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复旦学报(医学版)》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2023年, 第50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3-09-3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大动脉炎多学科慢病管理共识专家组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633-6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K)为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起病早、病程长、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尚无大动脉炎慢病管理的指南或专家共识。因此,我们制定了国内首部大动脉炎全病程多学科慢病管理专家共识,旨在为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规范诊治流程、提高诊疗水平、改善疾病预后。本共识的主要观点为:(1)大动脉炎发病早、死亡率高,要重视疾病的早期筛查,重点人群为中青年伴血压异常、脉搏减弱或无脉、颈痛或颈部血管杂音;(2)建议采用2022年ACR/EULAR分类标准诊断大动脉炎;(3)全面评估的内容包括疾病活动性、血管损伤及血管损伤相关重要脏器功能和结构、疾病危险程度、合并症以及生命质量;(4)建议疾病活动度评估方法采用Kerr评分;(5)建议进行全面的血管评估,超声、MRA、CTA和PET/CT等均可作为大动脉炎诊断和随访评估的影像学方法;(6)MRA显示管壁增厚、T2加权高信号以及管壁强化,CTA显示血管壁增厚、强化、低衰减环,PET/CT显示管壁SUV值升高均提示管壁炎症;(7)建议在疾病诊断和随访中根据临床表现及受累血管部位、严重程度进行重要脏器的功能和结构评估;(8)大动脉炎治疗应以风湿免疫科为主导,在多学科诊疗前提下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慢病管理模式,实现全病程达标治疗;(9)糖皮质激素(GCs)是诱导缓解的基础用药,需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来实现疾病缓解,注意药物疗效和副作用;(10)建议血运重建在内科充分抗炎治疗后疾病控制稳定的前提下由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s,MDT)共同商议制定决策,术后仍需序贯内科的治疗与评估;(11)建议有妊娠需求的患者由MDT团队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妊娠时机,并在妊娠期和分娩期密切监测与随访;(12)建议疫苗接种在疾病稳定期进行;在使用GCs和DMARDs期间可以接种灭活疫苗,但避免接种活疫苗;(13)加强科普宣传,提高相关学科和基层医务工作者对大动脉炎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医护患三方协作,实施全生命周期疾病管理模式。

  • 张尧, 缪青, 金文婷, 马玉燕, 王萌冉, 胡必杰, 潘珏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655-659, 6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尖端赛多孢子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治疗的尖端赛多孢子菌肺部感染的患者共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8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8(27~76)岁。经MALDI-TOF MS鉴定,6例为尖端赛多孢子菌,2例为波氏假阿利什菌。8例患者中1例无基础疾病;1例有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间质病变、糖尿病,长期服用强的松10 mg/qd、赛可平0.5 g/qd;其余6例伴有肺部基础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其余依次为咳痰、痰血/咯血、发热、气急、消瘦。患者的平均BMI为19.5(15.6~23.2)kg/m2,4例患者BMI < 18.5 kg/m2。实验室检查方面,所有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均正常;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平均为32 mm/h(4例升高);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平均为24.8 mg/L(5例升高)。G试验和GM试验阴性。患者的CD4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512.8(226.0~943.0)/μL,5例CD4淋巴细胞计数 < 500/μL。患者的胸部CT表现多样:支气管扩张(5例)、结节(3例)、实变(3例)、空洞(2例)、胸膜增厚(2例)、树芽征(2例),各种影像学表现往往合并存在。所有患者均首选伏立康唑治疗,4例患者服药后出现肝功能不全、幻视予停药或调整为泊沙康唑治疗。随访至治疗开始后6个月,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影像学上,5例病灶好转吸收,2例病灶相仿,1例病灶增多,考虑为合并胞内分枝杆菌感染所致。结论: 尖端赛多孢子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仅炎症标志物ESR和hs-CRP轻度升高,G试验和GM试验阳性率低,因此早期诊断困难。治疗首选伏立康唑,患者总体预后良好。

  • 许雨柔, 邹宜丰, 蔡宁, 范佳慧, 陈兴栋, 索晨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660-669, 6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现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对接受手术、放疗或化疗的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使用与不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查询食管癌免疫疗法的相关研究,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为临床Ⅱ期或Ⅲ期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STs)。结果: 共纳入10项RSTs,包含6 497例晚期食管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PD-1/PD-L1抑制剂干预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和/或联合手术、放化疗,能有效提高食管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HR=0.75,95%CI:0.71~0.80,P<0.0001;异质性:I2=48%,P=0.05)、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HR=0.77,95%CI:0.66~0.90,P=0.000 8;异质性:I2=90%,P<0.001)、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RR=1.28,95%CI:1.20~1.36,P<0.000 1;异质性:I2=49%,P=0.06)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RR=1.07,95%CI:1.02~1.12,P=0.003;异质性:I2=28%,P=0.24),且具有可管理的安全性。结论: 基于PD-1/PD-L1抑制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和/或联合传统疗法可以提高食管癌的总体生存水平和疗效,显示出优于传统放化疗的安全性。

  • 黄楚鑫, 张力, 张雅文, 钱嘉莉, 杨叶虹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670-6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评价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治疗对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患者心血管系统影响。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22年8月31日,收集SGLT-2抑制剂对T1DM患者心血管系统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以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14篇文献(15个RCTs)纳入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SGLT-2抑制剂联合胰岛素治疗可显著降低T1DM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MD=-0.36,95%CI:-0.40~-0.31,P < 0.05)、体重(MD=-2.72,95%CI:-3.02~-2.43,P < 0.05)、收缩压(MD=-3.17,95%CI:-3.69~-2.66,P < 0.05)、舒张压(MD=-1.38,95%CI:-1.27~-1.04,P < 0.05),显著升高总胆固醇(MD=0.32,95%CI:0.05~0.58,P=0.02)、低密度脂蛋白(MD=0.41,95%CI:0.17~0.66,P < 0.05),但两组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RR=0.82,95%CI:0.47~1.42,P=0.47)、心梗发生率(RR=1,95%CI:0.43~2.32,P=0.99)、卒中发生率(RR=0.45,95%CI:0.10~2.03,P=0.30)、甘油三酯(MD=0.01,95%CI:-0.31~0.32,P=0.97)、高密度脂蛋白(MD=0.01,95%CI:-0.09~0.10,P=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安慰剂相比,SGLT-2抑制剂联合胰岛素治疗可改善T1DM患者心血管相关指标,提示其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但不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郑红梅, 温亚锦, 韩晓, 冯瑞, 刘丽娟, 陈仁杰, 李小玲, 金婷婷, 周玉峰, 张晓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683-6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重症哮喘与轻中度哮喘儿童的血浆脂质分子差异,寻找重症哮喘潜在的新型血浆生物标志物。方法: 于2020年9月1日—2021年4月30日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哮喘专病数据库的哮喘儿童,将其分为重症哮喘组(50例)和轻中度哮喘组(54例)。采集入组儿童血浆,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技术检测血浆中脂质分子。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比较两组脂质分子差异,筛选显著差异的脂质分子;使用KEGG数据库分析主要受干扰的代谢途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著差异脂质分子对重症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 重症哮喘组平均年龄(8.8±2.6)岁,轻中度哮喘组平均年龄(8.4±2.8)岁,两组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0.422)。临床指标:重症哮喘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均显著高于轻中度哮喘组(P=为0.029,0.023);重症哮喘组FEV1/FVC、FEF50%预计值、FEF75%预计值、MMEF%预计值均低于轻中度哮喘组(P=0.003,0.005,0.005,0.003)。血浆中共筛选出39种差异表达的脂质分子,其中变异倍数(fold change,FC) > 1.5的脂质分子为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47∶10)和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40∶2);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显示39种差异脂质分子与胆碱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5条代谢通路相关。以组间差异临床指标为基线,ROC曲线分析显示基线联合PE(47∶10)或PS(40∶2)的曲线下面积(area of under,AUC)分别为0.928(95%CI:0.851~1.000)和0.923(95%CI:0.863~0.983),均高于基线0.737(95%CI:0.640~0.834)。结论: 重症哮喘儿童脂质代谢显著改变,共筛选出39种差异脂质分子,其中胆碱代谢途径紊乱最为显著;PE(47∶10)和PS(40∶2)可能是诊断重症哮喘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张琦, 虞正红, 高键, 张玉侠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692-6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整合方案实施中,影响外科手术患者住院天数的关键指标。方法: 对2021年12月—2022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及胸外科住院并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整合方案;前瞻性收集并分析所纳入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加速康复外科实施要素的16项关键指标(涵盖静脉血栓栓塞评估与预防、营养风险筛查与干预、缩短术前禁食禁水时间、疼痛管理、预防术后恶心呕吐、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等方面)。以住院天数(天)和住院天数延长(> 7天)为结局变量,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整合方案实施中影响住院天数的关键指标。结果: 连续纳入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115例。住院时间作为连续变量时,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术后经口进水开始时间(β=0.018,95%CI:0.010~0.026)、体重下降百分比(β=0.229,95%CI:0.030~0.428)及总导管日(β=0.154,95%CI:0.087~0.221)是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将住院时间作为二分类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开始时间(β=0.138,95%CI:1.051~1.255)是住院天数延长(> 7天)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术后经口进水开始时间、体重下降百分比、总导管日、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开始时间是影响外科手术患者住院天数的关键指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关键指标的相关项目开展加速康复外科工作。

  • 医学经验交流
  • 夏俊明, 薛期能, 陆瑾, 沈霞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700-7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对行电子耳蜗植入术的先天性耳聋患儿术前镇静的效果。方法: 将择期行电子耳蜗植入术的先天性耳聋患儿(8~24月龄)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3 μg/kg组(n=81)和5 μg/kg组(n=83),在手术前30 min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采用5分法镇静评分量表评估给药后30 min内镇静成功率,其他观察指标包括:镇静起效时间、患儿和监护人分离时镇静评分≥3分及面罩七氟醚吸入诱导时镇静评分达到4分的人数、麻醉诱导时间、镇静期间心动过缓以及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30 min内两组患儿镇静成功率均达100%。与右美托咪定3 μg/kg组患儿相比,5 μg/kg组患儿镇静起效时间缩短(12 min vs. 17 min,P=0.001);与监护人分离时镇静评分≥3分(78.3% vs. 61.7%,P=0.026)及面罩七氟醚吸入诱导时镇静评分达到4分的人数均增加(30.1% vs. 4.9%,P < 0.001);麻醉诱导时间缩短(8.6 min vs. 11.2 min,P < 0.001);围术期未发生呼吸抑制和去氧合等不良事件。结论: 右美托咪定3 μg/kg或5 μg/kg滴鼻均可在30 min内对患儿成功实施术前程序性镇静。使用5 μg/kg右美托咪定可以缩短耳聋患儿的镇静起效时间、提升镇静的满意比例,无严重循环和呼吸系统不良事件。

  • 姚琼, 谢婵来, 龚英, 阳朝霞, 乔中伟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705-709, 7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门体分流(portosystemic shunt,PSS)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8年3月—2022年12月间确诊的先天性PSS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读片,观察门静脉及其属支的形态、门体分流血管走形及侧枝血管分布。结果: 共纳入26例先天性PSS患儿。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发现16例为肝外型PSS(Ⅰb型4例,Ⅱ型12例),回流静脉包括下腔静脉2例、左肾静脉5例、髂内静脉6例、胃冠状静脉3例。回流入髂内静脉/胃冠状静脉患儿均合并直肠静脉丛/胃底静脉丛扩张及上、下消化道出血。肝内型PSS共10例(Ⅰ型5例,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1例),门静脉及肝内属支发育正常。2例CTA诊断为肝外Ⅰb型的患儿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发现肝内发育不良门脉血管,修正诊断为肝外Ⅱ型。2例肝外Ⅱ型患儿同期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检查结果与CTA一致,但肝内门脉细小分支显示较差。结论: 先天性PSS解剖结构多变,CTA/MRA诊断准确率高。但对于肝外Ⅰ型诊断须谨慎,以DSA结果为金标准。

  • 姜笑明, 黄文海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710-7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肠坏死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107例嵌顿疝急诊手术患者。肠坏死病例为观察组(n=24),无肠坏死为对照组(n=83)。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连续变量的截断值,评估肠坏死预测因子的诊断价值。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嵌顿疝患者肠坏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满足入组标准107例患者,肠坏死24例(22.4%),单因素分析显示肠坏死与女性(P=0.028)、高龄(P=0.004)、股疝(P=0.013)、嵌顿时间(P=0.023)、白细胞计数(P=0.002)、中性粒细胞计数(P < 0.001)、淋巴细胞计数(P=0.016)、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P < 0.001)、C反应蛋白(P=0.031)、血浆纤维蛋白(P=0.018)、D-二聚体(P < 0.001)、肠梗阻(P < 0.001)、腹膜炎体征(P=0.002)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数 > 7×109/L(OR=6.188,95%CI:1.350~41.326,P=0.023)和D-二聚体 > 0.3 mg/L(OR=24.961,95%CI:3.328~186.659,P=0.002)为嵌顿疝患者肠坏死的危险因素。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 7×109/L)和D-二聚体(> 0.3 mg/L)预测肠坏死的ROC曲线AUC面积为0.894,诊断肠坏死的敏感度为95.8%,特异度为91.6%,阳性预测值76.7%,阴性预测值98.7%。结论: 中性粒细胞和D-二聚体升高可能与嵌顿疝患者的肠坏死风险相关,有助于术前预测诊断肠管坏死。

  • 李清, 陈丽梅, 张宏伟, 高蜀君, 汪清, 张君, 隋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717-7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绝经后女性在阴道镜术前局部应用复方沙棘籽油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非盲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对204名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拟行阴道镜检查的绝经后患者,结合医师建议与患者意愿,按照阴道镜术前是否阴道用药及用药类型分为4组:普罗雌烯组(G1,n=72);结合雌激素乳膏组(G2,n=13);复方沙棘籽油栓组(G3,n=47);未用药组(G4,n=72)。比较各组一般情况、阴道镜评分和阴道镜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结果: 阴道镜术前平均用药时间为:G1组13.7天,G2组12.3天,G3组9.0天,G3组用药时间显著少于G1组及G2组(P < 0.001)。与G4组相比,G1、G2和G3组阴道镜评分较低,阴道镜检查满意度更高。G2和G3组阴道镜评分低于G1组,阴道镜满意度更高(P < 0.001)。4组在阴道镜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6)。结论: 绝经后女性在阴道镜术前局部应用复方沙棘籽油栓,用药时间更短,医疗费用更低,阴道镜检查满意度更高,且不影响阴道镜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

  • 方法技术
  • 唐依琳, 张渌恺, 金倞, 王坤, 杨玉玲, 马庄宣, 李骋, 李铭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723-730, 7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平扫CT三维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检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价值,并根据Stanford分型分析其检测Stanford A型AD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22年7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同时接受胸腹平扫和增强CT检查的患者资料。放射科医师根据增强CT图像中的表现来诊断AD。共纳入患者128例,其中AD阳性61例,AD阴性67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划分为训练集(n=89)和验证集(n=39)。采用3D Slicer在平扫图像上对主动脉手动勾画感兴趣区域体积(volumetric region of interest,VOI),Pyradiomics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选取最优特征集,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决策树、随机森林、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轻量梯度提升(light gradient boosting,LightGBM)和极端随机树模型,在验证集中分别对其检测AD和Stanford A型AD的效能进行验证。评价指标包括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F1分数、准确度、召回率。结果: 在训练集中筛选出35个影像组学特征,基于这35个组学特征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中,XGBoost模型在检测AD上性能最优;在验证集中,XGBoost模型的AUC、F1分数、准确度和召回率分别为0.982、0.960、96.2%和100.0%。进一步探究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对Stanford A型AD的检测效能时,在训练集中筛选出14个影像组学特征,在基于这14个组学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的检测效能最好;在验证集中,随机森林模型的AUC、F1分数、准确度和召回率分别为0.852、0.625、76.9%和100.0%。结论: 基于平扫CT三维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可用于检测AD及Stanford A型AD。

  • 熊剪, 曹永杰, 马永刚, 杨孝通, 张吉, 黄平, 万昌武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731-7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探索耻骨联合表面形态学变化与年龄的相关性,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成人骨龄推断模型。方法: 收集10~90岁陕西省汉族腹部CT样本649例作为训练集,构建耻骨联合三维模型,选择7个形态学特征,即腹侧缘、背侧缘、联合面下端、联合面上端、腹侧斜面、耻骨结节和联合面沟嵴,建立新的耻骨联合形态特征评分系统,利用6种机器学习回归算法分别建立男性和女性年龄推断模型。分别使用85例临床CT样本(男性35例、女性50例)、96例死后CT样本(post-mortem CT samples,PMCT)(男性51例、女性45例)、82例真实耻骨联合样本(男性40例、女性42例)对各模型进行检验,选择最优的年龄推断模型。结果: 特征等级与年龄具有较强相关性(r>0.700,P<0.001)。男性样本中AdaBoost模型表现最佳,在临床CT、PMCT、真实耻骨联合三维重建模型上检验,得到较低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别为5.23、7.04和7.55岁,在40~70岁的年龄区间内MAE都小于10岁。女性样本中GBR模型表现最好,在临床CT、PMCT、真实耻骨联合三维重建模型上检验,得到较低的MAE,分别为5.16、5.02和5.71岁,在10~70岁的年龄区间内MAE都小于10岁。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年龄推断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可用于成人年龄推断。

  • 何沅宸, 孙传瑞, 陈胤孜, 陈晓葳, 王锡玲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743-749, 7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实时再生数建立COVID-19预测模型并开发新冠疫情可视化平台。方法: 利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的COVID-19每日感染者数,将2022年3月1日—4月29日作为模型拟合阶段,通过贝叶斯分层模型估算实时再生数的变化情况并预测疫情发展,将4月30日—5月6日作为预测性能评估阶段,使用随机化概率分布变换和分级概率评分评估模型预测结果。使用Python、R等开源软件开发可视化平台。结果: 上海市疫情的实时再生数于4月5日首次降至1以下,模型预测本轮疫情将于6月中下旬实现“动态清零”,模型预测结果的概率分布和实际观察值在统计学上具有一致性(P=0.12)且集中度较好(382.53$ \pm $105.29)。可视化平台可实现上海市疫情变化趋势描述和疫情预测两大功能,已于2022年4月19日开放访问。结论: 该模型预测性能良好,可视化平台填补了国内对COVID-19疫情数据深层次挖掘的空白,具有较好的扩展价值和应用前景。

  • 综述
  • 颜芷昕, 宋娜娜, 丁小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750-7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钾离子在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及亚细胞结构中的分布处于动态平衡,它是细胞内液含量最丰富的阳离子,在细胞外液含量却很少;在亚细胞结构中,钾离子在胞核的浓度最高,细胞基质、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次之。细胞内钾离子参与细胞形态维持、酶活性调控及能量代谢、遗传物质的生物合成、细胞增殖与死亡、修复和迁移、免疫等多种生命活动的调控;同时细胞内钾离子稳态失衡和肿瘤、急性缺血损伤、自身免疫病、内分泌、神经退行性等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维持细胞内钾离子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纠正细胞内钾离子稳态失衡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综述近年细胞内钾离子稳态的基本情况和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调控机制及生理和病理意义。

  • 吴冰洁, 马玲瑛, 项忆瑾, 张雯,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761-7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K)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血管炎,西医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靶向药,但存在诱导缓解率低、血管病变持续进展的难题。中医学中大动脉炎属于“脉痹”范畴,中医对该病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及预防复发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大动脉炎发病机制、医家学说及临床经验,提出了减毒增效理论,并基于大动脉炎分期进行病证结合探讨,形成大动脉炎“病证结合”中西医协同诊疗特色,为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提供新的治疗模式和策略。

  • 张滢玉, 王雪玲, 尹磊淼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765-7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呼吸系统疾病, 在患病率、发病症状、并发症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然而造成哮喘性别差异的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本文根据男女患者不同年龄阶段的哮喘发病特点, 系统整理哮喘随年龄增长所表现出的性别差异, 并总结了其中可能潜在的生物学机制, 以期为以性别为导向的哮喘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 张佳丽, 林佳曼, 强火生, 严慧, 王鑫, 向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771-7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磷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 近年来磷化氢中毒死亡人数不断上升, 对人类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但迄今为止, 磷化氢中毒尚无特效的解毒剂或急救、诊疗方法。本综述通过分析磷化氢的理化性质、中毒背景及中毒症状、急救治疗措施, 结合法医毒理学机制与检测方法, 以期为临床医师对疑似磷化氢中毒患者及时进行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王晓娇, 刘洪妍, 孙丽萍, 闵辉, 顾春怡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780-785, 7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孕期适宜的体重增长对母儿近期和远期健康至关重要。实施孕期适宜体重增长的管理策略有助于降低孕期并发症风险, 并降低母胎近远期不良风险的发生率, 但开展有效的孕期体重管理是临床研究的难点。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孕期体重增长推荐标准、体重增长的理论模型和实施路径以及孕期体重管理的实施内容进行综述, 以期为妊娠妇女体重管理策略研究提供基础。

  • 个案报告
  • 张云珠, 汪清, 张爱, 王梅, 毛亚男, 王宇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786-7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子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type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 G-EAC)是最常见的非HPV相关型子宫颈腺癌,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G-EAC恶性程度高、进展快, 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病灶隐匿, 预后不良。G-EAC和HPV感染无关, 常规的宫颈防癌筛查难以发现, 临床上易误诊和漏诊。相比于HPV阳性的宫颈癌, G-EAC筛查手段局限, 早期诊断困难。本文通过回顾1例G-EAC患者的诊疗过程, 结合文献和G-EAC临床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分析G-EAC临床表征和诊疗现状, 提示妇科检查及三级诊疗程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