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复旦学报(医学版)》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论著
    张凯, 黄一沁, 张自妍, 宓林, 余纳, 保志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44-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1.006
    摘要 (516) PDF全文 (1443) HTML (36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GPR120基因对脓毒症进展的作用,探索GPR120基因对胞内多蛋白复合物—NLRP3(NOD-,LRR- and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及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收集临床脓毒症患者血液及胸水样本后,采用流式及ELISA实验检测炎症因子及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利用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C57BL/6小鼠及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构建体内外脓毒症模型,并通过GPR120基因激动剂TUG891的干预,观察对照组和脓毒症组间GPR120基因、NLRP3炎症小体蛋白及巨噬细胞极化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在临床标本中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患者血清中IL-1β等炎症因子表达明显升高(P < 0.001),胸水中NLRP3、Caspase-1及IL-1β等炎症小体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P均 < 0.05)。体内实验发现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中肺组织内重度炎症表现,肺组织内GPR120基因表达下降,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上调(P < 0.01),炎症小体激活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强,巨噬细胞M1型极化增强。通过TUG891激活GPR120基因,可减轻小鼠及细胞的炎症反应,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P < 0.01)。体外实验证实了LPS可抑制细胞内GPR120蛋白的表达并促进炎症蛋白的分泌,而TUG891促进GPR120蛋白水平的上调表达并对炎症因子的分泌具有缓解作用(P < 0.05)。结论: 在脓毒症中,GPR120基因激活可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促进巨噬细胞修复型极化,减轻组织炎症损伤,从而延缓脓毒症的快速进展。

  • 方法技术
    张赛, 周佳宜, 吴静, 于焕镝, 丁雨潇, 杜琰, 鹿欣, 赵洪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5): 800-8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5.023
    摘要 (324) PDF全文 (1221) HTML (21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并鉴定人源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的类器官模型。方法: 选取PSTT组织进行消化和分离,得到肿瘤细胞后进行基质胶包埋,利用特定的类器官培养基进行培养。HE染色观察类器官模型的组织学形态,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中间型滋养细胞标志物人胎盘催乳素(human placental prolactin,HPL)、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和胎盘碱性磷酸酶(placental alkaline phosphatase,PLAP)的表达,鉴定构建的PSTT类器官模型与PSTT组织之间的一致性。同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传代及冻存、复苏,显微镜下分析其生长形态与速度,探讨其作为类器官模型在PSTT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应用的可能性。结果: 构建的类器官模型可稳定增殖并传代,可见其从小微球状态长成紧致实性球体或带有滤泡样结构的球体,约7~10天可长满并传代,冻存及复苏后细胞状态稳定;经HE染色发现类器官中细胞形态与PSTT原代肿瘤细胞相似;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显示,PSTT类器官组织高表达中间型滋养细胞的标志分子HPL、HLA-G和PALP,提示构建的类器官模型主要包含中间型滋养细胞。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源PSTT类器官(adult-derived PSTT organoid,ADPO)模型并进行鉴定。

  • 讲座
    吴敏敏, 王鑫钰, 王伟炳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3): 470-4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3.021
    摘要 (519) PDF全文 (1203) HTML (380)   可视化   收藏

    自1956年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概念提出以来,医学始终是其核心应用领域之一。当前,AI技术已贯穿诊疗全流程,并延伸至药物研发、手术机器人及临床试验优化等创新场景,形成以数据治理、算法创新、场景应用为支柱的技术体系。多模态数据融合整合影像、病历、基因等异构数据,联邦学习实现跨机构隐私保护共享;深度学习在影像诊断中实现90%以上的肺结节检测灵敏度;生成式AI加速药物分子设计。核心应用覆盖四大领域:AI在乳腺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准确率超专业医师;机器人技术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脊柱螺钉植入精度;AI缩短药物靶点的发现周期;机器学习将受试者提升筛选效率,并实现实时数据监测。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首先受到数据质量和算法偏差的制约,AI模型的“黑箱”特性和责任归属模糊是临床落地的核心障碍。本文通过分析关键技术突破和典型案例,探讨了AI在医学中的应用场景及其面临的挑战,旨在为医疗智能化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 综述
    张梦玥, 周建国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133-1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1.018
    摘要 (425) PDF全文 (796) HTML (301)   可视化   收藏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重症病例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BPD是多因素疾病,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肺泡简单化和肺微血管发育障碍。肺泡上皮细胞是肺泡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肺泡Ⅰ型(alveolar type 1,AT1)和肺泡Ⅱ型(alveolar type 2,AT2)细胞,其中AT1细胞参与气血屏障构建,发挥气体交换作用,AT2细胞具有增殖分化的干细胞特性,维持肺内环境稳态、修复肺损伤。肺损伤修复的核心是AT2细胞向AT1细胞的转分化,而激活转分化的信号转导机制尚未明确。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和分类总结,探讨肺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关键信号转导通路及研究进展,为阐述BPD发病机制及探索BPD新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个案报告
    张明迪, 刘亚璇, 肖银平, 马浚仁, 陈宏亮, 吴克瑾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5): 857-8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5.032
    摘要 (252) PDF全文 (670) HTML (146)   可视化   收藏

    遗传性乳腺癌是指具有明确遗传易感基因的乳腺癌,其中PTEN胚系突变在乳腺癌中较为少见,但携带PTEN突变的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较高。2021年,一位年轻的患者因双乳多发肿块就诊于我院门诊,收治后行双乳肿块旋切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右乳导管原位癌,左乳浸润性癌。同时患者双侧腋窝皮肤、颈部及双侧腹股沟区皮肤多发赘生物,外周血的基因二代测序检测结果示PTEN基因突变,结合家族史,患者诊断为Cowden综合征(Cowden syndrome,CS)。此类患者应重视癌症风险全程管理及家系管理,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与及时治疗。

  • 论著
    盛洁静, 夏海鸥, 王靖, 张俊平, 王娜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5): 705-7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5.009
    摘要 (264) PDF全文 (649) HTML (18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孕妇孕中期及孕晚期膳食与其初乳营养成分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连续抽样法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建卡的符合纳排标准的37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一般资料、孕中期膳食、孕晚期膳食及其分娩后48~72 h的初乳数据,分析孕妇孕中期及孕晚期膳食每日营养元素摄入量与其初乳质量的关联性。结果: 最终378例孕妇进入乳汁采集阶段,分析发现孕中期膳食脂肪摄入与初乳质量呈正相关(OR=2.408,95%CI:1.086~5.338),能量与初乳质量呈负相关(OR=0.319,95%CI:0.157~0.651),孕晚期膳食蛋白质摄入与初乳质量呈正相关(OR=5.905,95%CI:1.757~19.842)。结论: 孕期膳食与初乳营养成分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建议孕期合理安排膳食以促进初乳质量。

  • 论著
    闵青, 张函, 沈子妍, 吕诗琦, 朱诚, 章晓燕, 丁小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3): 317-3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3.001
    摘要 (328) PDF全文 (569) HTML (28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与新发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5年纵向随访数据,采用CKD-流行病学合作研究胱抑素C公式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纳入基线肾功能正常(eGFR≥60 mL·min-1·1.72 m-2)的参与者4 119例。2015年随访时eGFR<60 mL·min-1·1.72 m-2定义为新发CK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参与者基线SUA水平对新发CKD的影响,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二者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经过4年随访,127例参与者新发CKD,其中男性57例,女性7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水平升高与新发CKD发病风险独立相关(OR=1.532,P<0.001)。在不同性别亚组人群中分析SUA与新发CKD的关系,结果显示基线SUA每升高1 mg/dL,男性人群新发CKD风险增加33.6%(OR=1.336,P=0.012),女性人群新发CKD风险增加77.5%(OR=1.755,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和女性中SUA水平与新发CKD均呈线性正相关。参与者按照SUA四分位数分组(Q1~Q4),多因素校正后,女性人群Q3组(3.75 mg/dL<SUA≤4.43 mg/dL)、Q4组(SUA>4.43 mg/dL)与Q1组相比新发CKD风险显著增加(Q3组:OR=2.571,P=0.045;Q4组:OR=3.666,P=0.005)。结论: SUA升高是中老年人群新发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SUA水平超过3.75 mg/dL与新发CKD风险增加相关。

  • 论著
    洪璐, 曾涛, 何高丽, 张晓燕, 袁兰芳, 张炜, 姜桦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5): 699-704, 7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5.008
    摘要 (264) PDF全文 (558) HTML (14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临床监查员(clinical research associate,CRA)对上海市医院临床试验服务的满意度,以提升临床试验服务质量。方法: 2023年10—11月采用典型调查方法和修订的SERVQUAL(service quality)量表对CRA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保证性、可靠性、有形性、响应性及移情性等5个维度29个条目。根据修正的服务重要性绩效满意度分析(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IPA)明确落入改进区的条目。结果: 对于来自10家申办者及其委托机构的163名CRA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60份。根据修正的IPA象限图,保证性、可靠性、有形性、响应性及移情性维度落入改进区的条目分别为6、2、1、2和2条。结论: CRA对上海市医院的临床试验服务可能未达到满意水平,临床试验机构可从规范化意识、审查模式、流程获取、答复响应、管理体系灵活性等方面进行优化,从而提高临床试验服务质量。

  • 科室发展
    周琼洁, 熊钰, 顾蔚蓉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5): 4-4.
    摘要 (223) PDF全文 (553) HTML (185)   可视化   收藏
  • 感染性疾病论著专栏
    张琪然, 曹兵, 辛继宾, 吴利俊, 孙育雷, 应峻, 张文宏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159-1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2.001
    摘要 (900) PDF全文 (549) HTML (74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全球2019—2023年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 检索2019—2023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xpanded)收录的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主题相关文献。利用VOSviewer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从发文趋势、国际科研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分析研究热点和趋势。结果: 共纳入600篇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及主题聚类提示乙肝功能性治愈目前主要聚焦的研究方向为功能性治愈预测与监测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功能性治愈与免疫、核苷类似物停药、干扰素治疗、功能性治愈的远期预后。ESI高被引原始研究论文的内容与上述聚类大致符合,但更多地集中于功能性治愈的新药。关键词突现显示2019年以来,研究热点从病毒学机制和血清标志物,到核苷类似物停药和干扰素治疗,再到免疫学机制与新药的变迁。结论: 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的病毒学机制、血清标志物、免疫学机制、核苷类似物的停药、干扰素治疗、治愈后的远期预后是研究热点和趋势。

  • 论著
    万俊呈, 余彩虹, 李长煜, 周永杰, 张巍, 王建华, 颜志平, 杨国威, 范卓阳, 瞿旭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201-208, 2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2.005
    摘要 (200) PDF全文 (455) HTML (14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在评估晚期肝癌肺转移患者时,病灶体积、病灶质量与病灶直径是否相互关联,并评估晚期肝癌肺转移病灶总体积反应及总质量反应在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根据临床特征证实为肝癌肺转移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并进行随访,对治疗前后病灶体积进行测量,记录病灶直径、体积测量值及CT值,并计算病灶的质量,随访患者的生存期,分析病灶体积、质量与直径的相关性,体积、质量的变化率与病灶直径变化率的相关性。同时计算所有病灶的总体积和总质量,分析总体积、总质量变化率与RECIST1.1标准下肺内病灶直径变化率的相关性,以及与患者肿瘤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根据总体积变化及总质量变化评价病灶的总体积反应及总质量反应,分析其与RECIST 1.1标准对疗效评价的一致性,同时使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其与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病灶体积、质量与直径(r=0.771、0.775),质量变化率与病灶直径变化率(r=0.846),总体积、总质量变化率与RECIST1.1标准下肺内病灶直径变化率(r=0.800、0.896)均高度相关,与患者肿瘤指标变化率不相关;体积变化率与直径变化率中度相关(r=0.692);肺内病灶总体积反应及总质量反应对肝癌肺转移的疗效评估结果与RECIST 1.1标准具有一般一致性(Kappa=0.486、0.426)。Cox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总体积(P=0.047)、病灶总质量(P=0.049)是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病灶体积、质量与直径之间具有相关性,其对应的变化率之间相互关联,病灶总体积、病灶总质量是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总体积反应及总质量反应在肝癌肺转移疗效评估中是一种具有前景的评价方式,并与RECIST 1.1评价标准有差异。

  • 讲座
    赵丹妮, 黄卓英, 田婕, 张涛, 王伟炳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311-3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2.021
    摘要 (243) PDF全文 (412) HTML (186)   可视化   收藏

    对于一些突发的重大新发传染病流行,仅依靠传统疫苗临床试验不能及时得到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为了更好地应对疾病的暴发,需要一些新的试验设计,不仅能够加速或重组传统疫苗临床试验的3个阶段,同时依然严格遵守与候选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相关的科学规律。本文归纳了目前疫苗临床试验的创新设计类型和思路,以及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要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适应性设计灵活性高,可根据中期分析结果动态调整试验参数,例如剂量选择、人群分层和样本量重估。贝叶斯设计允许纳入历史数据和先验信息,减少样本量需求。主方案设计可以在一个总体方案中评估多种治疗方法或目标人群,提高效率。真实世界数据(real-world data,RWD)的应用可以从非干预性环境中获取数据(如电子健康记录、接种记录、保险索赔数据),支持虚拟对照组的设立从而解决伦理问题。本文还介绍了基于随机对照试验和RWD的混合设计。这些试验设计的创新都优化了试验流程,从而加速疫苗研发和审批,为实现传染病防控目标提供了更有力的循证证据。

  • 综述
    林佩敏, 郑天玉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285-2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2.016
    摘要 (256) PDF全文 (412) HTML (178)   可视化   收藏

    小眼球是一种先天性眼部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眼球体积明显缩小,常合并白内障等眼部疾患。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特点,小眼球合并白内障手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白内障术中联合巩膜瓣下巩膜切除术、周边虹膜切开术、前段玻璃体切割术等术式可降低原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附加术式也可能带来新的并发症。深入了解小眼球的白内障术式及其并发症预防的研究进展,对于合理选择术式、降低脉络膜渗漏综合征及脉络膜出血、继发性青光眼、角膜水肿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论著
    高广云, 王靖, 张俊平, 盛佳, 盛洁静, 毛丽萍, 周菲菲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225-2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2.008
    摘要 (213) PDF全文 (403) HTML (16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探索妊娠期高血糖孕妇孕晚期初乳收集的安全性,并进行产后母乳喂养评价。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法,前瞻性地将2022年7—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的妊娠期高血糖孕妇随机分为孕晚期初乳收集组(n=52)及对照组(n=55)。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及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新生儿结局及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两组妊娠期高血糖孕妇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产后42天及产后4个月母乳喂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出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入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孕晚期初乳收集组孕妇产后首次补充喂养配方奶的比例及产后3天泌乳延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 < 0.05),其产后24 h、产后3天纯母乳喂养率(P均 < 0.05)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妊娠期高血糖孕妇孕晚期进行初乳收集是安全的,并且能够降低产后配方奶补充喂养率,提高产后24 h及产后3天的纯母乳喂养率。

  • 综述
    薛智云, 李斌, 陈秀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5): 820-8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5.026
    摘要 (379) PDF全文 (372) HTML (259)   可视化   收藏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且有年轻化趋势,POI不仅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而且存在雌激素低下的近远期风险。POI的病因复杂且呈高度异质性,包括遗传因素、医源性因素、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感染和环境因素等,但以特发性POI居多。近年来,许多研究聚焦自身免疫性疾病与POI的相关性,其中研究较多的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本文将从POI的免疫相关现状,AITD的致病机制以及相关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方法技术
    刘怡箐, 任淑婷, 潘韵程, 张锋, 张晓金, 吴燕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270-276, 2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2.014
    摘要 (160) PDF全文 (364) HTML (12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一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患者中发现的FANCL新突变的特点,并在体外研究其对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技术,在一例POI患者中筛选到了新的FANCL杂合突变c.1033G > A(p.Glu345Lys),家系回访发现该突变遗传自早绝经的母亲。通过sanger测序鉴定该突变真实性,并通过软件预测突变位点的保守性。构建过表达FANCL突变型和野生型质粒,瞬时转染进HEK293T细胞株,通过q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来检测突变产生的影响。结果: 该突变位于FANCL的环状结构域内且在多物种中高度保守。突变体mRNA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体外细胞实验进一步揭示该变异会通过降低蛋白质稳定性导致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该POI患者存在FANCL c.1033G > A变异,并引起蛋白质稳定性下降而导致患者患病。

  • 综述
    宋佳好, 任芸芸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5): 825-8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5.027
    摘要 (318) PDF全文 (358) HTML (177)   可视化   收藏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临床上常见的出生缺陷,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对胎盘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发现CHD与胎盘异常可能存在某些关联,探究胎盘异常与CHD的相关性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胎盘与心脏平行发育,有共同的信号通路,均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被称为胎盘-心脏轴。因此,本文对胎盘-心脏轴的相关性研究现状及评估胎盘结构与功能的超声成像技术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CHD的管理和治疗提供帮助。

  • 医学经验交流
    王辰, 田闪, 王卫宁, 李策, 朱玉连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3): 403-4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3.010
    摘要 (130) PDF全文 (335) HTML (8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平衡仪为标准,分析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在帕金森病患者平衡评估中的适用性,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的186例帕金森病患者,使用平衡仪评估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并根据Berg平衡量表、左旋多巴等效药物剂量对患者的平衡功能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药物剂量不影响平衡仪得分;BBS与平衡仪之间的相关性较好,量表得分越高,平衡仪得分越低(r=-0.333,P < 0.001);BBS总分21~40分的患者左旋多巴等效剂量与BBS第11项之间正相关(r=0.715,P=0.046),BBS总分51~56分的患者左旋多巴等效剂量与BBS第6项之间显著负相关(r=-0.300,P=0.001)。BBS失分最多的项目依次为:(14)无支持单腿站立(134人)、(13)无支持双足前后站立(122人)、(11)原地转身360度(75人)、(8)站立位双上肢前伸并向前移动(70人)和(12)双足交替踏台阶/踏板(56人)。结论: 在缺少专业设备的情况下,BBS评估PD患者的平衡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且可根据失分项目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方案。

  • 讲座
    熊海燕, 罗剑锋, 王伟炳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153-1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1.022
    摘要 (483) PDF全文 (333) HTML (332)   可视化   收藏

    药物临床试验是评估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本文介绍了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创新的类型和设计思路,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适应性设计是一类复杂创新型临床试验设计方法,依据适应性的目的可以分为:成组序贯设计,样本量重估计,无缝试验,富集设计,主方案设计(篮式试验、伞式试验、平台试验等)。适应性设计具备更大的调整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常规临床试验的缺点,进而提高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论证强度。药物临床试验的设计创新与重塑将为实现精准医学目标提供更有力的循证证据。

  • 论著
    王园园, 胡雁, 袁书琪, 荆凤, 蒋凌云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3): 372-3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3.007
    摘要 (134) PDF全文 (326) HTML (10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粒子治疗诱发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acute radiation dermatitis,ARD)的动态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设计,选择2023年3—9月在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接受粒子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开始前(基线)和放疗开始后每周(第1~12周),使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放射性皮炎反应评估表(the radiation-induced skin reaction assessment scale,RISRAS)进行调查,拍照记录放射野皮肤的变化情况。根据不同的粒子治疗方案进行分组,采用Log-rank和Cox回归分析生存资料,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重复测量数据。结果: 共纳入119例鼻咽癌患者。ARD的总发生率为89.1%,1级、2级和3级ARD的发生率分别为39.5%、45.4%和4.2%。随着放疗时间的延长,ARD的严重程度在第7周到达峰值(RISRAS=13.26±4.512),然后开始减少,最终达到一个较低的水平。构建多个Cox风险比例模型,发现与光子/质子+重离子放疗相比,质子/重离子与较低的ARD风险相关(HR=0.19,95%CI:0.04~0.92,P=0.039);同期顺铂/奈达铂化疗被认为是ARD发生的危险因素。计算不同时间点的最小二乘(least squares,LS)均差。光子/质子+重离子组在第5~7周的RISRAS评分持续显著高于质子+重离子放疗组,在第8周尽管评分有所下降,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第5周:LS均差3.35,95%CI:0.94~5.76,P=0.007;第6周:LS均差5.23,95%CI:2.20~8.26,P=0.001;第7周:LS均差7.13,95%CI:3.67~10.59,P<0.001;第8周:LS均差4.04,95%CI:0.74~7.34,P=0.017);顺铂同步化疗患者在放疗第7~8周的RISRAS评分高于未化疗的患者(第7周:调整均差4.20,95%CI:1.96~6.57,P=0.006;第8周:调整均差2.79,95%CI:0.55~5.03,P=0.015);奈达铂同步化疗患者在放疗第6~7周的RISRAS评分也高于未化疗的患者(第6周:调整均差3.75,95%CI:1.54~5.96,P=0.001;第7周:调整均差4.41,95%CI:2.12~6.70,P<0.001)。治疗过程中的皮肤护理措施和体重下降等伴随症状与ARD的发生无统计学关联。结论: 质子/重离子放疗发生ARD的风险更低,同期顺铂/奈达铂化疗是ARD发生的危险因素。

  • 方法技术
    刘煜, 曹佩华, 丁长海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119-1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1.016
    摘要 (348) PDF全文 (316) HTML (25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一项全膝关节置换术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为例,介绍利用REDCap(Research Electronic Data Capture)系统导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方法: 利用REDCap系统的多功能工具,包括数据导入工具、数据导出、报表与统计功能、项目仪表盘及编码手册等,处理和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据。电子化的临床数据经过调整与标准化后,通过REDCap的数据导入工具批量上传至系统。使用REDCap的数据导出功能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并借助其统计与报表功能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确保数据质量和完整性。结果: 通过REDCap系统成功创建了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的电子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该平台能够实时采集来自多个中心的临床数据,并通过内置的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借助REDCap的统计分析功能,研究团队能够实时监测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估和动态分析,为后续的深入统计分析提供了基础。结论: 利用REDCap系统可以搭建全新的临床研究项目,开展中的临床研究也可利用其调整、导入和分析电子化数据,从而提高数据管理的科学性和研究效率。

  • 感染性疾病论著专栏
    秦祥玉, 曹兵, 辛继宾, 吴利俊, 郑建铭, 应峻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180-1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2.003
    摘要 (287) PDF全文 (292) HTML (22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近5年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衰竭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该领域研究的现状、热点,展望后续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xpanded)数据,应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国际科研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聚类、关键词突现等可视化分析并生成可视化图谱。结果: 共纳入2019—2023年相关文献873篇,总被引频次为7 364,篇均被引频次为8.44,其中我国发文量最多(458篇,52.46%),与我国合作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关键词共现聚类提示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衰竭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三大类:非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衰竭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衰竭的致病机制,肝衰竭的治疗及预测模型建立。关键词时间叠加图和突现图显示,近5年研究热点由预防控制新发感染逐渐转向慢性感染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结论: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引起肝衰竭的国际科研主体,广泛参与国际科研合作;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衰竭研究热点从预防肝炎病毒感染和扩大治疗已逐渐转向慢性感染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预测。

  • 综述
    耿志丹, 袁海霞, 俞清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6): 1009-10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6.019
    摘要 (469) PDF全文 (282) HTML (292)   可视化   收藏

    胆囊腺瘤为起源于胆囊黏膜上皮的良性肿瘤,被认为是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的前期病变,其恶变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发生。目前对于胆囊腺瘤癌变的病理过程及分子机制仍存在争议;超声和CT广泛应用于胆囊疾病的检查,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高帧率超声造影(high-frame-rat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H-CEUS)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诊断精度。本文对胆囊腺瘤癌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表现、基因表达、治疗和临床预后进行文献总结。

  • 论著
    李清, 张宏伟, 陈丽梅, 丛青, 汪清, 隋龙, 华克勤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5): 677-6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5.005
    摘要 (523) PDF全文 (273) HTML (35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CO2激光与宫颈环形电切(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治疗适龄期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适龄期女性(20~34岁)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阴道镜检查转化区(transformation zone,TZ)为1型/2型,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根据医师建议及患者意愿,接受激光或LEEP治疗。评估两种手术的有效性,比较术后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结果、阴道镜病理;随访术后妊娠率、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 共纳入566例患者,其中233例接受激光消融治疗(激光组),333例接受LEEP治疗(LEEP组)。两组患者术前细胞学、HPV结果、宫颈管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激光组有91.5%的患者细胞学正常,而LEEP组有86.9%的患者细胞学正常。两组的组织学治愈率均为91.5%,HPV转阴率均为74.6%。两组细胞学、HPV结果和阴道镜病理均无显著差异。术后激光组的宫颈管显著长于LEEP组[(29.09±3.15)mm vs.(27.05±3.84)mm,P < 0.001]。两组术后妊娠率、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TZ1型或2型、有生育要求的宫颈HSIL患者,CO2激光消融和LEEP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均无明显差异,但LEEP术后组织标本送检病理可减少浸润癌的漏诊。

  • 讲座
    刘星, 王伟炳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4): 611-6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4.021
    摘要 (169) PDF全文 (261) HTML (56)   可视化   收藏

    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是一种利用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instrumental variable,Ⅳ)开展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本文从通过因果图,即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DAG)阐释工具变量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与MR的对比,系统梳理了MR研究中的核心假设、常见挑战及实践要点。MR作为观察性研究,尽管在理论上可帮助避免混杂,但在实际应用中其有效性高度依赖对(ⅰ)遗传-暴露的关联强度、(ⅱ)遗传-结局关联的独立性和(ⅲ)排他性的确认,应避免过度解读结果。本文还探讨了MR在药物靶点发现和疾病机制探索中的价值,并提醒研究者严格对待观察性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如暴露与结局的时序关系等。

  • 医学经验交流
    赵付菊, 胡贤洋, 刘璐, 黄茜茜, 王菲菲, 高晶, 杜美蓉, 应春妹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99-106, 1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1.013
    摘要 (253) PDF全文 (260) HTML (16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探讨Sneathia sanguinegensS.sanguinegens)在女性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不良妊娠结局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比较65例URSA患者与18例健康对照女性的阴道菌群特征;细胞水平分析S.sanguinegens对人子宫颈表皮癌细胞ME-180、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及人胎盘绒毛膜癌细胞JEG-3的毒性特征,以评估其在不良妊娠结局中的作用机制;在动物水平分析S.sanguinegens感染C57BL/6J小鼠后对机体的毒性反应。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RSA患者阴道的Sneathia相对丰度显著升高,与流产次数呈正相关,种水平发现组间差异是由S.sanguinegens引起。在细胞水平发现S.sanguinegens可破坏ME-180、JEG-3和HUVEC细胞,细胞损伤程度与细胞中的菌浓度呈正相关。在动物水平发现,静脉感染S.sanguinegens后可引发小鼠多个脏器炎症性损伤,脾脏出现髓外造血现象。结论: S.sanguinegens与URSA密切相关,当患者阴道该菌高载量时应引起重视。

  • 论著
    孙丽娟, 潘家坪, 梁珊珊, 黄媚媛, 朱凯丽, 滕晓明, 吴海霞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63-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1.008
    摘要 (220) PDF全文 (258) HTML (16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鲜周期卵裂期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对单胎妊娠母儿妊娠结局的远期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的1 845例单胎妊娠者,根据移植日内膜厚度分为3组:A组≤8 mm,B组 > 8~14 mm,C组≥14 mm。主要观察指标:早产、出生体重及出生体重z-score、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比率;次要观察指标: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A组异位妊娠发生率显著增加。3组间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出生体重z-score值、早产、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示A组及C组新生儿不良结局与B组相比,无论校正前还是校正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鲜周期卵裂期胚胎移植日薄型子宫内膜异位妊娠发生率增加,但不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

  • 医学经验交流
    秦志明, 李佳洋, 徐华兴, 马智菲, 韦晓玲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263-2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2.013
    摘要 (376) PDF全文 (249) HTML (29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成熟恒牙龋源性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活髓保存治疗与根管治疗术之间的疼痛缓解程度和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上海市口腔医院的被诊断为成熟恒牙龋源性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n=45)进行活髓保存治疗,对照组(n=45)进行根管治疗。记录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7天患者疼痛得分,并在术后1、6、12个月进行临床评价及影像学分析,比较两组疼痛得分情况及治疗成功率。结果: 81例患者接受了1年以上的随访,其中试验组39人,平均年龄(31.00±1.43)岁,对照组42人,平均年龄(30.60±1.54)岁,试验组和对照组成功率分别为97.44%和95.24%。两组在术后24 h和术后7天疼痛程度均减轻且存在显著差异(P < 0.05),术后7天试验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 < 0.01)。结论: 与根管治疗术相比,采用活髓保存治疗龋源性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成熟恒牙,在短期疼痛缓解和长期临床疗效方面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 论著
    金文韬, 王添平, 陈晓军, 张国福, 李海明, 张鹤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6): 890-8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4.06.003
    摘要 (593) PDF全文 (242) HTML (42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基于MRI术前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的分子亚型的生境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家医学中心经病理证实的EC患者,分别纳入训练组(n=270)和测试组(n=70)。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前MRI及病理组织学和分子亚型诊断。首先根据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对比增强(contrast enhancement,CE)图像对肿瘤进行生境亚区域分区,随后从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DWI和CE图像的不同亚区域提取生境影像组学特征。应用3种机器学习分类器,包括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别建立预测p53异常型EC的模型并进行效能验证,表现出最佳综合预测性能的模型被选为生境影像组学模型。采用相同程序,建立基于T1WI、T2WI、DWI和CE共4个序列的全区域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的差异。使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应用的临床收益。结果: 经特征选择后保留8个生境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生境影像组学模型、10个全区域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和3个临床特征建立临床模型。生境影像组学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高,分别为0.855(0.788~0.922,训练集)和0.769(0.631~0.907,验证集)。DeLong检验显示训练集的生境影像组学模型效能优于全区域影像组学模型(P=0.001),但测试集差异不显著(P=0.543);两组生境影像组学模型效能均优于临床模型(P=0.007,训练集;P=0.038,验证集)。DCA曲线显示该模型在阈值概率0.2~0.8之间均可对临床诊断提供收益。结论: 基于MRI的生境影像组学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p53异常型的EC,效能优于全区域影像组学和临床模型,有助于术前EC的无创性分子亚型分型。

  • 科室发展
    武欣, 姜桦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5): 3-3.
    摘要 (328) PDF全文 (241) HTML (243)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