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复旦学报(医学版)》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2011年, 第38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1-11-20
  

  • 全选
    |
    专家论坛
  • 储以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3位从事免疫学研究的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树突状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方面的重要研究发现。基于他们的研究,人们逐渐明确了固有免疫细胞,特别是树突状细胞在抗原识别,进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方面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本文对上述3位科学家及其团队的研究工作及他们所开创的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了系统回顾,并作一综述。
  • 蒋露芳;居丽雯;姜庆五△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流感是对人类危害极大的传染病,疫苗接种被认为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为解决流感病毒变异导致现有疫苗时效性与有效性的问题,研制能够预防所有流感病毒毒株、可诱导持久保护性免疫的通用流感疫苗一直是流感研究的热点,同时,能中和所有甲型流感病毒的广谱中和活性抗体的研究也已成为目前关注的重点,因此对甲型流感病毒分类研究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 论著
  • 吴晓丹;黄建浩;孔德红;邵川;周敬;鲁沈源;李善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使用程序低氧舱建立慢性间歇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大鼠模型,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方法 16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分别为CIH组和对照组。CIH组大鼠置于程序低氧舱内,按程序设计予以每天8 h,共35天的间歇低氧,每一低氧复氧循环时间为1 min。对照组置于同样的舱内予以空气脉冲供气。测定低氧舱内不同循环时间的氧浓度。实验后,分别对两组大鼠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程序低氧舱内的氧浓度呈周期性波动于(6.8±0.1)%~(20.3±0.3)%之间,达到低氧事件60次/min的环境设置,与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对应。CIH组大鼠存在左室射血分数减低[CIH组:(85.5±1.5)%,对照组:(91.5±0.8)%,P<0.05]和肺动脉流速增快[CIH组:(1.126±0.041)m/s,对照组:(0.903±0.038)m/s,P<0.05]等表现。结论 程序低氧舱内的氧浓度变化能够模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低氧复氧模式。大鼠CIH模型是较为理想的OSAHS动物模型,超声心动图适合用于监测CIH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 成小林;李正东;蒋蓓琦;庄志刚△;庄传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LKB1与胚胎发育(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cAMP/PKA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抑癌基因LKB1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MDAMB231组(231组)和转染LKB1基因的MDAMB231(LKB1组)两组,每组分别采用0、 5×10-6、1×10-5、2×10-5mol/L等4种浓度的SHH信号通路抑制剂环靶明(cyclopamine)作用于细胞,各小组细胞分别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H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SHH、Smo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用cAMP、PKA试剂盒检测cAMP、PKA数值水平。 结果 LKB1组的细胞通过不同剂量环靶明抑制后,SH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SHH、Smo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相应较231组明显抑制,且与环靶明剂量呈正相关,抑制效果在环靶明浓度为10×10-6mol/L时最明显,继续增加环靶明浓度到20×10-6mol/L,抑制效果保持不变。231组和LKB1组中细胞的PKA和cAMP数值均随环靶明浓度增加而增高,至10×10-6mol/L时达到最高,继续增加环靶明浓度到20×10-6mol/L,两组中的PKA和cAMP数值保持不变。在相同环靶明浓度下,LKB1组中PKA和cAMP数值高于231组中相应数值。结论 抑癌基因LKB1协同环靶明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SHH信号通路的同时亦协同增加cAMP/PKA信号通路的表达,且在环靶明浓度为10×10-6mol/L时效果最明显;推测存在LKB1SHHcAMP/PKA通路。
  • 包丽雯;李剑△;施海明;王春瑞;罗心平;朱军;倪唤春;王彩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eGFR≥60 mL·min-1·1.73 m-2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发病率,分析CIN发病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收录2009年2月至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择期行冠脉造影术、eGFR≥60 mL·min-1·1.73 m-2的患者中发生CIN的病例,并行性别、年龄配对分析。用病例报告表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CIN的临床危险因素,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43例接受血管造影术且eGFR≥60 mL·min-1·1.73 m-2的患者中共17例发生CIN,发病率3.13%。CIN发病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基线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e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升高及术前未连续口服阿司匹林(100 mg/天)超过1月。结论 在eGFR≥60 mL·min-1·1.73 m-2的患者中,CIN发病率<5%,发病危险因素可能为基线hsCRP水平升高和术前未连续口服阿司匹林1月以上。
  • 张豪杰▲;盛璐▲;陈燕忠;赵卫;孙忠全;钱伟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前列腺穿刺患者穿刺前行抗生素治疗后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和游离PSA(fPSA)水平变化,评价其变化对预测前列腺癌是否具有一定意义。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共80例4 ng/mL <PSA<20 ng/mL的患者入组并被安排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采用随机法选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每天接受可乐必妥500 mg、维持2周的药物治疗,对照组不接受可乐必妥治疗。两组于2周后均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在穿刺当日晨所有患者行PSA和fPSA测定。分析两组中PSA较穿刺前2周变化情况及与穿刺病理结果间的关系。结果 在治疗组中PSA显著下降(P=0.030),对照组不明显。治疗组fPSA/tPSA比值和PSAD在治疗前后也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中变化均不明显。治疗组中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亚组中,PSA变化不明显,而增生和炎症亚组中变化明显。PSA变化率对诊断前列腺癌有一定意义,其最佳临界点为-5.65%,灵敏度为64.3%,特异度为88.5%。结论 在PSA特定升高的患者中,抗感染治疗后PSA的变化对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病变有一定的意义,可帮助更准确地选择前列腺穿刺活检病例和提高诊断准确率。
  • 曹丽;杨新鸣;周毓青△;徐丛剑;蔡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sonography,UE)对子宫肌瘤定性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113例患者(共117枚子宫肌层结节)行常规超声检查和弹性成像,同时测量子宫肌层结节与周围正常肌层的应变率比值(B/A),对照术后病理结果回顾分析子宫肌瘤弹性成像的特点。结果 子宫肌瘤具有特殊的弹性成像图。 98例非变性子宫肌瘤的B/A 值均数为1.71±0.29,19例变异的子宫肌瘤的B/A 值均数为0.95±0.36,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变性子宫肌瘤的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值与B/A值呈正相关(r=0.485,P<0.05),变异的子宫肌瘤的RI值与B/A值也呈正相关(r=0.494,P<0.05)。结论 弹性成像技术能反映子宫肌瘤的硬度信息及血供情况,可以协助诊断子宫肌瘤。
  • 江一峰;祝延红△;汪曦;邹海东;朱明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制定并实施标准化的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路径,分析并比较临床路径组(n=57)和对照组(n=57)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住院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日以及治疗效果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临床路径组检查费和手术费没有明显差异,而药物费、床位费和住院医疗总费用显著降低(P<0.01);平均住院天数从2天减少到1天。两组术眼视力在术后均得到明显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路径对于降低住院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床位周转和保证手术质量均具有明显作用。
  • 崔晓萌▲;钟一红▲;龚劭敏;许嵘;丁小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城乡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时的流行病学特征差异,为研究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开始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 共928例患者,其中城市患者占69.61%,农村患者30.39%,农村患者平均年龄显著低于城市患者[(44.48±16.41) 岁 vs.(56.71±16.13) 岁,P=0.000],透析前病程显著短于城市患者(28.5个月vs.51.5个月,P=0.000)。ESRD病因中农村患者慢性肾小球肾炎所占比例显著多于城市患者(67.38% vs. 48.76%,P=0.000),糖尿病肾病(8.51% vs. 13.47%,P=0.032)和高血压肾病(7.09% vs. 12.07%,P=0.023)显著少于城市患者。农村患者血液透析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显著低于城市患者[(4.98±3.72) mL·min-1·1.73 m-2 vs. (5.48±3.04) mL·min-1·1.73 m-2,P=0.032),血压显著高于城市患者(154.73/89.55 mm Hg vs. 149.43/85.96 mm Hg,P<0.05,1 mm Hg=0.133 kPa),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城市患者[(69.92±24.91) g/L vs.(74.60±25.64) g/L,P=0.001]。结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进入透析前,农村患者较城市患者年轻、病程短,透析前肾功能更差,高血压和贫血等并发症控制较差;病因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更多见,而高血压肾病及糖尿病肾病则相对比例较少。应加强农村肾病患者的早期防治,有效控制并发症,及时接受透析治疗。
  • 孙健;余优成△;顾章愉;顾亮;王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Ebp1对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Ebp1表达载体pcDNA3.1Ebp1,建立Ebp1稳定表达细胞系ACCEbp1作为Ebp1组,同时设对照组和空载体组。采用细胞体外运动实验系统观察Ebp1对ACC细胞体外运动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bp1过表达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ase 9,MMP9)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E钙黏附素(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侵袭实验中,对照组、空载体组和Ebp1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33±7、92±11和106±5(P=0.03);运动实验中,3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68±5、168±2和203±4(P=0.02)。划痕实验中,对照组与空载体组细胞在第16小时已将划痕填满,而Ebp1组细胞直到第24小时仍未完全填满划痕(P=0.002)。与对照组及空载体组相比,Ebp1组ACC细胞中MMP9的表达降低,而ICAM1及Ecadherin的表达则增高(P<0.01)。结论 Ebp1过表达有效抑制了ACC细胞的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CC细胞的基质降解能力及增强肿瘤细胞间的黏附有关。
  • 实验研究报道
  • 周素娟;丁盈盈;高眉扬;陈莉;张铁军;何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了解在HIV感染者体内,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致癌性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ain1,LMP1)功能区C末端DNA特异性30 bp缺失的发生率和33 bp重复序列拷贝数的情况。方法 采用巢式PCR扩增175例HI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中EBV的LMP1功能区C末端的基因片段,并进行核酸序列分析。为了避免核酸质量对实验成功率的影响,同时对提取的所有标本DNA的MDR1C3435T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 所有HIV感染者的PBL标本中,MDR1C3435T基因均成功扩增(扩增率为100%),证明标本的DNA质量合格。175例标本中的33例可以成功扩增EBVDNA(阳性率为18.9%)。在33例EBVDNA阳性的标本中,27例(81.8%)的LMP1基因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30 bp缺失(the 30 bpdel),其33 bp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分别为4(4例,14.8%)、5(12例,44.4%)、6(8例,29.6%)、7(3例,11.1%);其他6例LMP1核酸序列没有发生30 bp核甘酸缺失,其33 bp重复序列单位的拷贝数为4(5例,83.3%)、5(1例,16.7%)。结论 HIV感染者体内EBV致癌性LMP1功能区C末端基因发生特异性30 bp缺失的频率为81.8%,而其33 bp重复序列的拷贝数为4、5、6、7,共4种。
  • 王莉;陈东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对裂殖酵母体内应激激酶核基因SRK1和线粒体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 在裂殖酵母972细胞中加入梯度稀释的VPA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半数抑菌浓度(IC50)。检测分别加入1和5 μmol/L VPA处理6 h后,核基因SRK1的转录水平;检测同等处理条件下裂殖酵母体内线粒体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 VPA对972细胞的IC50为7.57 μmol/L。1 μmol/L VPA处理的细胞中核基因SRK1转录水平上调5.5倍,外加5 μmol/L VPA处理的细胞中SRK1基因转录水平上调4.2倍;经1 μmol/L VPA处理后,线粒体基因COB,SPMIT2,SPMIT3上调倍数分别为3、4.59和6.31倍,其他基因变化不大,经5 μmol/L VPA处理后,线粒体基因转录水平全部上调,上调范围2.63~7.02倍。结论 在裂殖酵母体内,VPA能通过抑制细胞内去乙酰化酶而调节细胞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的转录水平,加入IC50水平的VPA引起与应激相关核基因SRK1的转录水平显著上升,且线粒体内大部分基因转录水平也随之升高,说明细胞受到刺激后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均能通过调节转录水平来阻挡外界刺激对细胞的影响。
  • 临床经验交流
  • 金玉春;丁昂△;陈宏亮;孙建;殷初阳;孙太明;张征;宋晖;王懋丽;傅少梅;袁永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运用微创技术(Mammotome)切除不同分布类型的乳腺多发性肿块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Mammotome手术的1017例患者(单侧乳房肿块数量≥3个,共3 253个乳腺多发肿块),按肿块分布位置分为乳房多发性深部肿块组(A组,320例,997个肿块),乳房多发性浅表肿块组(B组,257例,804个肿块),乳房深部及浅表混合多发性肿块组(C组,440例,1 452个肿块),分析比较各组手术方式。结果 A组中,200例选择乳腺后间隙切除,平均手术时间(40±3)min、术中活动性出血9例(4.3%)、残留率(6月后)0.5%(1例)、术中疼痛发生率10.5%(21例);120例选择腺体内切除,平均手术时间(65±4)min 、术中活动性出血14 例(11.7%)、残留率(6月后)2.5%(3例)、术中疼痛发生率18.3%(22例)。两种术式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为腺体内切除方式,进针方向分为由内而外、由外而内及由乳晕放射。105例选择由内而外手术方式,平均手术时间(48±5)min、术中活动性出血17 例(16.2%)、残留率(6月后)2.8%(3例)、术中疼痛发生率15.2%(16例);64例选择由乳晕放射切除手术方式,平均手术时间(64±3)min、术中活动性出血5例(7.8%)、残留率(6月后)2.3%(2例)、术中疼痛发生率20.3%(13例);88例选择由外而内切除手术方式,平均手术时间(68±4)min、术中活动性出血16例(18.2%)、残留率(6月后)3.1%(2例)、术中疼痛发生率14.8%(13例)。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440例患者的肿块分布浅部、深部均有,根据肿块分布位置选择手术方式,平均手术时间(64±6)min、术中活动性出血70例(15.9%)、残留率(6月后)2.5%(11例)、术中疼痛发生率14.1%(62例)。结论 运用微创技术切除乳腺多发肿块,手术方式应根据肿块分布的深浅选择进针位置及方向。深部肿块首先考虑乳腺后间隙切除,浅部肿块根据就近原则选择由内而外进针方向,乳晕切口适用于美观要求很高且为浅部肿块的患者。
  • 陆徐峰;王静;胡志雄;周海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莫西沙星短程及标准疗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的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在发生急性加重时随机进入莫西沙星短程治疗组(n=43)及标准治疗组(n=43)。两组均采用莫西沙星每日口服400 mg,试验组疗程为5天,对照组疗程为10天,疗程结束后继续随访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下降值及6个月内急性加重发生次数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短程治疗组的临床效率、细菌清除率、FEV1下降值、6个月内急性加重发生次数及急性加重间隔时间与标准治疗组相似,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莫西沙星短程疗法对AECOPD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方法技术
  • 张伟;危平;施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发展基于ELISA的血清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n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自身抗体含量测定方法,用于脑胶质瘤患者的诊断。方法 克隆GFAP基因至pGEX6p1载体,使用大肠埃希菌中纯化得到的GFAP重组蛋白包被96孔板,经封闭后依次孵育稀释的血清样本和偶联HRP的羊抗人二抗,最后加入TMB底物显色,硫酸终止显色反应,测定各孔吸光度。结果 pGEX6p1GFAP质粒在大肠埃希菌Rosetta菌株中表达产生了大量GFAP重组蛋白,所得蛋白经洗脱纯化后用作ELISA反应底物。ELISA实验中,脑胶质瘤患者血清D值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GFAP作为抗原的ELISA实验可作为应用GFAP自身抗体进行脑胶质瘤患者血清诊断的一种候选方法。
  • 临床病例讨论
  • 张亚平;颜彦△;胡嘉禄;巩雪;钱菊英;葛均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侯晋;付杰;张志明;朱海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咖啡酸是一种常见酚酸,广泛分布在水果、谷物和中药植物当中。咖啡酸及其衍生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保肝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咖啡酸衍生物的生物活性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研究,不断有新的生物活性被发现。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人们进行了以咖啡酸衍生物为前体的化学合成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旨在结合我们课题组对咖啡酸衍生物的研究情况,总结当前咖啡酸衍生物生物活性以及化学结构改造方面的研究成果。
  • 梁笛 (综述)王桂芳△(审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氨溴索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其祛痰作用已广为人知,并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氨溴索的各种其他药理作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氨溴索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直接清除体内自由基等氧化物;氨溴索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对于气道炎症性疾病有治疗作用;氨溴索还可以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此外,氨溴索还具有抗超敏反应的作用,抗病毒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体的作用,以及对细胞膜表面钠离子通道的作用等。但氨溴索的许多作用机制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阐明。
  • 纪宗斐;张丹瑛;沈锡中;董玲 △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随着CNT与人体的接触也越来越多,它是否具有毒性逐渐成为我们所关注的焦点。CNT的体内毒性主要表现为导致肺部炎症和纤维化,循环系统氧化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及全身免疫系统异常等。本文就CNT毒性效应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 赵岩(综述);吴雯婷;陈丽;张蕴晖△(审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一种重要的遗传修饰,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许多研究证实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够影响DNA甲基化的水平,有关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DNA甲基化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胚胎发育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EED)对胚胎发育调控基因DNA甲基化的影响进行综述,为今后的机制性研究提供参考。
  • 杨文成(综述)董有海△(审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脊柱融合是治疗诸如感染、畸形及退行性变等脊柱疾患的重要方法,促进脊柱融合的关键是骨移植,其中自体骨是评价其他植骨材料的“金标准”。假关节的形成和取骨区的损伤促使科学家和临床医师寻找可以替代的融合材料,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被引入脊柱融合的研究,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和基因治疗在脊柱融合中的研究应用作一综述。
  • 杜承润(综述)应红梅△(审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一步提高晚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生存率的主要障碍是较高的远处转移率,出现远处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 1,MRP1)介导的多药耐药现象(multidrug resistance,MDR),因此研究Pgp和MRP1引起的MDR对提高NPC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Pgp、MRP1的检测方法和逆转剂及其在NPC中的应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