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复旦学报(医学版)》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2012年, 第39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2-11-20
  

  • 全选
    |
    专家论坛
  • 丁盈盈;何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诸如冰毒、摇头丸和K粉等俱乐部毒品或新型毒品正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各地泛滥,吸食俱乐部毒品或新型毒品不仅会导致严重的躯体和精神损害,还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吸食俱乐部毒品或新型毒品者更容易发生包括多性伴、群交、商业性行为等高危性行为,从而更容易感染或传播艾滋病性病。尽管俱乐部毒品或新型毒品进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对我国艾滋病性病广泛流行乃至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利益形成严重挑战,必须予以认真研究和高度关切。
  • 论著
  • 刘红▲;俞小芳▲;滕杰;邹建洲;方艺;刘少鹏;丁小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氧预处理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凋亡和坏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全骨髓细胞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通过细胞成脂、成骨分化诱导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CD29、CD90、CD45)鉴定BMSCs;运用siRNA干扰技术沉默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基因。将细胞分成6组:正常培养组、正常培养+转染阴性对照组、正常培养+HIF1α RNA干扰组、低氧预处理组、低氧培养+转染阴性对照组及低氧培养+HIF1α RNA干扰组,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仪和乳酸脱氢酶(lactic acid dehydrogenase,LDH)活力测定等方法,检测各组BMSCs的增殖、凋亡和坏死情况;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 检测各组BMSCs中HIF1α、葡萄糖转运子1(glucose transporter,GLU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培养的BMSCs具有成脂、成骨等多向分化潜能;流式检测呈现CD29和CD90高表达,CD45低表达;低氧预处理可促进BMSCs增殖,减轻坏死,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低氧预处理组HIF1α、GLUT1及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高于常氧培养组(P<0.05);给予低氧预处理组siRNA HIF1α后其HIF1α、GLUT1及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未干扰前(P<0.05),且细胞增殖受抑制,细胞凋亡和坏死加重(与未干扰前相比,P<0.05)。 结论 低氧预处理可促进BMSCs的体外增殖,减轻坏死,其机制可能与低氧预处理后HIF1α表达增加及上调其下游基因GLUT1和VEGF表达有关。
  • 沈海星;张金莲;孙丽;朱建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心肌保护药物35S-炔丙基半胱氨酸(35S-propargylcysteine,35SSPRC)并以其为示踪剂研究SPRC在SD大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 以半胱氨酸为起始原料合成非标记的SPRC,通过冷试验确定合成路线、反应条件及分析鉴定方法。在此基础上,以35S-L-半胱氨酸为原料合成35S-SPRC,35S-SPRC的鉴定采用TLC法及放射自显影法。按实验要求,将35S-SPRC配制成一定比活度的放射性溶液。取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3组,按15 mg/kg的剂量通过灌胃给药35S-SPRC。在不同时相将大鼠处死,取各脏器,称重、匀浆、消化,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各样本的放射性活度。结果 最终产物35S-SPRC的TLC结果与SPRC完全一致, 35S-SPRC的放化纯度大于95%。大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表明,35S-SPRC在大部分器官内0.5 h达到峰值。结论 运用35S-SPRC能准确地测定SPRC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
  • 于欣;王英明;吴燕华;金成学;穆颖;乔守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类泛素蛋白FAT10的C末端双甘氨酸基团及双泛素结构域结合修饰底物蛋白质的活性。方法 分别将野生型全长FAT10,C末端双甘氨酸的缺失突变体FAT10ΔGG,分别包含N端、C端泛素结构域的截断突变体FAT10N和FAT10C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中,转染HEK293T细胞,并使用26S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细胞。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野生型FAT10及其突变体结合底物蛋白质的活性。结果 与野生型FAT10的蛋白质底物结合能力相比,FAT10ΔGG、FAT10N、FAT10C与底物蛋白质结合能力均显著下降。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能够促进FAT10及其突变体的底物结合活性。结论 FAT10的C末端双甘氨酸基团及双泛素结构域都是FAT10与底物共价结合所需的活性基团,被FAT10标记后的底物蛋白质通过26S蛋白酶体途径降解。
  • 唐海燕;杜鹏;李鑫;林豪杰;刘剑英;马昱;范薇;汪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子(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ivator,PGC)-1α 在海人酸(kainic acid,KA)诱导的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及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离体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采用电穿孔基因转染技术分别转染PGC-1α shRNA质粒和空载体质粒。培养7 天后,用KA刺激上述海马神经元24 h,检测转染空载体质粒海马神经元(空白对照组,n=10)、KA刺激的转染PGC-1α shRNA质粒(实验组,n=11)和KA刺激的空载体质粒海马神经元(KA对照组,n=10)的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ase dismutase,SOD)和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活性变化。FJB染色检测KA刺激24 h后实验组和KA对照组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神经损伤情况。结果 KA刺激24 h,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GSH含量和SOD活性分别为(5.74±0.54) μmol·L-1·μg-1 protein和(10.57±1.25) U/mg protein,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9.38±0.72) μmol·L-1·μg-1 protein,P<0.01;(23.12±3.23) U/mg protein,P<0.01];LDH活性为(2.21±0.18) mmol NADH,H+/min/100 mg protein,较空白对照组海马神经元显著增高[(1.29±0.09) mmol NADH,H+/min/100 mg protein,P<0.01]。转染PGC-1α shRNA质粒组,KA刺激24 h海马神经元GSH含量和SOD活性分别为(3.37±0.42) μmol·L-1·μg-1 protein和(4.54±0.91) U/mg protein,较KA对照组海马神经元明显降低(P均<0.05);LDH活性为(2.74±0.19) mol/NADH+/min/mg protein,较KA对照组海马神经元显著增加(P<0.01)。FJB染色显示转染PGC1α shRNA质粒组,KA刺激24h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较KA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PGC-1α基因下调加重KA刺激后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可能与其加重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 陈祥锦△;张茂泉;张惠灏;朱有志;吴坤琳;张德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CC族趋化因子受体4 (cc chemokine receptor 4,CCR4)和CCR7的表达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TNBC、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TNBC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肿瘤(3组,各38例)和管腔型乳腺癌组织(40例)中CCR4和CCR7的表达。结果 在TNBC组织中,CCR4和CCR7的表达率分别为47.4%(18/38)和50%(19/38),与非TN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04)。CCR4表达与TNBC肿瘤直径(P=0.023)、腋窝淋巴结转移(P=0.006)、肿瘤分期(P=0.016)和远处转移(P=0.028)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CR4表达与TNBC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相关(P=0.018)。CCR7表达和TNBC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38),而与TNBC患者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OS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是TNBC患者DF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25),而CCR4是TNBC患者O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22)。结论 TNBC中CCR4和CCR7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CCR4可作为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 郭雪华;阮宏;余优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临床组织形态学检测来评估运用100% Bio-Oss充填材料进行上颌窦外提升的实际成骨率。方法 对12例上颌窦区的剩余垂直牙槽骨量不足(平均<3 mm)的患者(平均56岁)进行上颌窦外提升术。术后6.5个月用Trephine牙钻分别从这12个术区钻取骨质标本,且同期将12颗Bego种植钉植入取骨区。钻取标本参照Donath & Breuner (1982)的标准方法进行切片及染色处理。结果 组织形态学分析测定表明样本的新骨生成量为4.33%~24.05%,平均12.56% ±5.03%;Bio-Oss颗粒平均存余量为26.78%±6.19%;Bio-Oss颗粒表面平均有57.03% ±8.07%的区域与新生骨组织有直接接触。二期手术时植入的12颗Bego种植钉负重1年后的存活率为100%。结论 Bio-Oss是一种理想的、成骨性能较稳定的骨替代材料,适合我国人群的使用。
  • 童汉兴;徐静;何俊义;谢斌;陆巍;张勇;陆维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本院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间收治的11例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肿瘤病例相关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资料、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 本组11例患者,除1例肾上腺肿瘤较小未手术未明确病理类型外,其他1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5种病理类型的肿瘤发生。其中胃肠道间质瘤4例,恶性周围神经鞘瘤3例,神经纤维瘤1例,成熟型畸胎瘤1例和乳腺浸润性导管腺癌1例。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1例肿瘤复发带瘤生存,7例术后无瘤生存。结论 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肿瘤是一类特殊的肿瘤,具有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困难、病理类型多、预后较相应散发性肿瘤差的特点。开展针对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群的定期体检,提高该类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可能会改善预后。
  • 实验研究报道
  • 任清潇;杨帆;彭拥军;郭景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电针干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内水通道蛋白4 (aquaporin 4,AQP4)的表达与分布改变。 方法 选用SD雄性大鼠406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40),脑缺血组(n=138),脑缺血+电针组(电针处理组,n=138)和脑缺血+假电针组(n=90)。利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缺血1 h后实施脑血流再灌注。电针处理组在脑缺血开始后立即给予电针刺激,穴位选择“水沟”(GV 26)与“百会”(GV 20)。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QP4的蛋白表达水平,胶体金免疫电镜观察AQP4免疫阳性颗粒在血管周边的分布,常规焦油紫染色计算脑缺血后的脑梗死体积以及脑肿胀程度。神经行为学评估通过Garcia量表进行评分。结果 (1)再灌注24 h内,电针可下调因脑缺血而诱导的AQP4表达升高,再灌注后6 h和12 h分别是缺血组的0.63倍和0.72倍(P < 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管周边AQP4的免疫阳性颗粒在再灌注后6 h增多,在再灌注后24 h减少,电针干预组中血管周边AQP4的免疫阳性颗粒密度发生改变,其变化与缺血组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电针减轻脑缺血后的脑梗死及脑肿胀,促进神经行为功能的恢复。结论 电针下调因缺血而导致的AQP4蛋白的表达升高,并动态改变其在血管周边的分布。电针对AQP4的调控作用可能与电针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相关。
  • 徐嬿;金鸿雁;李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FSHR基因第10外显子Ala307Thr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浆液性卵巢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48例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的卵巢组织和30例非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采用PCRRFLP技术对样本中的FSHR基因第10外显子Ala307Thr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FSHR基因第10外显子Ala307Thr在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00 4),经年龄调整后两组的307Ala携带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OR值为6.525(95%CI =2.202~19.335)。结论 FSHR基因第10外显子Ala307Thr与浆液性卵巢癌的发病风险相关,307Ala携带可能会增加浆液性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 钱隽; 郁韵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别通过质谱的两种进样方式——直接进样和色谱进样,考察并比较两种进样方式、不同添加剂条件下紫杉醇和多西他赛的离子化规律。方法 将含有不同添加剂的紫杉醇和多西他赛混合溶液分别通过针泵或液相系统导入电喷雾电离源进行质谱检测,获取待测化合物的质谱图或色谱图。研究溶液或流动相中添加剂的种类、浓度、pH值对紫杉醇和多西他赛离子化效率的影响。结果 两种进样方式所呈现的待测化合物质谱响应的变化情况一致,均以1 mmol/L甲酸铵溶液(pH 6.5)为添加剂所展现的离子化效率最高、响应强度最大。结论 在建立紫杉醇或多西他赛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定量方法时,采用质谱直接进样方式对流动相中的水相组成进行优化的方法是高效、便捷和可靠的。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人血浆中紫杉醇浓度的LC-MS/MS分析方法,经方法学验证表明灵敏度高、结果重现性好。
  • 临床经验交流
  • 陈晨;阎作勤;姚振均;夏庆;郭常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第4代陶瓷界面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应用和临床随访(平均10个月)的结果。方法 对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收治的35例不同髋关节疾病患者应用第4代Delta大直径陶瓷陶瓷股骨头假体系统行人工THA,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进行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估,总结临床应用经验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对35例实施第4代陶瓷界面THA手术的患者进行疗效随访,21例获随访,男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3±21.4)岁(28~77岁),平均随访时间(9.7±7.2)个月(2~22个月),平均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87.9分。结论 在THA中应用第4代陶瓷界面平均10个月以上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 陆宇萍△;陆志洁;钱丽娟;邵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IGF-2、IGF结合蛋白3(IGF binding protein 3,IGFBP-3)与正常胎儿生长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正常体重儿的初产妇66例,分为妊娠16~18周、妊娠26~28周、妊娠37~40周3个阶段进行纵向观察,放射免疫法测定孕妇各阶段血清中IGF-1、IGF-2、IGFBP-3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孕期母血IGF-1水平随着孕周增加明显上升,其中IGF1水平在妊娠37~40周高于妊娠26~28周,妊娠26~28周高于妊娠16~18周,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孕期母血IGF2水平随孕周增加无明显改变,妊娠3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血IGFBP3水平妊娠37~40周高于妊娠26~28周及妊娠16~18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26~28周与妊娠16~18周无显著差异。妊娠16~18周、26~28周和37~40周3阶段母血IGF-1、IGF-2、IGFBP-3水平与正常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孕妇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正常胎儿生长密切相关,IGF-1可作为临床评价不同阶段正常胎儿生长的指标,而IGFBP-3更多地反映了妊娠中晚期正常胎儿的生长。
  • 凌雁;李晓牧;高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以845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人体参数和相关生化指标。男性和女性分别以血尿酸>420 μmol/L和>360 μmol/L为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诊断标准。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组的代谢综合征患病比例分别为77.14%和46.35%(P<0.001)。按血尿酸水平的四分位分组,第1至第4四分位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比例分别为32.55%、45.58%、52.38%和70.67%(P<0.001)。按代谢综合征组分1、2、3、4个分为4组,4组的平均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39.88±6.46)、(277.89±5.00)、(301.38±5.42)和(330.74±7.99) μmol/L(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校正性别和年龄后,高尿酸血症者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是尿酸正常者的3.85倍(OR=3.85,95%CI为2.39~6.22,P<0.001)。结论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者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较高。
  • 赵刚;严敏△;郁丽娜;张冯江;蔡建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窥镜检查中心行胃镜检查的患者65例,电脑随机法分成对照组(P组,n=33)、实验组(D组,n=32),入室开放上肢静脉,吸氧,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D组静脉推注DEX (0.1 μg·kg-1·min-1),P组静脉推注安慰剂(0.9%生理盐水)3 mL,之后两组均静脉推注丙泊酚(2 mg·kg-1·min-1),完成后开始插镜,检查中如有体动反应,追加丙泊酚30~50 mg,并观察丙泊酚用量及体动、循环、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丙泊酚总用药量P组明显高于D组 (P<0.05);D组体动发生例数明显低于P组(P<0.05);用丙泊酚实施无痛麻醉过程中均可导致循环抑制,而且DEX对此效能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 小剂量DEX在无痛胃镜中的使用方法简单,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能协同丙泊酚的麻醉镇静作用,提供更佳的术中镇静效果。
  • 夏菁;朱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宫颈疾病筛查项目在常规体检中的应用状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体检中心所有参加体检的24 135例次资料,调查其宫颈疾病筛查项目状况,包括巴氏涂片检查(Papanicolaou smear,Pap)、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及联合检测(HPV+Pap或HPV+TCT)的应用情况,同时计算HPV检测人群中病毒负荷量的分布情况。结果 行Pap检查者12 967例次(53.7%),TCT检测者9 516例次(39.4%),HPV检测者5 517例次(22.9%),联合检测共计5 461例次(22.7%)。宫颈异常阳性检出率TCT高于Pap (χ2=3.866,P=0.049)。分层分析表明,HPV+Pap或HPV+TCT的联合检测法均显著优于单纯Pap或TCT检测(χ2=419.954, P=0.000;χ2=588.001,P=0.000),提示HPV检测的重要性。结论 妇科专项体检中宫颈疾病筛查方法传统,HPV检测和联合检测应用率偏低,应引起重视。同时,对于HPV负荷量≤100 RLU/CO的高危人群宜跟踪随访,以早期发现病变、降低宫颈癌发病风险。
  • 方法技术
  • 陈健;鞠元虎;修婧;张国庆△;南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个综合了生物信息学和化学信息学的网络信息平台M & Function,致力于新药筛选和研究。方法 通过数据挖掘,整合小分子药物的名称、结构、功能、分类等信息,建立一个小分子药物信息资源库。在此基础上,借助基于最大公共子结构(maximum common substructure,MCS)和Fingerprint的结构比对软件,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功能预测系统,对活性小分子进行生物学功能预测。结果 M & Function平台拥有丰富的数据信息、内嵌的图形显示和数据统计插件人性化的网站设计,具有直观、高效、简便易用、测试数据结果可靠等优点。结论 M & Function平台不仅是一个小分子药物信息资源库,也是一个小分子功能预测平台,可以为高通量先导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信息准备和数据支持。网站可以通过http://lifecenter.sgst.cn/mcs/home.do进行访问。
  • 林晓龙;姜桦△;陈彤;刘素英;孙晓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共培养联合序贯成组培养对人早期废弃冷冻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获取人子宫内膜细胞并冷冻保存。共培养前,解冻内膜细胞并培养至30%~50%汇合时解冻人早期废弃胚胎,胚胎冷冻年限为3~10年。2~3个胚胎一起转移至已更换胚胎培养液的内膜细胞上行成组共培养,待胚胎发育至8细胞期更换为囊胚培养液,观察胚胎复苏存活、桑葚胚及囊胚形成情况。结果 人子宫内膜细胞生长良好。采取内膜细胞联合序贯成组培养废弃胚胎33个,总体桑葚胚形成率45.5%,囊胚形成率27.2%,其中Ⅰ~Ⅱ级胚胎桑葚胚、囊胚形成率皆高于Ⅲ~Ⅳ胚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细胞共培养联合序贯成组培养对人早期冷冻时限较长的胚胎发育具有积极的支持作用,可为充分利用宝贵资源进行胚胎实验室质控、胚胎干细胞研究等领域提供支持性方案。
  • 宋康;贺轶锋;周俭;黄晓武;孙健;王晓颖;王征;潘奇;樊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不同的肝叶切除方法,建立30%和60%比例的大鼠部分肝移植(partial liver transplantation,PLT)模型。方法 60% PLT组,在体切除(n=50)或者离体切除(n=50)肝左外叶、尾叶,保留中叶、右叶、右前叶;30% PLT组(n=50),在体切除肝左外叶、尾叶、右叶、右前叶,仅保留中叶。 结果 各实验组获取的部分供肝比例与临床部分肝移植相似,移植后存活率较高。结论 通过在体切除或者离体切除不同的肝叶组合,建立30%和60%比例大鼠PLT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临床部分肝移植过程,为深入进行肝移植的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平台。
  • 黄晓春;李泽兵;陈增淦;陈统一△;王玲燕△
    . 2012, 39(06): 649-6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和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抗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体外疗效。方法 以MG-63细胞为体外模型,用62.5 μmol/L AA与1 μmol/L As2O3单独或联合处理细胞,利用新型连续活细胞图像采集和分析平台(continuous live cell imaging and analysis platform,Cell IQ)实时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和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1 μmol/L As2O3和62.5 μmol/L AA单独处理都可抑制MG-63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死亡。1 μmol/L As2O3和62.5 μmol/L AA联合处理细胞较单独处理组细胞抑制效果更明显。结论 AA和AS2O3抗人骨肉瘤细胞Mg63可起到协同作用,这一结果为临床治疗骨肉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
  • 冯渊;李德卫△;杨均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经SD大鼠颈动脉途径脾动脉插管行肝细胞移植的动物模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acute liver injury,ALI),24 h后40只SD大鼠分为两组:A组(n=20)经左侧颈动脉插管,进入腹腔干,通过脾动脉移植1×107个肝细胞;B组(n=20)通过同样的方法经脾动脉注射0.5 mL Hank′s液作为对照,观察不同时间点(1、3、6、10、15天)大鼠肝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脾内白蛋白合成作用,HE染色观察脾内肝细胞分布情况。结果 经颈动脉途径脾动脉插管成功率约90%,荧光示踪剂CFDA SE标记的肝细胞脾内移植1天后,受体大鼠脾脏可以看到散在绿色荧光分布。A组移植10天后,HE染色可以看到肝细胞在脾脏散在分布;A组移植15天后,共聚焦白蛋白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脾内有白蛋白绿色荧光信号。结论 经大鼠颈动脉途径脾动脉插管移植的肝细胞能在脾内存活,证实该途径是肝细胞有效移植途径之一。
  • 综述
  • 杨青(综述);王桂芳△(审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type Ⅱ cell,AT2)是构成哺乳类动物肺泡上皮的主要细胞之一,是合成和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细胞。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合成和分泌功能受多种体液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和调控,并涉及多种相关基因、蛋白及信号通路。AT2具有增殖、分化及修复功能,其异常转分化可能与肺纤维化及肿瘤发生有关。AT2在维持肺泡内液体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受多种体液与炎症因子调控,可能参与肺损伤和肺水肿的病理过程。AT2参与固有免疫及免疫调节机制,可向T细胞呈递抗原并调节T细胞的分化。对肺泡Ⅱ 型上皮细胞功能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肺泡生理功能和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病和病理过程,对其功能调节机制的研究在多种肺部疾病的防治中有临床应用前景。
  • 张铎(综述);陶磊△(审校);路丽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是一种植物蛋白,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近年来类于TCS抗肿瘤的研究有较多进展,但就其抗肿瘤机制尚未达成共识。一种观点认为,TCS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另一种观点认为,TCS可以作为核糖体活性抑制蛋白(ribosome inactivating protein,RIP)不可逆地抑制蛋白质合成,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就TCS的抗肿瘤机制加以综述。
  • 吕蓓丽(综述);王文君△(审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病因已被广泛研究,对于不明原因的RSA患者,通过研究发现,其早期妊娠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发生率较无不良孕史的患者有所增加。因此,RSA与IR是否相关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就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董欢(综述);林燕苹;应学翔;何萍青△(审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恶性肿瘤的侵袭及转移需要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降解,涉及到很多蛋白水解酶类,其中包括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uPA)系统。uPA系统不仅促进肿瘤的侵袭及转移,还参与癌细胞增殖与肿瘤血管形成。目前,一些研究已证明uPA系统对乳腺癌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对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本文对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lasminogen inhibitor 1,PAI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刘小军(综述);赵达△(审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充足的能量及营养供应是癌细胞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基础,能量代谢异常是癌细胞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癌细胞存在广泛的能量代谢异常包括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而有氧糖酵解是癌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方式。近年来,以糖酵解、氨基酸及脂肪代谢关键酶或载体作为靶标对一些肿瘤进行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个案报告
  • 马文杰;易茜璐;于明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马春辉;朱力波;马金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书杰△;张涛;卢胜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