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复旦学报(医学版)》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2014年, 第41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4-11-20
  

  • 全选
    |
    论著
  • 张冰莹1▲,方艺1▲,焦晓燕1,刘春凤1,储以微2,邹建洲1,丁小强1△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711-7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晚期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联合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Gal-9)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75只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5组。(1)IR组:d1仅分离两侧肾蒂,不进行预缺血,d5夹闭两侧肾蒂造成缺血35 min。(2)IPC-IR组:d1夹闭两侧肾蒂造成18 min预缺血,d2~d5每天PBS皮下注射,d5给药后立即夹闭两侧肾蒂造成缺血35 min。(3)IPCGal9IR组:d1夹闭两侧肾蒂造成18 min预缺血,d2~d5每天给予Gal-9 5 μg皮下注射,并于d5给药后夹闭两侧肾蒂造成缺血35 min。(4)IPC-Gal9-PC61-IR组:d1夹闭两侧肾蒂造成18 min预缺血,d2~d5每天给予Gal-9 5 μg皮下注射,d3和d5分别给予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特异性拮抗剂PC61腹腔注射200 μg,并在d5给药后夹闭两侧肾蒂造成缺血35 min。(5)shamsham组:不进行预适应,不给药,不给予IR损伤。以上5组于IR或第2次sham术后24 h、72 h和7天取样评价肾功能,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外周血、脾脏和肾脏中Treg的表达量和肾脏固有免疫系统反应程度及炎性因子的分泌。 结果  缺血再灌注24 h及72 h小鼠血肌酐IPC-IR组显著低于IR组(P<0.01),同时IPC-Gal9-IR组显著低于IPC-IR组(P<0.05),而给予Treg特异性拮抗剂的IPC-Gal9-PC61-IR组与I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24 h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IPC-IR组显著低于IR组(P<0.05),同时IPC-Gal9-IR组显著低于IPC-IR组(P<0.05)。IPC-Gal9-IR组肾脏局部中心粒细胞浸润减轻(P<0.05)且CD4+T细胞分泌的IFN-γ减少(P<0.05)。IPC-Gal9-IR组外周血、脾脏和肾脏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较IR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晚期IPC联合Gal-9干预对小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纯缺血预适应,可能与系统上调Treg表达有关。

  • 王海玉,张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720-7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在人结肠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E3泛素连接酶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 (tripartit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6,Trim16)对其作用的潜在调控机制。方法  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建立HT-29细胞的程序性坏死模型,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其对凋亡、坏死细胞数目的影响。分别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RIPK1在细胞程序性坏死中的表达。构建稳定表达Flag标记的RIPK1的HT-29细胞株,采用Flag标记的pulldown试验结合质谱检测发现与RIPK1有相互作用的新蛋白。应用Ni-NTA pulldown试验检测筛选出的E3泛素连接酶对RIPK1泛素化的调控。结果  TNFα能够成功诱导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HT-29细胞在TNFα和半胱天蛋白酶抑制剂z-VAD处理后,表现出RIPK1、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并伴随着炎性因子白介素1α(IL1α)和白介素6(IL6)水平明显升高。Flag标记的pulldown试验结合质谱检测发现一个与RIPK1有相互作用的E3泛素连接酶Trim16,体外实验表明Trim16可以增强RIPK1的泛素化程度,其可能调节RIPK1在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结论  RIPK1在TNFα和z-VAD诱导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程序性坏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3泛素连接酶Trim16对此过程可能有重要调控作用。

  • 马晓玲1,李昳颖1,周先荣1,臧荣余2,孙晓溪3,姜桦1△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727-7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盆腔浆液性肿瘤干样细胞(cancer stemlike cells,CSC)比例与腹腔转移的关系。方法  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共采集17例未行化疗的女性盆腔浆液性肿瘤患者的肿瘤原发灶及腹水标本,分别采用Hoechst33342拒染法检测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标记法检测ALDH+细胞,观察两者间SP细胞及ALDH+细胞的表达比例差异,并分析其与盆腹腔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可检测的标本中,73.3% (11/15)的患者肿瘤原发灶或腹水中SP细胞检测阳性(SP细胞比例>0.15%),100% (10/10)的患者原发灶或腹水中检测到ALDH+细胞。比较患者不同部位SP细胞和ALDH+细胞比例,可见73.3% (11/15)的患者腹水中SP细胞明显高于原发灶(P=0.01),90%(9/10)的患者腹水中的ALDH+细胞比例高于原发灶(P=0.03),且腹水与原发灶中SP细胞及ALDH+细胞均高的患者与仅SP细胞或ALDH+细胞高的患者发生肿瘤盆腹腔转移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盆腹腔转移部位数明显较后者多(P<0.05)。结论  盆腔浆液性肿瘤患者腹水中CSC比例明显高于原发灶,推测CSC与肿瘤盆腔种植转移和进展有关。

  • 王博石1,郑煜芳1,王红艳1,蔡春泉2△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734-7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Notch通路的配体JAG1和限速酶ADAM10和ADAM17与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来自山东、上海两地的1 053例CHD患者血液样本和1 000例对照样本,对这3个基因的5′启动子区和3′-UTR区进行了全测序,并进行统计分析及简要功能验证。结果  检测到7个SNP (含2个新发SNP位点Ch2:9695908T/C和Ch20:10655928T/C)和1个单倍型组合具有显著性频率差异。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表明其中ADAM17启动子区的rs3811592M rs13415726M rs3811591M这个连锁单倍型可显著下调基因表达;而JAG1启动子区的rs7264849M则可显著上调基因表达。结论  这些SNP突变可能影响Notch信号的强弱,从而与心脏发育异常相关。

  • 朱延军,王国民△,徐志兵,徐磊,杨渊峰,郭剑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742-7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膀胱癌患者行保留膀胱手术后复发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行保留膀胱手术治疗(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肿瘤切除)的452例初发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41例,女性111例,年龄(62.6±15.8)岁。所有患者均为初发膀胱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所有患者随访2年,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等)、肿瘤学特征(肿瘤数目、分期、分级)、术后治疗方案和术后复发频度。按2年内复发的频度分为无复发组(NR)、低复发组(LR,2年内复发1次)和高复发组(HR,2年内复发2次及以上),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的差异。对2年内有复发的低级别肿瘤患者按照复发后肿瘤分级是否改变分组,又分为无进展组(2年内肿瘤分级未增高)和进展组(2年内肿瘤分级增高),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452例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204例(45.1%),其中127例为低复发组,77例为高复发组。而其余248例为无复发组。3组患者在吸烟、肿瘤分级、肿瘤分期、肿瘤数目、接受规范膀胱灌注化疗和接受干扰素治疗比例等方面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年龄、性别、术后全身化疗、放疗和BCG治疗比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的低级别肿瘤共110例,其中无进展组79例,进展组31例。两组患者在吸烟和肿瘤分期等方面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在年龄、性别、肿瘤数目和术后是否规范的膀胱灌注化疗的比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前吸烟史、肿瘤分级、分期、肿瘤多发和未接受规范膀胱灌注化疗是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初发肿瘤分期较高和术后继续吸烟的患者在复发时肿瘤分级增高的危险性增加。术后戒烟对减少术后复发有益。

  • 刘佳婧,江峰,付朝伟,崔员霞,孟炜△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747-7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miRNA-146a (microRNA-146a)基因rs2910164、rs57095329、rs6864584多态性与中国长江以南汉族女性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易感性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病例和对照各179例,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型,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在多个遗传模型(加性、隐性、显性)下,研究miRNA-146a基因多态性与SLE的关系,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多态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    miRNA-146a基因rs2910164等位基因G相对于C可能增加SLE的患病风险(P=0.003,OR=1.572,95%CI:1.169~2.1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rs57095329在3个模型下均与SLE相关(加性:P=0.007,OR=1.849,95%CI:1.182~2.893;显性:P=0.031,OR=3.478,95%CI:1.121~10.792,隐性:P=0.010,OR=2.081,95%CI:1.189~3.642 ),且相对于AA基因型来说,AG、GG基因型的个体患SLE的风险增加。单纯病例设计中,表型研究提示,rs2910164等位基因G相对于C增加肾脏损害风险及抗SM异常;rs57095329位点A相对于G等位基因降低肾脏、关节、神经系统损害风险;而 AA基因型携带者抗RNP异常风险下降。结论  miRNA-146a基因rs2910164位点与rs57095329位点多态在长江以南汉族女性人群中与SLE易感性存在相关性,且与临床表型(如肾损伤)和免疫学指标(抗RNP)存在相关,但是rs6864584位点多态性可能与SLE的易感性无关。

  • 朱宇莉1,2;丁红1,2△;范培丽1,2;顾奇澜3;滕杰4;王文平1,2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755-7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血流量参数超声测量的最佳方法及建议参考值范围。方法  应用Philips iU22彩超仪测量60例功能正常的前臂AVF血液透析患者的桡动脉、头静脉及肱动脉血流量参数,计算每个部位的检测成功率及组内相关系数以选择最佳的测量部位并评估测量的重复性;前20例患者同时采用直径法和面积法,获得内瘘血管截面积进而换算血流量参数并比较其差异;分析原发病类型及吻合方式对最佳测量方法获得的血流量参数的影响,并探讨血流量参数的可能参考值范围。结果  超声血流量参数测量的成功率及稳定性较好,以肱动脉为最佳测量部位。直径法和面积法两种截面积测量方式获得的血流量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病类型及吻合方式对血流量参数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流量参数值较其他原发病患者低,端端吻合患者的血流量参数较端侧吻合患者高(P<0.05)。由本研究60例患者肱动脉血流量参数得出稳定的血透前臂AVF血流量参数的建议参考值范围为297~1 909 mL/min。结论  肱动脉为超声血流量参数的最佳测量部位,对于肱动脉血流量参数值过低(<300 mL/min)或过高(>2 000 mL/min)患者需进行更为仔细的扫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发症。

  • 何双涛,刘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760-7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人体肥胖指数 (body adiposity index,BAI)作为评价中国人肥胖新指标的可行性,及其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等其他肥胖指标相比较的优势。方法  选取居住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新城及附近小区的居民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5 030例,其中男性2 004例,女性3 026例。年龄分层后,做BAI与BMI、WC、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及代谢性指标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血压的线性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比较BAI、BMI、WC等在预测肥胖中的价值。结果  相关性分析显示,BAI与BMI、WC、WHR及代谢性指标均有显著正相关,其中BAI与BMI、WC相关性良好;ROC分析显示,在预测肥胖时BAI的价值低于BMI及WC。结论  BAI可以作为评价中国人肥胖的新指标,但与BMI及WC相比并无优势。

  • 陈宏亮,丁昂△,王富文,宋晖,孙建,殷初阳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765-7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应用TAC化疗方案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自2006年至2013年应用TAC化疗方案治疗的TNBC 87例,中位随访25个月,描述临床病例资料[年龄、月经状况、肿瘤体积、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化疗不良反应、2年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等],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87例TNBC绝经前45例(51.7%),绝经后42例(48.3%);平均肿瘤大小(2.90±1.68) cm (1.0~11.0cm),T1 35例(40.2%)、T2 45例(51.7%)、T3 7例 (8.0%);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41.4%,N0 51例(58.6%),N1 26例(29.9%),N2 7例(8.0%),N3 3例(3.4%);脉管侵犯率为25.3%;77例行全乳切除根治性手术(88.5%),9例行保乳术 (10.3%);77例行辅助化疗(88.5%),10例行新辅助化疗(11.5%);TAC化疗方案主要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复发转移9例,77.8%的复发转移为内脏脏器的转移,死亡5例。2年DFS为87%,2年OS为94%。单因素分析得出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脉管侵犯、化疗方式均是DFS和OS的影响因素(P <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得出肿瘤大小是D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3),肿瘤大于5 cm的复发转移风险是肿瘤小于2 cm的23.52倍,以上各因素均不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 结论   TNBC早期远处转移率高,肿瘤体积大者易早期发生复发转移。除了淋巴结转移途径外,可能存在其他重要机制促使肿瘤发生早期远处转移。

  • 王启兴1,宋秀霞2△,龚煜汉1,杨爱辉2,廖强1,南磊1,聂世娇2,周艺彪2,姜庆五2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771-7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州2004年3月至2012年3月美沙酮门诊受治者的基本情况和随访情况,为凉山地区开展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凉山州11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中所有参加过治疗的9 013例受治者为研究对象,将信息系统中的受治者一般情况、既往吸毒行为和随访情况的数据进行整理,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9 013例受治者以彝族男性农民为主,平均年龄(31.17±7.42)岁,84.25%的受治者分布在20~39岁年龄组;已婚有配偶者占73.65%,其次是未婚占21.28%;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44.20%),其次是初中和文盲,高中级以上学历者少。美沙酮门诊受治者首次吸毒年龄(25.12±7.63)岁,美沙酮门诊受治者报告的首次吸毒时间主要为1991年至2011年,2007年至2008年报告例数最多。参加治疗前,99.06%受治者使用的毒品为海洛因,其中47.84%有注射史,36.51%共用注射器,47.70%的人曾经戒过毒。美沙酮门诊受治者6、12、24、36、48、60、72个月随访率分别为45.41%、18.75%、8.98%、3.92%、0.96%、0.28%、0.02%。影响6个月随访率的因素很多,年龄越大(OR=1.20),女性(OR=1.34),已婚有配偶(OR=1.17),文化程度为初、高中(OR=1.31,1.54),民族为汉族(OR=1.28),曾经戒过毒(OR=1.35)的受治者6个月随访率较高;职业为农民(OR=0.80)、首次吸毒年龄为高年龄组的(OR=0.85)和不与父母/亲属同住(OR=0.56)的受治者随访率低。结论   凉山地区吸毒人群低龄化低素质化严重,也影响了美沙酮门诊队列各时间段的随访率,需加强当地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

  • 卜一畅1,刘海燕2,孔德川1,熊海燕5,汪艳3,胡安群2,赵耐青4,陆一涵1△,郑英杰1,5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779-7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隐匿性或显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以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3月15日间安庆市立医院所有住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妊娠结局为单胎活产的孕妇,收集其血清并进行HBV表面抗原和HBV S基因片段的检测,并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孕妇人口学信息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妊娠合并隐匿性和显性HBV感染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  孕妇早产发生率为21.00%(189/900);其中隐匿性HBV感染组、显性HBV感染组和非HBV感染组孕妇在人口学特征方面相似可比,其早产发生率分别为20.51%(16/78)、20.00% (14/70)、21.14%(159/752)。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未发现早产发生率与HBV感染相关,以非HBV感染组为参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显性HBV感染、隐匿性HBV感染与早产间调整后相对危险度(adjusted risk ratio,RRa)分别为1.03(0.81,1.32)和0.99(0.78,1.25);以同样参照,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孕周与HBV感染状况的回归系数β为0.09(-0.14,0.31)。结论  妊娠合并隐匿性或显性HBV感染与早产的发生率无明显相关。

  • 时影影,赵琦△,赵根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784-7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我国东部地区儿童3~5岁期间乳牙龋病的流行现况和变化趋势,为改善儿童口腔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我国东部地区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2010年新入园的3岁儿童建立了乳牙龋病监测队列(n=896),连续3年检查队列儿童牙齿状况。结果  本队列随访率为79.8% (n=715)。715名儿童3岁、4岁、5岁时患龋率分别为41.4%、55.0%、63.9%,患龋率逐年增加(Z=-8.535,P<0.05);龋均分别为1.76、2.54、3.31,年均增加0.78颗(F=33.886,P<0.05),每年的显著性龋均指数(significant caries indices,SiC)分别是当年整体龋均的2.9倍、2.6倍、2.4倍。3~4岁、4~5岁龋齿年发病率分别为43.6%、46.9%,2年累积发病率为62.7%。农村儿童累积发病率大于城市儿童(P<0.05),基线患龋儿童2年累积发病率大于无龋儿童(P<0.05)。上颌中切牙、下颌乳磨牙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均较高。结论  东部地区儿童3~5岁期间患龋率高,发病率高,一级预防应从喂养早期开始;应针对无龋儿童、高患龋水平区域、高患龋水平个体、好发牙位进行综合防治。

  • 张璟,张晓△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790-7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对血液透析的满意度,为改进血液透析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血液透析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于2013年3月至5月期间选取苏南、苏中和苏北5个代表城市422名进行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关于透析知识的认知和宣传教育,以及血液透析满意度评价3个部分。回收有效问卷410份,有效回收率97.2%。 结果    410名患者中,371人(90.5%)接受了透析知识宣传教育,在血透认知方面,7人(1.7%)表示完全不了解,152人(37.1%)部分了解,209人(51.0%)大部分了解,42人(10.2%)完全了解。ESRD患者对血液透析服务的总体评价,320名患者(78.0%)表示非常满意,66名患者(16.1%)较满意,8名患者(2.0%)一般,5名患者(1.2%)不满意,11名患者(2.7%)非常不满意。将得分情况分为满意(7~10分)和不满意(0~6分)进行Logistic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血液透析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是:性别、健康状况、医生对您提出问题的讲解程度、候诊室、透析室的清洁舒适程度(P<0.05)。结论    ESRD患者血液透析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医疗机构对血透知识宣传教育的普及度和充分度仍有不足。营造清洁舒适的透析环境、提高医生对患者的讲解程度有利于改善患者总体满意度。

  • 赵凡桂1,张月萍2,任芸芸1,孔凡斌1△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795-7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21-三体胎儿产前超声异常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通过羊水穿刺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共1 362例)确诊为21-三体的20例胎儿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染色体核型分析21-三体胎儿20例,占所有(60例)染色体异常胎儿的33.3%;孕妇年龄在21~41岁,小于35岁者14例(70%)。其中8例(40%)胎儿产前超声未见异常;其余12例有1种或多种早孕晚期或中孕期超声表现异常,主要表现为鼻骨缺失或短小(3例)、全身皮肤水肿合并胸腹腔积液(3例)、中孕早期羊膜绒毛膜未融合(2例)、颈项透明层增厚(2例)及颈项软组织增厚(2例)、心室强光点(2例)、双泡征(1例)、双侧侧脑室增宽(1例),股骨及肱骨偏短(1例),心脏畸形(心内膜垫部分缺失,1例),羊水偏多(1例),小型脐膨出(1例),心脏三尖瓣反流(1例)。结论  具有染色体21-三体核型异常胎儿的孕妇大部分年龄小于35周岁;相当一部分21-三体胎儿的产前超声无异常表现;21-三体胎儿产前超声异常表现相对分散,无特异性表现。

  • 医学经验交流
  • 王军1▲,常薪霞1△,张林杉1,夏明锋1,颜红梅1,卞华1,高键2,高鑫1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798-8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精氨酸刺激试验中不同时间点胰岛素/血糖增值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的评价作用,以探讨精氨酸刺激试验的简易方法。方法   2009年9月至2013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 730例T2DM患者,在精氨酸刺激后2、4、6 min分别采血测血糖(serum glucose,G)、真胰岛素(insulin,S)和C肽(Cpeptide,CP)。胰岛素/血糖的增值(ΔIS/G)作为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标准,采用相关性分析比较精氨酸刺激后2 min、4 min及6 min胰岛素/血糖的增值(Δ2IS/G、Δ4IS/G、Δ6IS/G)与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性;进一步采用BlandAltman方法评价不同时间点ΔIS/G与精氨酸刺激后ΔIS/G增值的一致性。结果  T2DM患者中精氨酸刺激后每一时间点均与ΔIS/G呈显著相关(Δ2IS/G:r=0.889,P<0.01;Δ4IS/G:r=0.973,P<0.01;Δ6IS/G:r=0.903,P<0.01),其中精氨酸刺激后Δ4IS/G与精氨酸刺激后ΔIS/G相关性最强。BlandAltman分析结果表明精氨酸刺激后Δ2IS/G、Δ4IS/G及Δ6IS/G与平均ΔIS/G一致性高,且以Δ4IS/G最佳。结论   可以用精氨酸刺激后Δ4IS/G来评价T2DM胰岛β细胞的第一相胰岛素储备功能。

  • 方法技术
  • 刁雯静1,郭奇桑1,宋昱1,丰华,1朱彩英1,吴玉2,戴斐4,隋龙1,3△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803-8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取样器应用于子宫内膜评估及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宫颈疾病诊疗中心2012年1至3月因各种指征需要评估内膜的患者115例,分别使用子宫内膜取样器和诊断性刮宫术采取子宫内膜组织,比较两者的病理诊断符合率,并观察子宫内膜取样器的取材满意度、术中疼痛及出血情况,手术并发症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结果  子宫内膜取样器取材满意度为97.4%,依从性高达100%,其和诊断性刮宫获取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诊断结果基本一致,为96.4%,其中对于生理性子宫内膜的诊断两者的一致率达100%。研究中未见并发症发生,无不良事件。结论  应用子宫内膜取样器是一种操作简单、基本无创、费用低、患者依从性好的内膜诊断方法。

  • 崔晓霞,林燧恒△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808-8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最大似然法处理左删失过敏原数据的效果。方法  运用实例与模拟试验比较最大似然法与常用的LOD/2替代法和删除法在分析左删失蟑螂过敏原与哮喘病发作与否的关系的优劣。最大似然法分别选择对数正态分布和零膨胀对数正态分布作为左删失蟑螂过敏原的分布,并以Logistic回归来模拟过敏原与哮喘病发作的关系。结果  总体上,最大似然法构建的零膨胀对数正态分布左删失模型是处理左删失蟑螂过敏原数据较合理及稳定的方法。LOD/2替代法则可导致相反及错误的过敏原与哮喘病关系。结论  对于左删失过敏原的处理,建议先构建零膨胀对数正态分布左删失模型,据此再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 罗英1,谢颂海2,阮宏1,丁小军1△,余优成1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815-8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刮治和喷砂对脱落种植体表面的影响。方法  对临床上因种植体周围炎脱落的Bego Semado S系列种植体进行表面刮治和喷砂,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SEM)下观察形态,用X射线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EDS)进行表面元素分析。结果  SEM下观察,刮治能够清洁种植体表面,喷砂后能进一步清洁种植体表面。元素分析表明喷砂能够大幅降低脱落种植体表面的C元素含量(P<0.05),提升种植体表面Ti元素的原子百分比(P<0.05)。结论   在Bego Semado S系列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中,进行喷砂处理是必要的。

  • 耿桂启,刘海恋,黄绍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819-8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一种简便的七氟烷用量计算方法,并与称重法以及公式计算法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试验一,将七氟烷加入挥发罐至基线水平后,采用注射器加药,同时采用直尺测量,记录每次加药后液面升高1 mm 距离所需要的七氟烷液体量,加药至最高标志线。试验二,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25例,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麻醉医师通过调节新鲜气流量以及挥发罐刻度来调整麻醉深度。分别以测量法、称重法以及公式法计算手术中吸入麻醉药的用量。结果  称重法与公式法计算七氟烷消耗量的相关系数R2为0.9295(P<0.001);称重法与测量法计算七氟烷消耗量的相关系数R2为0.9778(P<0.001)。结论  采用测量法计算手术中七氟烷用量简便易行,结果可靠。

  • 综述
  • 谈绮文(综述),郭玮,潘柏申(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823-8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氯吡格雷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预防或减低动脉血栓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众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的个体差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使药物基因组学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作用受到极大关注。近年来,政策法规机构、临床学术团体以及个体化医疗研究机构等都提出对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指导建议。基于药物基因组学指导的氯吡格雷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还需要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 胡梦博(综述),姜昊文,丁强△(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830-8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多种组分(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与前列腺癌相关,两者间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存在复杂的网络联系。本文就MS与前列腺癌发生与进展的流行病学及基础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重点阐述MS影响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包括细胞因子、胰岛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性激素、炎症与免疫系统、脂肪酸与氨基酸代谢等方面。随后从加强一级预防、拓展经典药物适应证、研发针对靶点的新型药物等角度对防治方法进行梳理和展望。

  • 季爱华1,2(综述);金航1,2△( 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835-8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冠状静脉系统是心脏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脏介入治疗的通道和标志。多排螺旋CT (multideterctor row helical CT,MDCT)作为冠状动脉疾患的无创性评价手段已经受到广泛的认可,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冠状静脉系统的无创性评价,MDCT也逐渐开始得到应用。本文就MDCT在冠状静脉系统解剖结构的显示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刘名倬1(综述),朱峰2△(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841-8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 (non-muscle myosin Ⅱ,NMⅡ)的功能贯穿从单个细胞到人的整个基础生物功能,比如有丝分裂、细胞迁移、胞质分裂、囊泡转移修复和分泌等。它的表达与细胞的各项功能息息相关,因此具有重大研究意义。本文就此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吴冰洁(综述),高鑫△(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846-8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骨钙素(osteocalcin,OCN)是由成骨细胞生成并特异性分泌的非胶原蛋白,参与调节胰岛素分泌、葡萄糖代谢和能量消耗,成为骨和调节能量代谢器官的复杂信号通路之间的重要话串的关键分子。肝脏作为代谢中枢器官参与多种物质代谢。动物及细胞分子学实验显示,OCN具有改善肝脏脂肪过量沉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OCN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等相关。多项临床研究表明,OCN与糖代谢、脂代谢、肥胖等代谢异常密切相关,但OCN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系研究目前仍存在争议。

  • 万云(综述),李益明△(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850-8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是重要的促肥胖因子,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围神经系统,因此成为研发减肥药物的重要靶点。既往研究主要集中于NPY的中枢促摄食作用,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PY对能量代谢的调节是从多方面进行的。中枢和外围NPY均能通过促进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堆积而导致肥胖,本文主要从中枢和外周两方面对NPY的分布及其在肥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短篇报道
  • 胡骁轶1▲,陈惠新2▲,王国民1△,龙启来1,赵奇1,郭剑明1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06): 855-8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4.06.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