元;样本省市的医保基金总支出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术式价格提升幅度越高,医保基金总支出的下降幅度越大。术式市场份额对医保基金总支出的影响最大。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价格提升可能导致其市场份额上升,并降低5年内医保基金支出。

  • 综述
    熊佳伟, 马睿琦, 于华鹏, 牟林, 莫晓芬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4): 614-6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4.022
    摘要 (315) PDF全文 (531) HTML (195)   可视化   收藏

    益母草碱(leonurine,SCM-198)是中药益母草(Herba Leonuri,HL)活性成分之一,现已能人工合成。最新研究证实其在多种炎症相关性疾病动物模型中具有抗炎作用。其核心机制为下调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活性,进而抑制PI3K/Akt、MAPK、ERK、JNK等通路磷酸化,或上调Nrf2通路活性,最终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1β、IL-2、IL-6、IL-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等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等。由于益母草碱展现出广泛作用于全身多器官系统、给药方便、安全有效等特点,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益母草碱在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炎症相关性疾病的基础研究进展,以期为炎症相关疾病的研究和临床转化提供新思路。

  • 论著
    林鸿, 石天乐, 张玉秋, 曹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3): 285-2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3.001
    摘要 (304) PDF全文 (85) HTML (18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基底外侧杏仁核(basolateral amygdala,BLA)小胶质细胞对小鼠膝关节单关节炎诱导的痛觉敏化与痛相关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61只小鼠用于行为学测试(对照组14只,模型组47只),6只小鼠用于形态学实验(对照组与模型组各3只)。通过向小鼠膝关节腔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膝关节单关节炎动物模型。采用von Frey test和Hargreaves test分别测试小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用于评估小鼠的痛觉敏化。采用条件位置回避装置检测小鼠的痛相关厌恶行为,采用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小鼠痛相关焦虑样行为。通过免疫荧光染色与Imaris软件对BLA脑区小胶质细胞进行3D重构,进而评估CFA造模后BLA脑区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FA造模后小鼠术侧产生显著的机械触诱发痛与热痛觉敏化,并至少持续12和19天。CFA造模能够引起小鼠产生痛相关厌恶行为和焦虑样行为,并伴随BLA小胶质细胞的显著激活。抑制BLA小胶质细胞激活能够缓解CFA造模引起的痛觉敏化和痛相关厌恶行为,但对焦虑样行为无显著影响。结论: 小鼠膝关节注射CFA能够引发痛觉敏化、痛相关厌恶行为以及焦虑样行为,其中痛觉敏化和痛相关厌恶行为可能与BLA脑区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相关。

  • 医学经验交流
    朱捷, 方佩琪, 潘柏申, 郭玮, 王蓓丽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3): 368-3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3.011
    摘要 (292) PDF全文 (50) HTML (18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肝癌发病机制中TNFRSF12A分子的作用。方法: 通过综合分析癌症基因图谱(Cancer Genome Atlas Program,TCGA)和单细胞测序数据,研究TNFRSF12A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HPA数据库分析TNFRSF12A在亚细胞内的定位,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TIME 2.0数据库分析TNFRSF12A与肝癌组织内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 TNFRSF12A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患者生存预后呈显著正相关(OS:HR=1.61,P=0.007 0;RFS:HR=1.45,P=0.037 0;PFS:HR=1.30,P=0.099 0;DSS:HR=1.67,P=0.027 0),同时与患者的年龄(P=0.046 7)和BCLC分期(P=0.045 6)也存在显著相关性。TNFRSF12A与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24、SOX4、ANPEP)共表达,提示其与肿瘤恶性程度高度相关。分子功能分析揭示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并在细胞凋亡、侵袭、蛋白结合等过程中发挥作用。此外,TNFRSF12A与Treg细胞和免疫细胞浸润相关,揭示其在肿瘤免疫调节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结论: TNFRSF12A在肝肿瘤中表达显著升高,并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肿瘤细胞可通过其与Treg产生的细胞因子发生互作,重塑肿瘤微环境。

  • 方法技术
    唐智贤, 李镇, 郭俏, 胡家祺, 王雪, 姚旭峰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3): 396-4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3.015
    摘要 (292) PDF全文 (36) HTML (18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实现胃肠癌病理图像的细胞核自动分割,辅助后续病理图像的定量分析。方法: 以2022年1月—2022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就诊的59例胃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ython和LabelMe对患者的病理图像进行数据脱敏、图片切割和感兴趣区域标注,共纳入944张病理图像,标注了9 703个细胞核。通过构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新型语义分割模型,模型引入可变型注意力transformer(deformable attention transformer,DAT),实现了病理图像细胞核自动、精准、高效分割,并采用多种分割评价标准评估模型性能。结果: 模型分割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值(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0.112 6,骰子系数(dice coefficient,Dice)为0.721 5,其效果明显优于U-net基线模型,并领先于ResU-net++、R2Unet和R2AttUnet等模型,且分割结果相对稳定,泛化性好。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分割模型能够精准识别并分割出病理图像中的细胞核,鲁棒性和泛化性较好,有助于在实际应用中辅助诊断。

  • 论著
    陈瑜, 田晓夏, 朱丽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3): 331-3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3.006
    摘要 (291) PDF全文 (51) HTML (19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求卵圆孔未闭行封堵术患者的偏头痛体验,为缓解患者偏头痛,提高生活质量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法,对2022年10月—2023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1名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行封堵术患者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传统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卵圆孔未闭行封堵术患者偏头痛体验可归为5大主题:偏头痛发作情形各异;偏头痛带来严重身心影响;不断尝试缓解偏头痛的方式;对封堵术抱有期望;渴望专业支持。结论: 卵圆孔未闭行封堵术患者偏头痛病程较长,发作情形各异,应对效果不理想,对身心造成较大影响。医院可尝试开设疼痛多学科门诊,医护人员应为患者提供专业而个性化的疼痛管理,重视偏头痛的伴随症状和由此带来的不良情绪,并提高患者对偏头痛的认识和自身管理水平。

  • 论著
    李明霞, 胡淑慧, 邵书铱, 张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2): 151-158, 1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2.002
    摘要 (274) PDF全文 (111) HTML (14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得出育龄女性患者生育力保存工作开展的指导建议,促进生育力保存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方法: 在前期问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初步建议,采用改良德尔菲法,最终邀请到18位国内生育力保存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两轮咨询,根据咨询结果调整建议并加以总结。结果: 根据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最终就育龄期女性患者生育力保存工作开展得出14条指导性建议,包括技术层面5条、政策层面5条和教育层面4条。在技术层面提出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在政策层面提出完善我国生育力保存相关立法以保障患者安全和利益;在教育层面提出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促进生育力保存知识的大众传播。结论: 育龄期女性患者生育力保存指导建议为推进上海地区育龄女性患者生育力保存工作提供了详细、全面的指导,并为生育力保存工作在其他地区开展提供参考。

  • 论著
    殷玥, 罗绅, 邱凌, 王卉, 刘洋, 冯浩, 王蓓莉, 姜桦, 武欣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5): 643-6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5.001
    摘要 (266) PDF全文 (60) HTML (14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宫颈癌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招募2018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进行宫颈癌初次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宫颈癌患者304例,采用宫颈癌患者自报告临床结局评估量表(cervical cancer-patient reported outcome 137 scale,CC-PRO137量表)对术后宫颈癌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针对焦虑、抑郁情绪维度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半年内焦虑、抑郁情绪得分的平均值分别为4.141±0.798和4.020±0.616;术后一年以上焦虑、抑郁情绪得分的平均值分别为4.250±0.802和4.097±0.613;运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宫颈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方式和术后时间节点不同,抑郁和焦虑情绪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年龄、手术方式及宫颈癌临床分期不同,抑郁和焦虑情绪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术后辅助治疗方式的差异和恢复时间的长短。医护人员须加强对宫颈癌患者的安抚及关怀,特别是接受术后辅助放疗、化疗和处于术后初期的患者,可制订积极的干预措施,减轻患者心理痛苦程度,保障其身心健康。

  • 论著
    努尔比亚·西里甫, 李章燕, 臧淑妃, 古力斯坦·艾斯卡尔, 张瑞, 李悦, 徐鑫铭, 刘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3): 352-3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3.009
    摘要 (258) PDF全文 (44) HTML (14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妊娠早期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he triglyceride-gluscose index,TyG指数)与分娩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GA)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和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孕早期建档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1 5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将其分为GDM组(754例)及非GDM组(778例)。GDM组患者根据新生儿体重,将其分为SGA组、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LGA)组和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AGA)组。分析GDM患者分娩SGA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yG指数与发生SGA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以分析妊娠早期TyG指数对GDM患者分娩SGA的预测价值。结果: GDM患者SGA组TyG指数显著低于LGA组、AGA组及非GDM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与GDM患者分娩SGA的发生独立相关(P <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妊娠早期TyG指数对GDM患者分娩SGA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0.821,95%CI:0.763~0.879,P < 0.001)。结论: GDM患者妊娠早期TyG指数与分娩SGA之间存在独立相关,对于GDM患者分娩SGA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论著
    孙双一, 贺新新, 陈雯桐, 吕彬, 葛梦潇, 郭雨濛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4): 473-4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4.004
    摘要 (256) PDF全文 (1069) HTML (14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建立基于双硫死亡相关基因表达量预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预后和药物敏感性的评分模型,并结合CRC患者来源类器官(CRC patient-derived organoids,CRC-PDOs)验证。方法: 利用NMF(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算法、Cox和LASSO回归分析明确对CRC预后有预测价值的双硫死亡相关基因,构建双硫死亡相关风险评分公式,结合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不同集群之间的差异基因及富集通路。通过GDSC数据库预测不同分组CRC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利用CRC-PDOs进行验证。结果: NMF算法结果显示基于双硫死亡相关基因可建立CRC患者分群,COX回归分析显示LRPPRCSLC7A11是能够预测CRC患者预后的潜在基因(P=0.047、0.033),CRC患者肿瘤中的SLC7A11低表达或LRPPRC高表达与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显著相关(P=0.004、0.003)。基于LASSO回归分析,双硫死亡风险评分公式为:Risk score=LRPPRC×(-0.670 5)+SLC7A11×0.311 2,且能将GSE161158数据集分群为高风险和低风险组。双硫死亡高低危群集间有125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结合GO和KEGG结果,高危群集患者的上调基因主要富集于免疫调节,如白细胞趋化性、粒细胞迁移和Toll样受体结合。低风险集群的特征是与硫化物代谢和运输相关的途径,如硫化物跨膜转运蛋白活性。基于GDSC数据库,双硫死亡相关的双基因表达水平可预测化疗药物敏感性,化疗药物(伊立替康)对于CRC-PDOs的生长抑制结果提示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SLC7A11LRPPRC的相对表达量与其类器官映射疗效呈线性相关(P=0.007、0.040)。结论: 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和CRC-PDOs实验结果,双硫死亡相关评分能够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和药物敏感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 综述
    谭靖宇, 张妍, 陈俊, 杨丹妮, 邹一鑫, 杨万水, 项永兵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3): 404-4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3.016
    摘要 (246) PDF全文 (918) HTML (140)   可视化   收藏

    饮食的炎症效应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饮食相关炎症指数作为探究饮食、炎症和肿瘤关系的方法学工具应运而生。本文复习了肿瘤流行病学相关研究文献,针对饮食相关炎症指数与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提示:促炎饮食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其中与结直肠癌关联最强,其次是食管癌和胃癌,然后是胰腺癌,与肝癌的研究证据最少;食管癌的研究证据级别较低,胃癌的研究存在性别差异和混杂因素调整的问题,胰腺癌的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针对目前研究进展和不足,未来可考虑开展前瞻性研究或人群队列研究,以及加强对肝癌等常见肿瘤的相关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本文可为消化系统肿瘤预防和控制中促进相关健康饮食行为的宣教工作提供参考。

  • 论著
    吴欢, 嵇姞, 鲁敏, 宁一纯, 孙肇星, 丁小强, 俞小芳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4): 455-464, 4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4.002
    摘要 (244) PDF全文 (61) HTML (16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肾脏类器官和HK-2细胞研究镁离子(Mg2+)对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splatin-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s-AKI)的作用,并探究可能的机制。方法: 首先利用人源性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构建肾脏类器官,在此基础上构建Cis-AKI模型,利用HE染色观察肾脏类器官结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标志物定位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通过qRT-PCR检测肾小管和肾小球标志物及炎症因子mRNA水平。随后将肾脏类器官及HK-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顺铂组(Cis组)和Mg2+预处理组(Cis+Mg2+组)。通过CCK-8和ATP含量评估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活力;利用TUNEL染色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通路的关键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3及有机阳离子转运体2(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 2,OCT2)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检测OCT2的定位与表达。结果: 肾脏类器官培养第10天的肾小管结构清晰,肾脏标志物大量表达;10 μmol/L顺铂导致肾脏类器官结构破坏,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和炎症因子mRNA水平显著升高,ATP含量显著下降。与Cis组相比,Cis+Mg2+组肾脏类器官ATP含量升高,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显著下降,OCT2表达显著下降;而Cis+Mg2+组HK-2细胞活力、TUNEL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相关蛋白均无明显改善,且几乎不表达OCT2。结论: 肾脏类器官是研究Cis-AKI发病与治疗的理想体外模型;Mg2+预处理可显著减轻顺铂所致肾脏类器官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OCT2的下调有关。

  • 论著
    朱振华, 毛若琳, 陈智鸿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2): 172-1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2.005
    摘要 (236) PDF全文 (462) HTML (13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重度哮喘与非重度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外周血炎症细胞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差异,分析中性粒细胞及氧化应激分子对哮喘严重程度的影响,构建早期预测重度哮喘的生物模型。方法: 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成人稳定期哮喘患者67例,分为重度哮喘组与非重度哮喘组。对两组的临床特征、外周血炎症细胞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并对重度哮喘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最重要的5个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重度哮喘预测模型。结果: 重度哮喘25例,较非重度哮喘患者病程长、急性发作频繁、哮喘控制差、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高、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更严重、髓过氧化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升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或比例越高的哮喘患者易表现为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更频繁,肺通气功能降低更明显。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氧化应激指标SOD、8-异前列腺素F2α(human 8-epi-prostaglandin F2α,8-iso-PGF2α)等为中心的一组生物标志可构建模型预测重度哮喘。结论: 重度哮喘较非重度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外周血炎症细胞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稳定期哮喘患者中性粒细胞和SOD等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对哮喘严重程度具有影响,以此为基础建立的重度哮喘预测模型可为重度哮喘的早期识别提供新的思路。

  • 方法技术
    李名亚, 王雪琳, 韦晔, 杨培红, 孙磊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2): 249-2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2.016
    摘要 (233) PDF全文 (30) HTML (13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基于Ttc37Tetratricopeptide Repeat Domain 37)基因缺失的Ⅰ型毛-肝-肠综合征(tricho-hepato-enteric syndrome,THES)的小鼠疾病模型。方法: 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小鼠Ttc37基因中插入loxP序列构建Ttc37 flox品系,通过与全身表达的CAG-Cre品系交配产生全身敲除小鼠Ⅰ型THES动物模型(Ttc37flox/floxCAG-Cre),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确认敲除效果。选取8周龄小鼠,对皮肤、脾脏、肝脏、膀胱和胃肠道等主要组织进行苏木精-依红染色和病理分析,对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进行酶学检测,对血清中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测,注射抗原后利用ELISA检测免疫球蛋白IgM和IgG水平。结果: Ttc37flox/floxCAG-Cre表现出与Ⅰ型THES相似的毛发、皮肤、B细胞和眼睛发育异常表型;常规饲养条件下未表现出肝脏、胃肠道、膀胱和血红蛋白异常。结论: Ⅰ型THES的小鼠疾病模型构建成功,可用于病理机制研究。

  • 综述
    林大卫, 张晓春, 张峰, 潘文志, 周达新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2): 257-2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2.017
    摘要 (233) PDF全文 (74) HTML (155)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患者分布广,合并症多。中重度TR患者临床药物疗效不佳,且外科手术风险较高,发展为右心衰后预后差。近年来随着瓣膜器械创新与技术发展,经导管三尖瓣手术有望为外科手术中高风险的TR患者提供新的选择。国内外的经导管三尖瓣手术治疗正处于早期探索和临床验证阶段,涌现出许多模拟临床TR的动物模型,用来进行三尖瓣器械的研发及机制探究。因此,本综述聚焦于如何建立TR动物模型,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 论著
    闫小涛, 郭文杰, 沈彩芳, 崔子禕, 吴佳倩, 方玲, 赵语辰, 钱辰雨, 虞炎秋, 郑频频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4): 465-4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4.003
    摘要 (233) PDF全文 (1236) HTML (11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开发基于健康信念模型(health belief model,HBM)的青少年饮酒相关认知量表,用于测量青少年饮酒相关认知,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依据HBM模型开发青少年饮酒相关认知量表,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青浦区3所普通高中,简单随机抽取各校高一和高二年级各1/3班级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分析量表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组合信度)、效度(结构效度、聚敛效度、区分效度和效标效度)。结果: 共收回问卷970份,其中有效问卷948份,问卷有效率为97.7%。青少年饮酒相关认知量表包含22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5个公因子,包括感知到易感性、感知到严重性、感知到益处、感知到障碍、自我效能5个维度。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3.89%。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证实模型的整体适配理想。各维度的平均方差抽取值(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value,AVE)均大于0.5,模型的聚敛效度理想。量表各维度之间的AVE平方根均大于其相关系数,说明区分效度良好。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2,量表的总体信度良好。结论: 本研究开发的青少年饮酒相关认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将其用于测量青少年饮酒相关的感知。

  • 论著
    陈小润, 罗莉, 黄葭燕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4): 552-5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4.013
    摘要 (229) PDF全文 (41) HTML (12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影响老年人跌倒的自身和外部因素,为老年人防跌倒提供证据支撑。方法: 以上海市一家三甲综合医院2020—2022年老年住院患者信息为数据来源,应用Haddon模型,采用构成比、卡方检验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对相关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95 880例65岁及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中跌倒患者有11 152例(11.63%)。跌倒患者的男女比为0.49∶1,以女性、在婚状态为主,同住人主要为子女,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住宿机构,全年时间分布上2月份跌倒发生最少。受伤部位主要是躯干和四肢,性质为骨折。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龄(76岁以上)、冬季、非在婚、与子女同住为老年人跌倒住院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跌倒风险较高,受个人健康、自然环境和社会支持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建议从个人健康促进、家庭环境优化和家庭氛围和谐、专业医疗支持和社会联动协作等方面识别和应对老年人跌倒风险,实现有效预防和管理。

  • 个案报告
    金文婷, 倪佳依, 胡必杰, 潘珏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2): 272-2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2.020
    摘要 (228) PDF全文 (48) HTML (117)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增加,ICI相关感染常常被临床忽略,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MTB)是其常见的感染病原体。现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例ICI相关肺结核和文献检索收集的18例ICI相关结核感染病例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ICI相关结核病的认识。所有病例均为确诊病例,其中肺结核15例(1例合并肠结核),肺外结核4例(血型播散性结核、骨结核、结核性心包炎、结核性胸膜炎各1例)。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样结节、空性病灶、斑片状影、实变影、大片状浸润影等。18例启动抗结核治疗,4例在抗结核的同时继续ICI,3例暂停ICI(2例重新使用后肿瘤有缓解),其余11例停用ICI,1例未提及。ICI相关结核可能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直接并发症,需提高用药前结核感染筛查,排除活动性结核。在ICI治疗期间若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疑似结核症状时,需警惕活动性结核。

  • 医学经验交流
    王昊, 吴蔚, 卢惠晴, 王勇, 朱好, 吴江南, 张蕴, 胡蓉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2): 218-2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2.011
    摘要 (228) PDF全文 (83) HTML (14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饮料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探讨碳水化合物饮料在剖宫产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6例单胎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剖宫产术前是否口服碳水化合物饮料分为加速产后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delivery,ERAD)组及对照组,探究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饮料对产妇术前补液、术后康复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在禁食 < 12 h的患者中,ERAD组较对照组补液率更低,平均补液量更少(P < 0.05);ERAD组术后排气药物使用率更低(P < 0.05);在无腹部手术史的产妇中,ERAD组术后24 h出血量更少(P < 0.05);两组术后发热率、恶心呕吐发生率、排气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出室血糖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中,ERAD组新生儿入观察室血糖较对照组更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更高(P < 0.05)。结论: 剖宫产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饮料可能有利于减少择期剖宫产产妇术前补液、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及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但可能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有关。

  • 论著
    钟彧婧, 王艺颖, 刘海鸥, 陆佳琦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6): 873-8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6.001
    摘要 (224) PDF全文 (86) HTML (18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间皮素(mesothelin,MSLN)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HGSOC)化疗耐药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基于卵巢癌公共数据库进行Meta分析,评估MSLN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通过通路富集分析探索MSLN调控的关键信号通路及其在化疗耐药中的潜在作用;利用TCGA-HGSOC数据库探究MSLN介导化疗耐药相关的基因组特征;通过Msln敲低小鼠ID8卵巢癌细胞构建腹腔转移瘤模型,验证MSLN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MSLN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HR:1.42,95%CI:1.16~1.74);差异基因及通路富集分析表明MSLN高表达上调耐药相关基因及药物代谢、DNA结合信号通路。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MSLN高表达与染色体不稳定基因组特征CX3、CX11和CX13评分负相关;体内实验发现Msln敲低可增强顺铂抑瘤作用。结论: MSLN高表达可能是HGSOC患者不良预后和化疗耐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论著
    汤表倩, 陈勃昊, 李艺扬, 刘汗青, 许曙青, 王书梅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2): 159-1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2.003
    摘要 (220) PDF全文 (455) HTML (12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使用等时替代模型,探索有、无抑郁症状的职校学生10 min/天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久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B)和睡眠(sleep,SLP)之间等时替代与抑郁症状量表得分的关联。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和江苏省的14所职校,调查对象为1~3年级学生,于2021年12月—2022年1月开展问卷调查。根据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re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得分将学生分为有抑郁症状组和无抑郁症状组。结果: 共收回问卷40 339份,其中能够清楚记得过去1周身体活动时间的问卷10 086份,数据清洗后获得有效问卷8 149份,包括无抑郁症状组5 496人(67.44%),有抑郁症状组2 653人(32.56%)。调查对象平均年龄(16.70±1.19)岁。无抑郁症状组的中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 physical activity,MPA)替代其他所有研究的行为均与CES-D得分呈负相关,高强度身体活动(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VPA)替代MPA和SB均与CES-D得分呈正相关;有抑郁症状组的MPA替代步行、SB和SLP均与CES-D得分呈负相关。MPA替代步行、SB和SLP与CES-D得分的负关联,在有抑郁症状组中的强度大于无抑郁症状组。结论: 职校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学生MPA替代步行、SB和SLP与CES-D得分呈负相关,有抑郁症状组中的关联大于无抑郁症状组。

  • 论著
    陈丽梅, 全培青, 张宏伟, 李燕云, 曹远奎, 李清, 周奇, 汪清, 隋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5): 742-7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5.014
    摘要 (214) PDF全文 (27) HTML (10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门诊、日间和住院3种不同模式的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宫腔镜的管理模式。方法: 通过查阅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电子信息化系统和宫腔镜中心每个月的质控报表,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中心门诊、日间和住院宫腔镜的手术量、Ⅳ级手术占比、手术种类分析、并发症、计划外二次手术等数据。结果: 2019—2021年共纳入门诊宫腔镜患者5 162例、日间宫腔镜患者15 331例、住院宫腔镜患者5 942例。住院宫腔镜患者年龄大于门诊、日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日间宫腔镜的比例逐渐升高,住院宫腔镜比例逐渐下降(P均 < 0.001)。Ⅳ级宫腔镜手术占比12.9%,其中住院高于日间、日间高于门诊(P均 < 0.001)。宫腔镜术中并发症和意外发生率为0.117%(31/26 435),包括子宫穿孔17例、宫腔镜失败7例、术中大出血3例、液体超负荷2例、肠道损伤1例、麻醉意外1例。其中门诊、日间、住院宫腔镜发生率分别为0.020%(1/5 162)、0.137%(21/15 331)、0.151%(9/5 942)。结论: 门诊、日间和住院3种不同模式宫腔镜手术均安全可靠。门诊、日间宫腔镜可提高医疗服务效能,逐渐成为趋势。

  • 论著
    李清, 张宏伟, 陈丽梅, 丛青, 汪清, 隋龙, 华克勤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5): 677-6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5.005
    摘要 (211) PDF全文 (43) HTML (10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CO2激光与宫颈环形电切(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治疗适龄期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适龄期女性(20~34岁)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阴道镜检查转化区(transformation zone,TZ)为1型/2型,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根据医师建议及患者意愿,接受激光或LEEP治疗。评估两种手术的有效性,比较术后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结果、阴道镜病理;随访术后妊娠率、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 共纳入566例患者,其中233例接受激光消融治疗(激光组),333例接受LEEP治疗(LEEP组)。两组患者术前细胞学、HPV结果、宫颈管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激光组有91.5%的患者细胞学正常,而LEEP组有86.9%的患者细胞学正常。两组的组织学治愈率均为91.5%,HPV转阴率均为74.6%。两组细胞学、HPV结果和阴道镜病理均无显著差异。术后激光组的宫颈管显著长于LEEP组[(29.09±3.15)mm vs.(27.05±3.84)mm,P < 0.001]。两组术后妊娠率、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TZ1型或2型、有生育要求的宫颈HSIL患者,CO2激光消融和LEEP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均无明显差异,但LEEP术后组织标本送检病理可减少浸润癌的漏诊。

  • 论著
    崔航, 林晓蕾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4): 528-5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4.010
    摘要 (211) PDF全文 (55) HTML (9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去偏机器学习框架的中介效应分析,来探究童年逆境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大脑区域。方法: 将包含460名志愿者的数据集随机分组分为训练集(n=368)和验证集(n=92)。为了提高结果的稳定性,本研究运用去偏机器学习中介分析方法,根据训练集构建模型并得出结论,然后用验证集进行验证,最后采用Bonferroni方法对识别出显著性的脑区进行矫正。结果: 训练集与验证集的实验结果相似,左上顶叶的效用显著(验证集P < 0.001),表现为正向作用(验证集effect size=0.78);右前额极前扣带回和左下颞叶(训练集与验证集P值均 < 0.001)也效应显著,并被识别出在这一过程中具有负向作用(验证集effect size分别为-0.037,-0.034)。效应显著的脑区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结论: 左上顶叶、右前额极前扣带回和左下颞叶在童年逆境对认知功能产生影响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其中左上顶叶表现为正向作用,右前额极前扣带回和左下颞叶表现为负向作用。

  • 论著
    燕群, 卞莎莎, 束敏峰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3): 295-3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3.002
    摘要 (209) PDF全文 (377) HTML (12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放疗模拟剂博来霉素(Zeocin)诱导的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对PKR(double-stranded R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通路激活和RNA m6A相关酶的影响,从而探索其抑制恶性胶质瘤生长和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划痕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CCK8实验检测Zeocin处理后的恶性胶质瘤细胞生长和迁移情况;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实验检测甲基修饰酶的mRNA表达水平;使用J2抗体检测Zeocin处理胶质瘤细胞后细胞内dsRNA的产生水平;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相关甲基修饰酶的表达水平、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R(double-stranded R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R)及真核生物起始因子2α(eukaryotic initiating factor 2α,eIF2α)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放疗模拟剂Zeocin显著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和迁移;Zeocin处理恶性胶质瘤细胞可产生内源的双链RNA增多;随着Zeocin浓度的增加,磷酸化的PKR与eIF2α水平均显著上升;Zeocin可以剂量依赖性下调胶质瘤细胞内总m6A水平;Zeocin可以选择性下调甲基化酶METTL14的蛋白水平;Zeocin对m6A相关酶的mRNA水平无影响。结论: Zeocin可能通过下调恶性胶质瘤细胞中RNA的m6A水平,产生较多的dsRNA,进而激活PKR/eIF2α免疫调节通路,最终导致肿瘤生长抑制。

  • 论著
    徐方萍, 朱新丽, 王晓娇, 朱春香, 顾春怡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5): 765-7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5.017
    摘要 (208) PDF全文 (24) HTML (8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孕妇分娩自我效能在孕期生殖健康素养与分娩意向间的中介效应,为产科医护人员开展科学合理的分娩决策支持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孕期生殖健康素养问卷、分娩自我效能量表,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门诊为现场调查点,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到院产检的孕晚期女性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别评估孕期生殖健康素养及分娩自我效能与分娩意向之间的关联,采用MacKinnon乘积分布法评估分娩自我效能在孕期生殖健康素养与分娩意向之间中介效应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343例孕妇,分娩意向回归分析显示:孕期生殖健康素养(c’=1.644,95%CI:2.223~12.059)、分娩自我效能(β=2.211,95%CI:6.300~13.215)与阴道分娩意向显著关联(P < 0.001);分娩自我效能与孕期生殖健康素养呈显著正相关(β=1.280,95%CI:0.102~0.165,P < 0.01);分娩自我效能是孕期生殖健康素养与分娩意向的中介变量,占总效应值的24.8%。结论: 分娩自我效能在孕期生殖健康素养与分娩意向的关联中具有中介作用,产科医护人员应注重孕产期保健和分娩教育,提高孕妇分娩自我效能和孕期生殖健康素养水平,支持其做出科学的分娩意向决策,促进正常分娩。

  • 综述
    薛智云, 李斌, 陈秀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5): 820-8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5.026
    摘要 (207) PDF全文 (41) HTML (117)   可视化   收藏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且有年轻化趋势,POI不仅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而且存在雌激素低下的近远期风险。POI的病因复杂且呈高度异质性,包括遗传因素、医源性因素、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感染和环境因素等,但以特发性POI居多。近年来,许多研究聚焦自身免疫性疾病与POI的相关性,其中研究较多的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本文将从POI的免疫相关现状,AITD的致病机制以及相关治疗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