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复旦学报(医学版)》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2013年, 第4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11-20
  

  • 全选
    |
    专家论坛
  • 王国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6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医学的进步,外科手术发展的历程中获得了许多革命性技术成果。时至今日,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被引入外科领域,使外科手术又跨入了一个完全崭新的时代。本文介绍腹腔镜/机器人技术的由来、发展和应用,特别是对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应用于几种泌尿外科疾病的手术疗效进行分析,并对外科机器人技术引领未来手术作出展望。

  • 吴根诚1,2△王彦青1,2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6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单伟伟1,2 罗雪珍1 宁程程1,2 张箴波3 顾超1 陈晓军1,2△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6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代谢异常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就诊且经诊断性刮宫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病例233例。其中单纯性增生103例、复杂性增生31例、不典型增生20例、Ⅰ型内膜癌23例、子宫内膜增生紊乱56例。另以正常生育期健康女性38例为正常对照。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血脂、血糖与胰岛素等资料。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回归等相关分析。结果 体质指数、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密切相关。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1-IR)是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当HOMA1-IR≥2.8809时,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Ⅰ型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4.42 (P=0.013)、19.78 (P=0.007)、35.22 (P=0.002)和30.59 (P=0.012)。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子宫内膜增生紊乱均存在一定比例的代谢综合征。结论 代谢异常广泛存在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子宫内膜增生紊乱中,代谢异常/代谢综合征很可能是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发生的关键因素。

  • 聂世姣1 俄木阿呷2 杨爱辉1 宋秀霞1 周海群2 周艺彪1△ 姜庆五1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6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艾滋病高发地区育龄妇女和妇幼工作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态度意识,并为制定有效的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干预模式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选择2个乡共13个村的82名育龄妇女村民和44名各级妇幼工作者共126人,进行一对一双语(彝语或汉语)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全部调查对象对HIV所有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的比例为84.9%,但所有非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的比例仅为38.9%。AIDs知识得分(满分12分),妇幼工作者平均得分9.0±2.4,育龄妇女平均得分8.5±1.7,按3个等级计,可认为育龄妇女知识的掌握与妇幼工作者无明显差异(Z=-1.507,P=0.132)。除县(乡)级妇幼工作者以外,村级妇幼工作者和全部育龄妇女村民对HIV的3种非传播途径、定期服用抗生素不能预防以及目前无有效疫苗或药物预防的知晓率都很低,且对AIDs/HIV感染者歧视现象较严重。结论 村级妇幼工作者和全部育龄妇女村民对除传播途径外的艾滋病其他知识相当匮乏,对HIV感染者的歧视、恐惧及过度排斥态度较严重。应加强对该地区基层妇幼工作者和育龄妇女艾滋病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 杨晓明1,2 李晓波2 殷莲华2△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6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羟基类固醇硫酸基转移酶SULT2B1对小鼠Hepa1-6肝癌细胞HIF-1α、糖酵解及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用SULT2B1过表达及干扰载体感染Hepa1-6细胞,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干扰SULT2B1对HIF-1α表达水平的影响,同时检测糖酵解相关基因HK Ⅱ和LDH的mRNA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干扰SULT2B1的肿瘤条件培养基(tumor conditioned medium,TCM)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检测VEGF的mRNA表达水平。建立Hepa1-6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裸鼠瘤组织中CD34的表达水平。结果 过表达/干扰 SULT2B1可分别上调/下调HIF-1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且干扰SULT2B1可使HK Ⅱ和LDH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过表达发生相反的变化(P<0.05)。干扰SULT2B1的TCM可抑制bEnd.3细胞的增殖能力,并降低VEGF的mRNA表达水平(P<0.05)。同时,干扰SULT2B1可降低Hepa1-6细胞移植瘤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并降低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P<0.05)。结论 干扰SULT2B1可抑制Hepa1-6细胞的糖酵解及血管新生能力,其作用主要与下调HIF-1α、HK Ⅱ、LDH及VEGF的表达水平有关。

  • 周旭1 王建中1 刘骏桢2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6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对中重度阻塞性唾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术前评估远期疗效的价值,以提高中重度OSAHS患者UPPP远期疗效的方法。方法 38例经多导睡眠图确诊的中重度OSAHS患者经过UPPP术前64排螺旋CT在平静呼吸相和Müller相两种状态下上气道三维重建及虚拟内窥镜处理后,根据各平面截面积的变化值分为3组,随访20~30个月,比较各组之间UPPP远期疗效、术前术后CT各测量值的变化,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探索UPPP最佳适应证。结果 实验1组有效率100%、显效率83.33%、治愈率16.67%,实验2组有效率77.78%、显效率55.56%、治愈率11.1%,与1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3组有效率50%、显效率20%、治愈率为0,明显比1组、2组疗效下降。实验1组平静呼吸相和Müller相从鼻咽后区至舌根后区截面积的改善值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线性相关,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值也与部分平面截面积的改善值呈线性相关。结论 64排螺旋CT术前扫描对中重度OSAHS患者UPPP术前评估远期疗效具有重要价值,对于Müller相软腭后区或悬雍垂后区截面积较平静呼吸相减少≥75%或完全闭塞,且舌根后区、会厌后区、鼻咽后区截面积减少≤50%的患者,UPPP远期疗效好。

  • 李晓瑜 王浩 方芳 薛张纲 仓静△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6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PMVCs)损伤模型中,观察异丙酚预处理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的影响,探讨异丙酚肺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HPMVCs 3~5代作为实验对象,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异丙酚组(P组)、LPS组(L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P+L组)。药物终浓度:LPS 5 μg/mL,异丙酚50 μmol/L。按上述分组,加入LPS前1 h加入异丙酚。于37℃、5%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分别培养12、24、48、72 h后采用CCK-8 (Cell Counting Kit-8)法测细胞活力。细胞孵育12 h后,采用改良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培养液和细胞中的ACE活性,real-time PCR检测ACE、TNF-α、IL-1β和MCP-1 mRNA表达水平,同时ELISA测定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1β和MCP-1的蛋白含量。结果 (1)各组细胞在72 h内的细胞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2)与C组相比,P组各检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C组相比,L组TNF-α、IL-1β和MCP-1的蛋白含量及其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分泌型ACE活性增加,细胞ACE活性降低,ACE mRNA表达下调(P<0.05);(4)与L组相比,P+L组分泌的TNF-α、IL-1β和MCP-1及其mRNA表达显著降低,细胞ACE活性增加,ACE mRNA表达上调(P<0.05),分泌型ACE活性不变(P>0.05)。结论 异丙酚在转录水平调节HPMVCs中ACE的表达,可能是异丙酚保护HPMVCs的作用机制之一。

  • 徐振东1 党丹丹2 徐江慧2 焦微2 车薛华2△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6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在困难气道中使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GlideScope videolaryngoscope,GVL)经口与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60例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GVL经口气管插管组和GVL经鼻气管插管组。麻醉诱导后,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质费城颈托固定颈部,模拟困难气道。比较两种方法的气管插管时间、困难插管评分、总的插管成功率、试插的次数及插管并发症。结果 与经口气管插管比较,GVL经鼻气管插管的时间较短(49 s vs. 38 s,P<0.01),且插管难度降低。但两组总的插管成功率及试插次数相似。两组均无误入食管以及缺氧情况发生,但经鼻气管插管组的鼻出血发生率较高(28% vs. 7%,P=0.042)。结论 在困难气道中,GVL经鼻气管插管较GVL经口气管插管快速、容易,但经鼻插管的鼻出血发生率较高。

  • 倪翔 邵志敏△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6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膜突蛋白与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转移与非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以及不同转移潜能人乳腺癌细胞系中膜突蛋白的定位及表达;应用RNAi技术结合体外侵袭运动实验,探讨膜突蛋白缺失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运动能力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膜突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与细胞质,且在转移组中的表达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17.53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膜突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转移潜能呈正相关。此外,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膜突蛋白表达缺失显著抑制了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且对侵袭潜能高的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更为显著。膜突蛋白缺失后,细胞中MTDH mRNA与nm-23 mRNA水平明显降低;vimentin蛋白表达增加、E-cadherin和MMP-9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膜突蛋白高表达与乳腺癌转移潜能增强呈正相关,可能通过影响MTDH和nm-23表达、增强上皮间质转化、增加MMP-9分泌等来增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 实验研究报道
  • 刘荣乐1 李剑1 倪唤春1 金波1 朱军1 李延林1 沈伟1 施海明1 马端2 罗心平1△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6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140例,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nstable angina,UA)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cute myocardium infarction,AMI)72例;另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table angina,SA)273例;以及正常对照30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2,TFPI-2)基因多态性分析和关联分析。 结果 在所有对象的TFPI-2基因中共检测出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中rs59805398和rs34489123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ACS组和SA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3763473、rs59999573、rs59740167、rs34489123位点在ACS组中存在连锁不平衡,与rs59805398位点关联分析提示主要有C-C-G-G-G和T-C-G-G-G两种单倍型。rs59999573、rs59740167、rs34489123位点在SA组中存在连锁不平衡,与rs59805398位点进行关联分析,主要有C-G-G-G和G-A-A-A两种单倍型。ACS组与SA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TFPI-2基因rs59805398位点C等位基因和rs34489123位点A等位基因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存在关联性,其变异可能是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子之一。TFPI-2基因SNP在冠心病患者中存在连锁不平衡。

  • 徐沁同1 陈增淦1△ 张键1 费琴明1 周建平1 张峰1 姚文华2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6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内部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经KarnovskyRoots染色后的显微拉曼光谱特征及该法对两种不同功能性质的神经纤维进行快速识别。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20只,分别取其双侧骶1脊神经前根和后根各20例标本作30 μm冰冻切片,切片在Karnovsky-Roots染色30 min前后分别在显微拉曼光谱仪下用波长633 nm的激光束聚焦于神经纤维断面进行拉曼光谱采集。取其中各1例脊神经前根和后根标本染色8 h后作同样处理。对2 100 cm-1和1 440 cm-1拉曼强度的比值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可以区分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的分类算法;将其余各20例脊神经前根和后根标本经染色30 min后的拉曼光谱与解剖学“金标准”比较,行诊断性试验。结果 (1)染色30 min后,运动神经纤维的拉曼光谱在2 100~2 160 cm-1出现明显的拉曼强度,在感觉神经纤维的拉曼光谱中则没有;(2)染色30 min后运动神经纤维I2100/I1440比值与感觉神经纤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2100/I1440>0.2的神经纤维可以认为是染色结果阳性,即为运动神经纤维。结论 经纤维经Karnovsky-Roots染色30 min后,运动神经纤维与感觉神的拉曼光谱可根据I2100/I1440比值加以区分。显微拉曼光谱可以显著加快Karnovsky-Roots染色鉴别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功能性质的速度。

  • 临床经验交流
  • 魏来1,2▲ 沈金强1,2▲ 夏利民1,2 宋凯1,2 刘欢1,2 朱家泗1,2 王春生1,2△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6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共51例患者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心脏手术,其中男性39例,女性12例,年龄15~80岁,平均58.8岁,其中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DCAB)24例,二尖瓣成形术20例,房缺修补术5例,左房黏液瘤切除术2例。结果 50例患者成功接收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无院内死亡;1例患者因获取左乳内动脉(left intemal mammary artery,LIMA)时近端出血难以控制,中转胸骨正中切口。23例患者成功完成乳内动脉获取,平均获取时间为78.3 min;27例体外循环手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39.1 min和84.5 min。所有患者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分别为4.2 h和15.1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2天,患者住院期间平均引流量为188.4 mL,46例患者(90.2%)住院期间未接受任何血制品输注。术后随访3~25个月,1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因心衰死亡,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心脏手术安全有效,既缩短ICU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又减少住院期间血制品的使用,可选择性应用于单支病变的冠脉搭桥手术、二尖瓣成形手术、房缺修补手术、黏液瘤切除手术等。

  • 胡馗 洪涛△ 王春生 丁文军 夏利民 赵东 杨兆华 陆树洋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7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高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的手术风险和远期疗效,探讨同期手术的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75岁以上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17例,年龄75~84岁[(77.5±2.1)岁],术前心功能分级(采用美国NYHA分级) Ⅱ级11例,Ⅲ、Ⅳ级50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手术(冠脉搭桥术等)分为单纯组和合并组。单纯组33例,合并组28例。结果 全组住院死亡率6.6% (4/61),术后低心排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45.9%。合并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单纯组,使用血浆的量多于单纯组;两组在住院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ICU时间、远期生存情况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出院后的随访率92.9%,随访时间2~105个月[(34±28)个月],1、3、5、8年生存率分别为93.9%、88.7%、69.4%、41.6%。合并组与单纯组1、3、5、8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7.5%、52.5%、52.5%与89.2%、80.3%、80.3%、40.2% (P=0.796)。结论 75岁以上高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术后远期疗效满意,同期处理合并手术并不明显增加手术风险,也不影响远期疗效。

  • 于静△ 朱慧庭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7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子宫Müllerian腺肉瘤(Müllerian adenosarcoma)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分析5例子宫腺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大体上5例均表现为子宫腔内的息肉样肿块,组织学上有特征性的分叶状结构、腺体周围“袖套样”结构及裂隙状腺体,部分间质呈息肉样突入腺腔;1例伴性索样分化,1例伴肉瘤成分过度生长及骨样分化。免疫组化显示间质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D10,尤其是腺体周围的细胞。结论 子宫Müllerian腺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子宫肉瘤,需与一系列良恶性病变鉴别,常需多次刮宫甚至术后病理检查才能确诊,熟悉其病理学特征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免疫组织化学的作用有限。

  • 王富文1 林燕苹2 何萍青2△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7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分析106例病理性乳头溢液(pathological nipple discharge,PND)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07至2011年106例PND患者的基本信息、影像学结果、乳腺导管镜下所见和术后病理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6例患者中血性溢液72例(68%)、非血性溢液34例(32%)。病理结果:囊性增生、炎症、导管扩张症35例(33%),导管内乳头状瘤51例(48.1%),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伴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11例(10.4%),导管原位癌6例(5.7%),神经内分泌癌3例(2.8%)。血性溢液患者在导管镜下新生物率和不典型增生/恶性率高于非血性溢液患者(P=0.019和P=0.004),而两者影像学表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6)。20例不典型增生和恶性患者中,导管镜下新生物发现率明显高于影像学检查(IV/V)异常率(P=0.013);导管镜下未见新生物且影像学表现为I/II/III的有3例(15%)。结论 无论影像学和/或导管镜的检查结果如何,对PND尤其血性溢液患者有必要进行组织学活检。

  • 李新旭1 刘小秋1 姜世闻1△ 张天华2 刘飞鹰3 方群1 张慧1 王黎霞1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7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定点医院诊治的结核病防治模式下肺结核患者诊疗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我国定点医院工作指导意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0年6月招募6个定点医院模式试点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人员、结核病防治机构和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同时对结核病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定量调查。结果 肺结核患者的诊疗行为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国家/地方的相关政策、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患者的结核病知识知晓程度、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机构/医生的误导等。结论 需要通过改进影响肺结核患者诊疗行为的相关因素,引导患者的诊疗行为朝着有利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方向改变。

  • 袁颖1 马慧1 孙璇2 刘天舒3 周宇红3 王妍3 胡予1△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7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32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患者中,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治疗8周后测观察贫血改善情况,并筛选出具有较高临床意义的预测参数。方法 32名AcD老年患者应用rhEPO治疗8周,8周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上升20 g/L设为治疗有效。选用血清EPO水平、Hb、网状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 count,Ret)、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血清铁(serum iron,SI)、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erum,SF)、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erum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作为观测指标,观察患者8周时血红球蛋白的改变并进一步统计分析其与各观测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32例老年AcD患者应用rhEPO治疗8周后Hb升高,SI、LgSF下降,sTfR升高(P<0.05)。20例患者8周时获得预期疗效,多元回归分析提示rhEPO治疗8周后Hb改变与LgEPO及基线sTfR水平呈负相关(P<0.05)。根据设定的评价方法将32例患者分为rhEPO治疗有效组及治疗无效组,绘制sTfR及LgEPO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后者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AUC更大(AUC为0.81,P<0.05,95%CI:0.627~0.993),并通过最大Youden指数寻找到最佳诊断点为EPO≤58 mIU/mL。如患者EPO≤58 mIU/mL,可预测其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rhEPO在老年慢性病贫血中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EPO水平是具有较高临床意义的预测参数。

  • 翁书强 唐文清 崔璨 沈锡中△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7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SIST)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83例S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SIST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最常见的表现:消化道出血55例(66.3%),贫血32例(38.6%),腹痛腹胀26例(31.3%)。SIST好发部位最常见依次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分别为40例(48.2%)、29例(34.9%)、13例(15.7%),另有空回肠交界1例(1.2%)。螺旋CT对SIST诊断率为100% (77/77),诊断符合率为72.7% (56/77),在各项检查中最为准确。8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极低度危险性16例(19.3%)、低度危险性24例(28.9%)、中度危险性17例(20.5%)、高度危险性26例(31.3%)。术后免疫组织化学CD117阳性率为95.2% (79/83),CD34阳性率为75.9% (63/83)。术后5例病灶完整切除并且病理极低度危险性患者未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3年未见复发;其余78例患者均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3年随访期内,短期服药组(≤2年)复发率为77.3%(34/44),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5.9% (29/44)、31.8% (14/44);长期服药组(>2年)的复发率为41.2%(14/34),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 (34/34)、82.4% (28/34),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ST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较难诊断,螺旋CT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当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术后长期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可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 胡雁来1 朱勤2 赵蔚1 任芸芸1△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7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超声声像图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超声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手术并病理证实的52例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临床表现与普通子宫肌瘤相似,主诉为盆腹腔包块25例(48.1%)、月经改变16例(30.8%)、下腹坠胀感或疼痛9例(17.3%)、白带增多2例(3.8%)。术前超声正确诊断3例(5.8%)、误诊为子宫肌瘤29例(55.8%)、子宫肌瘤伴变性11例(21.1%)、子宫肌瘤伴肌腺症5例(9.6%)、子宫肌腺症3例(5.8%)、卵巢肿瘤1例(1.9%)。23例(44.2%)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3例(5.8%)行全子宫及一侧附件切除术;20例(38.5%)行全子宫切除术;6例(11.5%)行肌瘤剥除术。其中3例肌瘤剥除术患者因再次出现子宫增大,行全子宫切除术。结论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缺乏特异性声像图,是影响超声检查准确率的主要因素。

  • 综述
  • 何益群(综述) 董有海△(审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骨缺损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其基本原理为在体外构筑支架材料-种子细胞-生长因子复合物,然后移植到骨缺损处,经过材料的吸收和组织的增生,实现自身骨组织代替组织工程骨,最终实现骨的形态和功能上的修复。种子细胞及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骨构建的核心,通过对种子细胞的成骨诱导以及对支架材料理化性能的改良可以提高组织工程骨促进骨生成及修复的效能。既往研究表明血管及神经分布对骨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对组织工程骨进行血管化和神经化也能达到相似效果。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目前通过复合构建已制造出具有一定功能的简单组织结构。

  • 汪靖杰(综述) 樊晓明△(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7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RNA是一类长度约22~28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近年来发现其在转录后水平和翻译水平的基因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它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小RNA在各种器官纤维化的EMT过程中也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小RNA在器官纤维化EMT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器官纤维化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李京沛(综述) 汪灏△(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7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5.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食管切除及胃重建术后易发生严重的吻合口并发症。多数学者认为管状胃血供减少是上述吻合口并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整形外科皮瓣移植的延迟现象,胃缺血预处理有望改善管状胃血供,进而减少胃缺血带来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关这一预处理方法的实际获益及其机制在国外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并在基础及临床方面展开了较广泛的研究。

  • 陈星(综述) 王国民△(审校) 郭剑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7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6.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其患病率增长迅速。近些年的研究显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肾结石的形成和复发相关。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24 h尿液分析是肾结石患者代谢评估的主要依据。近年来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尿液中钙、枸橼酸盐、尿酸、草酸盐、磷酸盐以及蛋白等改变与肾结石形成和复发相关,而胰岛素抵抗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 安光惠(综述) 颜涛 李士通△(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7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6.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最近研究表明,雌激素可以快速诱导动物产生痛觉过敏,机械痛阈下降。这种快速作用无法通过经典的雌激素-核受体途径解释。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是新发现的雌激素受体,在细胞膜和细胞质内均有分布,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家族,可以通过第二信使产生快速作用。雌激素对于机械痛的快速作用效果可能是通过GPER产生的。本文综合分析了GPER在机械痛快速调节中的作用,并且分析了GPER可能的下游机制。

  • 个案报告
  • 李明 张国良 彭爱梅 宋小莲 王昌惠△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 40(6): 7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13.06.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