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早期肺腺癌的超高分辨率CT(ultra-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UHRCT)表现,探讨UHRCT鉴别肺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与微浸润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直径小于2 cm的早期肺腺癌结节(AIS 67个,MIA 62个)的UHRCT表现,分析和比较AIS与MIA在结节的形状、边缘、密度、直径、内部实性成分直径、血管异常、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以及是否多发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结节在形状、边缘、密度、直径、实性成分直径和密度、肺静脉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和胸膜凹陷征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常表现为较小的圆形或类圆形的纯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MIA常为较大、边缘毛刺、实性成分直径大于5 mm 的混合GGN,并常伴肺静脉异常、支气管扩张和胸膜凹陷征。结论 UHRCT能显示早期肺腺癌的形态学特征,有助于鉴别肺AIS与MIA。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调控的靶miRNA在转录过程中受到AR以及一系列蛋白辅助因子形成的转录复合体影响的过程。方法 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方法,用相应辅助蛋白因子的抗体研究蛋白质和DNA的相互作用,qPCR研究蛋白质和DNA结合的增强或者减弱。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在不同细胞系中初步研究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OGG1)和前列腺癌恶化的相关性。 结果 在LNCaP前列腺癌细胞系中,进行双氢睾酮(DHT)刺激后,在AR靶miRNA的雄激素受体调控元件(androgen response element,ARE)位置发现了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OGG1,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RNA聚合酶Ⅱ及拓扑异构酶Ⅱ等辅助蛋白因子结合量上升。通过AR和LSD1的siRNA干扰实验,证明是由AR招募了LSD1,LSD1进而招募其余辅助蛋白因子。结论 这些转录因子AR以及LSD1、OGG1、Apel、RNA聚合醇 Ⅱ和拓扑异物酶 Ⅱ等一系列蛋白因子形成的转录复合物,促进了AR调控的靶miRNA转录的发生,且该转录复合物的形成由AR的招募作用发起。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CHB)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纳入 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3月15日在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血清标本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的酶联免疫吸附法筛检并经电化学发光法确证,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孕妇人口学信息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妊娠合并CHB与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结果 在1 159例孕产妇中,单胎活产为1 028例,其中妊娠合并CHB组与非CHB组分别为72例和956例,两组在人口学特征方面相似可比,两组的体质指数、孕次、产次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两组间在胎龄、孕周、新生儿身长、出生体重、Apgar评分、性别及剖宫产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并未发现妊娠合并CHB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目的 通过软骨细胞体外固态培养研究机械压力和维拉帕米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细胞释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的影响。方法 选择12例膝OA患者行膝关节置换后的胫骨平台软骨,分离软骨细胞并扩增,分别加入到低熔点琼脂糖培养基中进行固态培养,制作成软骨细胞琼脂糖凝胶三维模型。随机分为维拉帕米组(40 μmol/L)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例。在15、30、45 kPa的压力下,对照组分别施压0.5、1、2 h,实验组仅施压2 h。两组施压后均继续培养24 h,收集模型周围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MCP1的浓度,对数据进行析因分析。结果 随着机械压力增加和施压时间延长,细胞培养液中MCP1浓度无显著变化(P=0.88,0.3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维拉帕米组的MCP1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 维拉帕米可抑制三维固态培养的OA软骨细胞释放MCP1,可能为维拉帕米应用于OA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探讨葡聚糖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与多聚赖氨酸(polylysine,PLL)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结构验证和空间结构表征。方法 在共沉淀法制备葡聚糖修饰的SPIO基础上,加入PLL制备出一种新的SPIO-PLL纳米粒,利用粒度电位分析仪、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对SPIO-PLL的粒径、电位、形貌学进行检测;高效液相凝胶色谱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及核磁共振氢谱法(1HNMR)对SPIOPLL连接成功与否进行验证;高精度的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对SPIO-PLL的结构、形态及连接状态进行空间结构表征。结果 粒度电位分析和TEM结果显示SPIO-PLL的平均粒径为7.37 nm,平均电位为13.6 mV;GPC、FTIR及1HNMR结果显示SPIO及PLL之间已经成功连接;高精度AFM清楚显示出SPIO与PLL之间以亚胺键形式稳定相连。 结论 成功制备出一种性质稳定、粒径较小的新型SPIO-PLL纳米粒,这将对随后的肿瘤特异性探针制备奠定一定的基础。
目的 探讨吸烟在IgA肾病患者肾功能减退和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间113例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分析其吸烟状态与估算肾小球滤过滤(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及病理指标的关系。 结果 113例IgA肾病患者中吸烟者38例,其中既往吸烟者12例、目前吸烟者26例。吸烟者eGFR显著低于非吸烟者(P=0.00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吸烟与eGFR (β=-0.220,P=0.031)呈负相关。吸烟者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病变更重,表现为间质炎细胞浸润积分(P=0.023)、间质纤维化积分(P=0.000) 、肾小管萎缩积分(P=0.003)和血管壁增厚积分(P=0.004)显著高于非吸烟者。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吸烟增加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的风险(OR=4.874,P=0.020)。进一步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与肾间质纤维化积分呈正相关(b=1.747, P=0.004)。Pearson和Spearman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吸烟量与eGFR呈显著负相关(r=-0.308,P=0.001),与肾间质纤维化积分(rs=0.428,P=0.000)、小管萎缩积分(rs=0.284,P=0.003)、炎细胞浸润积分(rs=0.232,P=0.016)、血管壁增厚积分(rs=0.264,P=0.006)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吸烟是IgA肾病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及肾间质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吸烟量增大,可能会增加IgA肾病患者肾功能减退及病理损伤的程度。
目的 研究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对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中Gal-3的mRNA及蛋白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中运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和慢病毒感染方法,分别下调和过表达Gal-3后,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Matrigel和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Gal-3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在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中分别过表达和下调Gal-3后,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相应地增强和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Cyclin D1和MMP-9蛋白表达分别上调和下调,而E-钙黏蛋白表达分别出现下调和上调。结论 Gal-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并促进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目的 观察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大鼠活化型肝星状细胞-6 (hepatic stellate cell T6,HSC-T6) NADPH氧化酶(NAPDH oxidase,NOX)亚基及其调控的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phosphatidyl inositol 3-kinase/Akt,PI3K/Akt)、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及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metal matrix proteinase -1,MMP-1)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HSC-T6细胞,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瘦素组(100 ng/mL)、UA干预组(UA 50 μmol/L+瘦素)、NOX抑制剂DPI干预组(DPI 20 μmol/L+瘦素)、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干预组(SB203580 10 μmol/L+瘦素)及PI3K抑制剂LY294002干预组(LY294002 10 μmol/L+瘦素)。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OX亚基gp91phox、p22phox、p67phox、Rac1蛋白表达;信号通路PI3K、Akt、P38MAPK的活化及TIMP1、MMP1蛋白表达。结果 UA能显著抑制瘦素诱导的gp91phox、 p22phox、p67phox、Rac1蛋白表达(P均<0.01),但UA对gp91phox、p67phox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不及DPI和LY294002。UA能抑制瘦素诱导的PI3K蛋白表达及Akt、P38MAPK蛋白磷酸化(P均<0.01),与DPI及LY294002作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能抑制瘦素诱导的TIMP-1蛋白表达,同时促进MMP-1蛋白表达(P均<0.01)。结论 UA能抑制瘦素诱导的大鼠HSCT6细胞NOX亚基gp91phox、p22phox、p67phox、Rac1表达及PI3K/Akt、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其下调TIMP-1蛋白及上调MMP-1蛋白表达的机制可能与UA抑制NOX调控的PI3K/Akt及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目的 了解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残留物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表达的影响。 方法 60例2009年1至9月自愿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计划生育门诊就诊的早孕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妇女,随机分为4组:A、B、C组术前分别服用米非司酮1 400 mg (100 mg,bid×7d)、700 mg (50 mg,bid×7d) 、350 mg (25 mg,bid×7d),D组为对照组,每组各15例。除D组直接行清宫术,其他组于停药后行清宫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半定量测定残留物中βhCG及ER、PR水平。结果 4组βhCG在绒毛滋养叶细胞胞质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在蜕膜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核中的表达,实验组较对照组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秩和检验(修正α=0.05):ER在蜕膜上皮细胞核中的表达为A组较C、D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R在蜕膜间质细胞核中的表达为A组较其他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较D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在蜕膜上皮细胞核中,A、B、C组较D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在蜕膜间质细胞核中的表达A组较其他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C、D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残留物中β-hCG的表达影响不明显。对蜕膜细胞中的ER、PR表达有抑制作用,此抑制作用可能是米非司酮治疗不全流产的作用机制之一。1 400 mg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最显著。
目的 观察3种不同剂量的盐酸帕罗诺司琼预防眼球摘除加义眼植入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眼球摘除加义眼植入手术的患者75名,ASA Ⅰ或Ⅱ级,年龄18~70岁,随机分为3组:A组,帕洛诺司琼2.5 μg/kg (n=25);B组,帕洛诺司琼5 μg/kg (n=25);C组,帕洛诺司琼7.5 μg/kg (n=25)。均予麻醉诱导前静注不同剂量的帕洛诺司琼,观察术后0~4 h、4~24 h、24~48 h和48~72 h的PONV严重程度。结果 3组患者24~48 h恶心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A、B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段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呕吐发生率均低于32%,而各时段呕吐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5 μg/kg的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眼球摘除加义眼植入PONV效果最佳。
目的 采用ROBO 2基因缺陷新生小鼠作为先天性肾输尿管发育异常(congenital anomalies of the kidney and urinary tract,CAKUT)的动物模型,尝试应用无创方法检测新生小鼠肾积水的情况。方法 选取3对处于性成熟期的ROBO 2基因敲除的C57BL/6小鼠(ROBO 2flox/del5和ROBO 2del5/+,EIIa(+)),交配产仔,建立动物模型。新生小鼠应用PCR方法鉴定基因型。采用Vevo 770 超声生物显微镜系统和RMV 708超声探头在B-mode模式下以30 Hz扫描帧速率扫描获得图像。在小鼠出生后第1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小鼠双侧肾脏进行扫描。试验结束后,立即解剖新生小鼠,观察小鼠泌尿系统形态并与超声图像对比。结果 3对小鼠共产仔19只,3只于出生后短期内(超声显微镜检测之前)死亡,16只存活。所有小鼠在出生后1天内接受超声显微镜检测。16只存活小鼠均完成超声检测过程,发现单侧肾积水3只,双侧肾积水3只,系统表现型正常10只。16只完成超声检查小鼠中,解剖发现单侧肾积水3只,双侧肾积水3只,泌尿系统表现型正常10只,与超声检查结果完全符合,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基因检测发现6只肾积水小鼠基因型为ROBO 2flox/del5,EIIa(+) 和 ROBO 2del5/del5,10只泌尿系统表现型正常的小鼠为ROBO 2del5/+,EIIa(+)和ROBO 2flox/+,EIIa(+)。 结论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可以对新生小鼠的泌尿系统进行有效、无创的观察研究。
目的 探讨Lambert-Eaton综合征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 收集1998至2012年我院收治的20例经临床和电生理证实的Lambert-Eaton综合征患者,分析并总结其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结果 20例Lambert-Eaton综合征患者3 Hz低频重复电刺激均阳性,30 Hz高频重复电刺激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递增均超过100%。女性6例、男性14例,年龄43~83岁,平均(62.3±12.7)岁;起病年龄40~79岁,平均(55.0±13.3)岁。首发症状为双下肢无力者10例,四肢无力者9例,眼睑下垂伴四肢无力者1例;病情波动易疲劳者10例,轻度活动后肌无力改善者3例;伴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者12例。经检查随访后有12例发现恶性肿瘤,10例为肺癌,2例为纵膈淋巴瘤,其中8例接受肿瘤相关治疗。16例患者接受吡啶斯的明治疗,有效者10例;15例患者使用强的松治疗,其中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者6例,联用丙种球蛋白者6例;经治疗随访后20例患者中有10例症状呈一定程度改善,另10例症状改善不明显。 结论 本组Lambert-Eaton综合征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多伴有肺癌,肌无力以双下肢为主。患者对吡啶斯的明和免疫抑制治疗的反应不一。高频重复电刺激是确诊本病的关键,一旦确诊必须筛查潜在的恶性肿瘤。
目的 观察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DSA)的表现特点,探讨DSA动脉造影对经动脉灌注化疗(transarterial infusion,TAI)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接受TAI治疗的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146例。所有病例先行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必要时选择进入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或脾动脉造影。观察胰腺癌的直接供血动脉及其起源、胰周主要动脉受侵犯情况。结果 61例胰头癌中,所有病例胰十二指肠前上、后上动脉均参与供血(100%),53例胰十二指肠前下、后下动脉参与供血(86.9%),14例胰背动脉参与供血(23.0%)。85例胰体尾癌中,9例未见明显血供,余76例中胰背动脉参与供血31例(36.5%),胰大动脉参与供血41例(48.2%),胰尾动脉参与供血35例(41.2%)。胰周大动脉中,16例腹腔动脉受侵犯(11.0%),其中2例动脉侵犯分级Ⅳ级;35例胃十二指肠动脉受侵犯(24.0%);10例肠系膜上动脉受侵犯(6.8%);8例肝总动脉受侵犯(5.5%);65例脾动脉受侵犯(44.5%),其中7例动脉受侵分级Ⅳ级。结论 DSA动脉造影对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TAI术中给药靶动脉的确有重要指导价值。
目的 总结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的临床特征,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31例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的DPB确诊病例,总结和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其对红霉素治疗的反应。结果 31名患者均咳嗽、咳痰和/或呼吸困难,闻及湿罗音。平均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为54.1%±11.2%,平均动脉血氧分压为(63±12.5) mmHg。31名患者均有慢性鼻窦炎。胸部CT均显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分布小结节的24例(77.4%)伴树芽征;19例(61.3%)有周围性支气管扩张,其中12例(38.7%)伴中央性支气管扩张。13例(41.9%)患者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其中3例有周围性支气管扩张,另外10例同时有中央性和周围性支气管扩张。经过3个月肠溶红霉素治疗后,平均FEV1%pred为67.5%±14.7% (t=2.451,P=0.036),平均动脉血氧分压为(71.0±8.1) mmHg (t=2.153,P=0.029),铜绿假单胞菌培养2例(χ2=4.65,P=0.031)。结论 慢性鼻窦炎和肺CT表现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小结节伴树芽征和周围性支气管扩张是DPB的突出临床表现;红霉素可有效治疗该病。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心脏微创二尖瓣成形术的技术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在手术效果、创伤程度以及节省资源等方面,将41例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心脏微创二尖瓣成形手术患者(微创组)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方式二尖瓣成形手术患者(标准组)进行对比。结果 微创组的手术效果及成功率与标准组无明显差异,但在输血率、输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明显低于标准组,在伤口疼痛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方面明显高于标准组。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心脏微创二尖瓣成形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特点,已被医患双方所普遍接受。
目的 总结外科矫治儿童胸骨裂的临床经验。 方法 2006年12月至2012年10月手术治疗胸骨裂4例,男性2例,女性2例。病例1及病例2为Cantrell五联症,病例3及病例4为单纯性胸骨上裂。病例1及病例2均存在心脏异位,均修补胸骨下裂、腹壁缺损、膈肌缺损及膈面心包缺损。病例1合并小型室间隔缺损未处理,病例2合并肺动脉高压型右室双出口同期矫治。病例1及病例2采用斜行肋软骨切开术延长肋骨后对合胸骨,病例1辅以2根肋骨移植于胸骨下端。病例3采用向下完全切开胸骨,做成胸骨全裂后缝合胸骨。病例4为新生儿,采用向下楔形切除部分胸骨后向正中聚拢胸骨。结果 全组患儿手术矫形顺利,心肺无明显受压表现。随访8个月~6年,胸壁外观、心肺功能及生活状态满意。 结论 胸骨裂手术时机的把握和手术方法的选择与患儿的年龄、病变范围以及合并畸形密切相关。针对患儿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目的 了解经左胸胸腔镜胸腺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适应证及操作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2005年5月至2013年1月经左胸胸腔镜胸腺切除术5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2.2(18~83)岁。合并左胸其他疾病者3例,合并重症肌无力者7例。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围术期死亡。中转开胸2例。平均手术时间107 (35~370) min,平均出血量48 (5~200) mL,术后胸管平均放置时间2.9 (1~6)天,术后住院时间6.4 (3~27)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3% (6/58),医院死亡率为0。术后病理证实胸腺瘤39例、神经鞘膜瘤1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胸腺囊肿10例、胸腺增生4例、胸腺囊肿伴胸腺增生3例。术后平均随访3.7 (0.3~8.2)年,胸腺瘤胸腔播散1例,死亡2例,7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4例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 经左胸胸腔镜胸腺切除安全可行,适合于肿瘤主要位于左胸的胸腺瘤或者合并有左胸病变需同时处理的情形。只要找到合适的体位与切口,显露效果并不亚于经右胸手术。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相关性Fanconi综合征继发低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报道4例阿德福韦酯相关性Fanconi综合征继发低磷性骨软化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4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骨关节疼痛、肌无力,既往乙肝病史,服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3~6年不等,血液检查示低血磷,同时合并不同程度低血钾、低血尿酸,尿检示糖尿及蛋白尿,诊断为阿德福韦酯相关性Fanconi综合征并继发低磷性骨软化症。复习文献发现,阿德福韦酯治疗所致Fanconi综合征继发低磷性骨软化症有剂量、时间依赖性及可逆性特点,应用小剂量阿德福韦酯(10 mg/d)后出现Fanconi综合征多见于亚裔男性。患者常因骨关节疼痛起病,首诊科室多为骨科及风湿科,确诊周期长,易漏诊、误诊。结论 凡服用阿德福韦酯的患者,无论剂量大小,均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血钙、血磷、尿常规与尿生化等,以监测是否发生Fanconi综合征并继发低磷性骨软化症。
目的 在七氟醚达到饱和状态并维持一段时间后降低氧流量,以期获得稳定的麻醉深度,并减少七氟醚的用量。方法 20例腹部肿瘤患者(ASA Ⅰ 级),拟在七氟醚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潮气量(tidal volum,TV)设置为8 mL/kg,I∶E=1∶1.5,RR=10 BPM,新鲜气体流量(fresh gas flow,FGF)=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MV),设定浓度(delivered fraction,Fd)为2.4% vol。呼气末浓度(endtidal fraction,Fet)达到峰值10 min后,记录吸入浓度(inspired fraction,Fi)的数值。将FGF/MV从1降低到0.4,10 min内每隔1 min记录Fi和Fet的数值;然后将FGF/MV从0.4降低到0.3,同样方法记录Fi和Fet;最后将FGF/MV从0.3降低到0.2,同样方法记录Fi和Fet的数值。结果 Fet达到峰值后,降低FGF/MV引起FI轻度下降;相对于起始状态(0 min),在2和10 min 时略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呼气末吸入浓度可以稳定在1.7% vol。结论 在七氟醚吸入麻醉达到饱和状态后可以使用低流量维持。
目的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和活细胞显微成像的方法,实时追踪分枝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增殖过程。方法 用经GFP标记的野生型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Mm)分别侵染未激活和γ-干扰素激活的巨噬细胞,使用活细胞显微成像系统连续记录胞内分枝杆菌的增殖动态,同时优化不同细胞接种浓度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对胞内菌增殖动态的追踪效果。结果 使用GFP标记和活细胞成像的方法可以实时追踪胞内分枝杆菌的增殖过程和形态学变化。γ干扰素对Mm在巨噬细胞中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当接种巨噬细胞浓度为1×105/孔,MOI为1时,可直观清晰地分析实时追踪图像中胞内菌的增殖过程。结论 通过活细胞成像技术分析荧光蛋白标记的分枝杆菌,可实时追踪巨噬细胞内分枝杆菌增殖过程和形态学变化,是一种体外分析胞内分枝杆菌增殖的理想方法,可应用于其他相关病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建立经济简便的小鼠可卡因自给药模型,研究β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倍他洛尔和β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ICI 118,551对小鼠可卡因自给药维持的影响。方法 对小鼠静脉插管手术和自给药训练的方法进行改良,建立小鼠可卡因自给药模型。在小鼠形成稳定自给药行为后,分别腹腔注射非选择性的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10 mg/kg)、受体亚型选择性的拮抗剂倍他洛尔(10 mg/kg)或ICI 118,551(10 mg/kg),观察3种药物对小鼠固定比率自身给药行为维持的影响。结果 成功建立小鼠固定比率自给药行为。给予普萘洛尔组和ICI 118,551组小鼠固定比率给药次数明显降低,倍他洛尔组小鼠固定比率给药次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ICI 118,551可降低小鼠可卡因自身给药行为,而倍他洛尔对小鼠可卡因自身给药行为没有明显的影响。
目的 改良全血培养胞质分裂阻断微核(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leus,CBMN)实验制片法及探讨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cyt-B)的最佳浓度。方法 依据常规微核试验制片法,在低渗液的温度、固定液比例和操作手法等方面改进实验方法;设置不同浓度cytB组(4、5、6、7 μg/mL),常规外周血淋巴培养至44 h加入cyt-B,继续培养至68 h或72 h,收获细胞。按人类微核计划(HUMN Project)中的识别标准识别双核、多核细胞和微核(micronuclei,MN),确定cytB最适浓度,并分析cyt-B对自发微核率的影响。结果 改良法所获的双核淋巴细胞的胞膜完整,边界清晰,微核易于辨认。培养72 h后,cytB浓度≥5 μg /mL时,双核细胞比例较4 μg /mL 组显著增加(P=0.001);cyt-B浓度≥6 μg/mL时,三核以上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培养68 h后,cyt-B浓度为6 μg/mL时,双核细胞比例较高(58.4%)。各浓度组淋巴细胞自发微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结论 改良法选用cyt-B浓度为5 μg/mL、培养72 h或cyt-B浓度为6 μg/mL、培养68 h时收获的细胞,可获得大量双核细胞,且胞膜完整,染色清晰;cyt-B对淋巴细胞自发微核率无显著影响。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损伤组织更新、再生和修复研究的重点。来源于脂肪组织的干细胞群较其他干细胞系有独特的优势。首先,脂肪组织分布广泛,容易获取,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其次,干细胞群易于分离,增殖速度快,能够快速应用于治疗。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作为内科常见急症,发病率高,治疗手段相对较局限,治疗效果不理想,亟需新的治疗方法,其中细胞疗法被认为是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手段。本文就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SCs)在AKI动物模型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和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胆红素作为人体的一种重要内源性物质,是临床诊断黄疸的主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在简述胆红素代谢过程、代谢动力学及代谢异常的基础上,重点对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rganic anion transport polypeptide,OAT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associated protein,MRP)等转运体介导的胆红素转运、PXR和CAR等核受体对UGT1A1介导的胆红素代谢调控、药物对胆红素代谢的抑制和诱导,及其与胆红素相关病症关系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和揭示黄疸、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等胆红素相关病症的发生原因和发生机制提供参考,并为其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最新科学依据。
T细胞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重要调控者,对其发育、分化及稳态的调节一直是免疫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含有SH2结构的5′肌醇磷酸酶-1(SH2-containing inositol phosphatase-1,SHIP-1)能够水解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信号途径中的关键物质磷脂酰肌醇三磷(phosphatidylinositol 3,4,5triphosphate,PIP3),从而参与T细胞免疫应答。SHIP-1对T细胞发育、分化及免疫稳态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就SHIP-1对T细胞的分化和稳态的免疫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常规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长期安全性和稳定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在特殊适应证诸如儿童复杂性屈光不正、角膜移植后、高眼压或疑似青光眼患者中的作用如何,技术方法有何特点、并发症如何,面临的争议又有哪些等,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阐述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上述特殊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开角型青光眼(open-angle glaucoma,OAG)包括高眼压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tension glaucoma,NTG)。不少研究表明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是OAG发生的危险因素,但近视对青光眼性损害形式及进展的影响尚不明确。近视本身也可能发生一系列器质性改变,使得近视与OAG并存时病情尤为复杂。NTG与POAG在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上有所不同,近视对两者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而不同程度的近视对OAG影响亦不同,表现在其流行病学、视神经和视野损害形式、视野进展速率上有所差异。明确近视与OAG发生、发展的关系,对OAG的诊断、治疗、预后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