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复旦学报(医学版)》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2009年, 第3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5-20
  

  • 全选
    |
    短篇报道
  • 周健;包玉倩;马晓静;赵玉武;吴松华;贾伟平
    . 2009, 36(3): 0-3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田复波(综述);黄绍强;梁伟民(审校)
    . 2009, 36(3): 0-3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有研究评价麻醉药物对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影响,结论却常不一致,而近年来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可以较精确、直观的评价药物对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影响。本文对围术期常用全身麻醉药物(吸入麻醉气体、静脉麻醉药物、阿片类镇痛药物等)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短篇报道
  • 苗锋;庞烈文;马勤运;陈志明
    . 2009, 36(3): 0-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方法技术
  • 苏俭生;郭珊;吴珺华
    . 2009, 36(3): 0-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人牙咬痕模拟系统并对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自制人牙咬痕模拟系统,运用该系统在活体乳猪腹部形成咬痕,记录咬痕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人牙咬痕模拟系统,应用30 kgN的力加载于乳猪腹部皮肤所形成的咬痕形态较清晰,持续时间较长。结论 人牙咬痕模拟系统的建立为后续的咬痕实验室研究及咬痕的同一认定提供了条件。
  • 综述
  • 叶挺;蒋伟;逢旭光;王群
    . 2009, 36(3): 0-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来对于恶性肿瘤上皮-间质转变(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现象的研究成为了防治恶性肿瘤的研究热点。国内外的研究发现恶性肿瘤如卵巢癌、前列腺癌、胃癌等中EMT现象参与恶性肿瘤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脏器的转移,并发现EMT现象中主要的分子蛋白及信号通路。对于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中EMT现象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于肺癌EMT现象中相关诱导分子及信号通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希望通过总结分析,明确以后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探索肺癌等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方式。
  • 方法技术
  • 吴芬;夏昭林
    . 2009, 36(3): 0-3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建立一种有毒作业分级方法,为正确评价和持续改进有毒作业的职业卫生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首先参考《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85)修改评价毒物危害程度的指标及分级依据,并采用定量积分法对毒物危害程度进行分级。其次,选择有毒作业场所评价分级指标,综合考虑职业危害的可能性(接触时间和接触强度)、危害的严重性(健康效应)以及接触人数和防护措施,合理地给予一定的等级权重,建立职业危害风险指数以划分有毒作业职业危害风险等级并相应地对有毒作业进行分级,初步建立有毒作业分级方法。结果 职业危害风险指数初步划分为5级,分别为无危害≤6)、轻度危害(6<C≤12)、中度危害(12<C≤24)、高度危害(24<C<80)和极度危害(≤80)有毒作业相应地也分为五级,即0级(安全作业)、一级(轻度危害作业)、二级(中度危害作业)、三级(高度危害作业)和四级(极度危害作业);应用风险指数法对苯、甲苯和丙烯腈有毒作业部分操作岗位进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结论 初步建立了一种新的有毒作业分级方法,分级结果较《有毒作业分级GB 12331-90》(国标-90)更为客观和严格。
  • 阮国洪;邬春华;郑力行;吴强恩;顾锡安;周志俊
    . 2009, 36(3): 0-3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酶促反应的产物真蛸胺(Octopamine)的量来确定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多巴胺-β-轻化酶活性的方法。方法 采用ODS柱,流动相为缓冲液(0.02 mol/L柠檬酸三钠和0.05 mol/L磷酸氢二钠):甲醇 = 85:15的溶液,流速1.0 mL/min。结果 待测物真蛸胺标准溶液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RSD分别在0.29~0.67之间和0.09~0.36之间,重现性好;回收率在85.3%~95.4%之间,检测限1.58 pmol/mL;真蛸胺的线性范围在10~160 pmol/mL之间,相关系数为0.999 6。结论 该方法为神经毒理学、药理学等研究提供了一个简单灵敏、稳定可靠的方法。
  • 综述
  • 韩晶(综述);朱虹光(审校)
    . 2009, 36(3): 0-3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循环肿瘤细胞富集为肿瘤的分期诊断、判断复发、分析预后和制定个体化治疗的有力向导。本文综述了免疫磁珠法富集肿瘤细胞的原理,肿瘤细胞检测的方法比较及常用的细胞表面标志物和目前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方面的进展。
  • 临床经验交流
  • 周渊峰;王艺;孙道开
    . 2009, 36(3): 0-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病因、诱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年来收治入院的85例诊断为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复杂,及时诊断、合理用药能有效地控制惊厥。结论 积极寻求病因,分析诱因,观察发作形式,合理用药,能有效预防、减少、控制癫持续状态发生。
  • 方法技术
  • 朱焱;赵耐青
    . 2009, 36(3): 0-3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实现标化率的95%可信区间计算。方法 以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为标准,对从已知总体中随机抽样产生的100个样本,用Bootstrap再抽样技术计算标准化率,并估计其100个95%可信区间,考察有多少个可信区间包含了总体标准化率。结果 样本含量100 000和500 000时,100个样本的标准化死亡率的95%CI包含总体标准化死亡率的覆盖率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87 2,,0.983 6)和(0.929 6,0.997 6)。结论 Bootstrap再抽样技术对估计样本标准化率及其可信区间有较好的准确性。
  • 实验研究报道
  • 赵虎;王寅;涂婉;方毅;庞立峰
    . 2009, 36(3): 0-3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临床常见产ampC β-内酰胺酶菌株中染色体ampD的分布及其突变位点。方法 41株临床常见产ampC β-内酰胺酶菌株(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自医院感染样本,抽提其染色质DNA,PCR法扩增ampD基因并连接入pMD19-T载体后,再行PCR确定其存在。双链测序后比对染色体ampD基因的突变位点。结果 41株细菌的基因组中,使用PCR法扩增出染色体ampD基因有36株,并成功测定了其ampD基因的序列;比对后发现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染色体ampD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较大。染色质ampD易突变位点分析统计表明,这些细菌的ampD基因的平均突变率分别为64.5%、100.0%、97.0%和95.0%。结论 大部分临床常见产ampC β-内酰胺酶菌株含有ampD基因,并且有较高的突变率。
  • 施雯;高东雁;王建新;韩丽妹
    . 2009, 36(3): 0-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龙胆苦苷(gcntiopicrosidc,GTP)浓度的RP-HPLC测定方法并将其用于龙胆苦苷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研究。方法 建立大鼠血浆中龙胆苦苷浓度的测定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制备龙胆苦苷磷脂复合物,并将其溶解于中链椰油甘油酯(Imwitor 742),制得磷脂复合物油溶液;分别进行灌胃给予三种不同药脂比龙胆苦苷磷脂复合物油溶液的大鼠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筛选最优药脂比。结果 所建立的大鼠血浆中龙胆苦苷浓度的测定方法专一性、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等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以大鼠生物利用度为评价指标,可以反映出不同药脂比制备的磷脂复合物之间存在的质量差异。结论 所建立的血浆药物浓度测定方法可用于龙胆苦苷新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和质量评价。
  • 张权;谢寒;余承忠;易静
    . 2009, 36(3): 0-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新型有序纳米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的体外生物活性及其对鼠成骨细胞的IGF-Ⅱ基因表达效果,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定量选取新型的生物活性玻璃MBG(80S15C),浸泡于MEM培养液中,取离子浸出液培养大鼠成骨细胞,使用MTT法和PNYY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和ALP的活性,RT-PCR法测定IGF-Ⅱ的mRNA表达,ELISA法测定IGF-Ⅱ蛋白和IGFBP的浓度。结果 实验组成骨细胞的ALP活性为对照组的126%,IGF-Ⅱ基因表达为对照组的126%,IGF-Ⅱ蛋白和IGFBP的浓度分别是对照组175%和237%,细胞增殖为对照组的92%。结论 MBG的离子浸出液能够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激活IGF-Ⅱ基因的表达,增加IGF-Ⅱ蛋白,IGFBP的合成和分泌,进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 张聪聪;黄建明;俞媚华;侯爱君;朱国福
    . 2009, 36(3): 0-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雷公藤提取物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精碱和wilfornine F的含量。方法 采用YMC-Pack ODS-A (4.6 mm X 150 mm,5 μm)色谱往,以乙腈-0.02 mol/I磷酸二氢钠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210 nm波长处检测,流速1.0 mL/min,温度25℃。结果 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精碱和wilfornine F在一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81%~99.84%范围内,RSD≤1.42%(n=6)。结论 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雷公藤提取物的质量评价。
  • 吴强松;李勤学;朱建福;王法第;王学才;姜庆五
    . 2009, 36(3): 0-3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埃尔托霍乱弧菌能否在棘阿米巴原虫内生存繁殖,并观察棘阿米巴原虫对埃尔托霍乱弧菌存活的影响。方法 采用埃尔托霍乱弧菌与棘阿米巴共培养的方法,通过倒置显微镜和电镜切片观察霍乱弧菌在阿米巴滋养体内的生长情况。结果 共培养8 h后可见埃尔托霍乱弧菌已进入棘阿米巴滋养体的细胞质中。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吉曼尼兹染色下可见埃尔托霍乱弧菌在棘阿米巴滋养体的空泡中的数量增多。共培养液经成囊培养待95%棘阿米巴转化为包囊后,使用盐酸处理的包囊传代实验能再分离培养出埃尔托霍乱弧菌。与棘阿米巴共培养的霍乱弧菌的活菌数在15 d内维持在(1.02~9.77)X 106 CFU/mI;而单独培养的埃尔托霍乱弧菌的活菌数量2d后下降了3个数量级,在后续13 d内基本保持(1.40~3.07)X 103 CFU/mI;对每一时间段两者作t检验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都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埃尔托霍乱弧菌能在棘阿米巴的滋养体和包囊内生存繁殖,棘阿米巴能提高埃尔托霍乱弧菌的存活数量。
  • 张家瑛;平易;刘骏峰;丁峰;梁伟民;顾勇;林善锬
    . 2009, 36(3): 0-3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异体内皮细胞输注对脓毒症猪血流动力学、乳酸、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10(IL-10)的影响,初步探讨内皮细胞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为将来构建体外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提供依据。方法 15头家猪随机分为对照组(5头)、激素组(5头)和激素+内皮细胞组(5头)(简称激内组)。均静滴内毒素制造脓毒症模型后,对照组不予处理,激素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简称甲强龙)250 mg静滴,激素+内皮细胞组静滴甲强龙250 mg后给予动脉注入108数量级的内皮细胞。观察血流动力学、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激素组和激内组的MAP回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激素组:P = 0.004;激内组:P = 0.000);激内组的肺血管阻力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35),而激素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 0.346);激内组的WBC回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00)和激素组(P = 0.000);激素组和激内组的AST升高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激素组:P = 0.008;激内组:P = 0.005),而激素组和激内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858);激内组的IL-10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21),激素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 0.158)。结论 异体内皮细胞联合激素干预猪脓毒症模型可以更明显地改善血流动力学、延缓脏器功能衰竭、调节炎症水平,提示未来构建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治疗脓毒症的潜在价值。
  • 范钰;钟锡明;陈坚;林庚金
    . 2009, 36(3): 0-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phosphatase of regenerating liver cell-3,PRL-3)基因对大肠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PRL-3基因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处理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后,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RL-3 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采用软琼脂集落培养试验和Boyden小室模型试验检测癌细胞的锚着不依赖性增殖和侵袭能力,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YUNEL检测癌细胞失巢凋亡情况。结果 转染组癌细胞PRL-3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被抑制,且与时间和浓度相关。与对照组比较,转染组细胞所形成的软琼脂集落数和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结果显示,转染组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凋亡指数增加,出现明显的DNA条带。结论 PRL-3基因、siRNA转染可明显抑制大肠癌细胞的锚着不依赖性增殖和恶性侵袭,其机制可能与诱导失巢凋亡有关。
  • 论著
  • 翟锐;徐丹枫;闵志廉
    . 2009, 36(3): 0-3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模拟腹腔镜气腹环境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影响,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及影响的时效。方法 PC-3细胞随机分为3组:常氧培养组、99%CO2培养组、氯化钻(CoCI2)预处理后常氧培养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3组的HIF-1α,V EGF,Cadherin变化情况。结果 99%CO2培养2、4、8 h后,可检测到HIF-1α,VEGF的表达逐步上升,Cadherin逐步下降,与常氧培养组有显著差异(P<0.05),组内统计分析三指标变化具有相关性。氯化钴预处理组观察到相似变化。将99%CO2培养4h后的细胞恢复常氧培养至16 h,所见改变基本恢复。结论 CO2模拟气腹环境可通过缺氧导致HIF-1α高表达,从而引起肿瘤转移相关因子VEGF,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气腹作用4h内所引起上述因子改变是可逆的。
  • 实验研究报道
  • 赵凤娣;许雅丽;李晓波;殷莲华
    . 2009, 36(3): 0-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携带人PAPS合成酶1(hpapss1 )全长cDNA的重组腺病毒,并感染巨噬细胞使PAPSS1过表达,为研究其在胆固醇代谢中的作用提供工具。方法 PCR扩增hpapss1全长cDNA,继而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hpapss1,再将hpapss1片段亚克隆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MV,得到转移质粒pshuttle-CMV-hpapss1,并将其转化含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dEasy-1的BJ5183感受态菌(AdEasier-1 cells)筛选并鉴定重组正确的腺病毒质粒PAdEasy-1-hpapss1,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下,转染腺病毒包装细胞(293细胞)进行包装和扩增。携带hpapss1全长cDNA的重组腺病毒感染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48 h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蛋白水平来确定PAPSS1的过表达。结果 成功制备携带hpapss1全长cDNA的重组腺病毒,滴度为5.3×108 pfu/mL,实现了hpapss1基因在巨噬细胞中的过表达。结论 携带hpapss1全长cDNA的重组腺病毒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探讨PAPSS1及氧化固醇硫酸化在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平衡中的作用及机制建立了很好的
    模型和工具。
  • 论著
  • 陈莲;张婷;黄碧红;袁立;田雅贤;匡鼎伟;付建辉
    . 2009, 36(3): 0-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探讨接受长期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案,收集123例30岁以上因慢性肾功能不全需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分析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23例患者中,84例有认知功能损害,患病率高达68. 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R = 1.090;95% CI:1.034 - 1.147;P = 0.001)、男性(OR = 5.213;95% CI:1.758 - 15.455;P = 0.003)、受教育时间小于等于5年(OR = 0.076;95% CI:0.014 – 0.420;P = 0.003)及高血压史(OR = 6.891;95% CI:2.042 - 23.258;P = 0.002)是长期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患病率高,男性、高龄、受教育时间小于等于5年和高血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 俞蕙;叶颖子;耿胜竞
    . 2009, 36(3): 0-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上海地区2008年1月至10月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4727例手足口病门诊病例及其中323例收治住院病例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以6岁以下(90%以上)多见,其中1~3岁发病最高;男性患儿多于女性;发病高峰为5~7月份;57.6%患儿发病前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或可疑接触史;临床表现典型,症状轻微,少数患儿并发无菌性脑膜脑炎(36.2%),心肌损害(15.5%),肺炎(14.6%)和肝功能损害(1.6%),无重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手足口病只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给予重视,预后良好。
  • 杜尊国;包芸;唐峰;陈忠清;陈字;王虹
    . 2009, 36(3): 0-2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根据不同的免疫组化分型方法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分成预后不同的亚型,并探讨各分型方法对国内病例的适用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121例DLBCL的CD10、BCL-6、MUM1和CD138的表达,构建了3种分型方法:方法1,CD10阳性者归入GCB亚型,若CD10阴性而BCL- 6阳性且MUM1阴性者归入GCB亚型,其余归入non-GC型;方法2,CD10和/或BCL- 6阳性,而MUM1和/或CD138阴性者归入八组,MUM1和或CD138阳性者归入B组,CD10和BCL- 6阴性,而MUM1和/或CD138阳性者归入C组,四者均阴性者归入D组;方法3,CD10阳性者归入GCB亚型,CD10阴性时若MUM1阴性者归入GCB亚型,MUM1阳性者则归入non-GCB亚型。评测各临床及生物学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CD10、BCL-6、MUM1和CD138的阳性率分别为21.5%(26/121)、32.2%(39/121)、32.2%(38/118)和2.5% (3/118),其中CD1 U和BCL- 6阳性者预后较好(OS,P = 0.023 和0.0278),而MUM1阳性者预后较差(OS,P = 0.013)。在方法1中,non-GCB组(占67.8%)5年总生存率OS(27.6%)和无进展生存率PFS(24.69%)明显差于GCB组;根据方法3,non-GCB组患者比例减少(占27.5%),5年(OS<18.96%)和PFS(15.08%)更差,并且独立于IPI和治疗起作用。结论 各分型方法均在预后分析中起作用,尤以方法3可以识别部分高危患者,在本组病人中更具有适用性。
  • 马晓昀;徐格致
    . 2009, 36(3): 0-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的变薄,并分析RNHL厚度和若干糖尿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2位2型糖尿病患者(47~70岁)被纳入该研究。所有患者接受常规眼科检查和GDxVCC神经纤维分析仪检查(包括可变角膜补偿模式VCC和强化角膜补偿模式ECC)。GDx测量参数包括:颞侧-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平均(TSNITave),上方平均(Superiorave),下方平均(Inferiorave),TSNIT标准差(TSNITstdDev)和神经纤维指数(NFI)。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各指标的诊断能力,并研究相关危险因素与NFI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ECC和VCC检测模式下,NFI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是最大的。年龄增长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然而,在糖尿病病程和空腹血糖与RNFL厚度之间未发现具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年龄对糖尿病患者的NFI检测值的影响大于对正常对照人群NFI值的影响。结论 年龄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的NFI值具有重要影响。眼底尚表现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已存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
  • 费震宇;陈宇明;关明
    . 2009, 36(3): 0-2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中药玉琴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患者的疗效,并通过检测相关细胞因子,探索中药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患者予玉琴胶囊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BMI、腰围、肝脾CT比值、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及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瘦素(leptin)、抵抗素(resistin)水平变化。结果 虽然两组患者TC、TG、BMI等指标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中药组患者的腰围、肝脾CT比值、ALT、AST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中药组患者IL-6、IL-10、leptin、resistin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药玉琴胶囊对NAFLD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一系列与NAFL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来实现。
  • 何霞云;章英剑;应红梅;胡超苏;何少琴
    . 2009, 36(3): 0-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33例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其中Ⅰ期1例、Ⅱ期4例、Ⅲ期14例、Ⅳa期14例(92分期),Ⅰ、Ⅱ期行单纯放疗,Ⅲ、Ⅳ期采用放化疗。全部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PTVg 66 Gy/30 F,鼻咽和上颈部、下颈部PTVc分别是60 Gy/30 F、54 Gy/30 F。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结束、随访时行放射性核素显像以检测腮腺99mTc清除率测定其摄取指数(UI)、分泌指数(EI),并结合腮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和患者口干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腮腺EI值放疗前为0.58 ± 0.13,放疗中为0.17 ± 0.22,放疗结束时为0.09 ± 0.17,随访中为0.42 ± 0.18,放疗中和放疗结束时均比放疗前有下降,随访时比放疗结束时有上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 000)随访时间<6月、≥6月的EI值分别时0.30 ± 0.21,0.53 ± 0.1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2)。其UI值在4个时间点分别为5.05 ± 2.28,5.78 ± 2.41,5.38 ± 2.10,4.52 ± 2.25,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70)。DVH结果:全组腮腺平均剂量35. 5 Gy,V26平均值为71.3%。腮腺平均剂量≤median和腮腺平均剂量>median的EI值在随访中分别为0.505 ± 0.103,0.373 ± 0.136(P = 0.007)。V26≤median , V26>median的EI值在随访中分别为0.490 ± 0.120,0.403 ± 0.136(P = 0. 086)。两种情况U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标准:放疗结束时口干Ⅰ度5例(15% ),Ⅱ度28例(85%),随访中:0度6例(18%)、Ⅰ度23例(70%)、Ⅱ度4例(12%)。平均随访时间为17月(10~22月),1例原发灶、上颈部淋巴结同时复发,3例远处转移,其中1例死亡。结论 调强放疗对腮腺功能的影响表现在EI,腮腺放射剂量低,有利于腮腺功能的保护,放疗后腮腺功能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步恢复。
  • 涂晓雯;应笑;楼超华;高尔生
    . 2009, 36(3): 0-2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职校生不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市3所职校作为研究现场,其中两所职校为干预组,分别采取由学校老师(干预1)和校外医学专业人员(干预2)开展干预活动的模式,另一所职校为对照组。干预持续2学年,通过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两种干预模式均能有效提高职校生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自我悦纳程度,其中干预1组和干预2组与对照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得分增值调整均数之差分别为8.4和18.2,与对照组自我悦纳得分增值调整均数之差分别为1.0和0.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2模式还能有效提高职校生的安全性行为意识,干预2组与对照组和干预1组安全性行为意识得分增值调整均数之差分别为0.3和0.4,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由学校老师开展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相比,由校外医学专业人员开展的教育和服务模式更有效。
  • 孙嵘;范春香;吴丽萍
    . 2009, 36(3): 0-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光镜观察不同加载时间及加载力值对微钛螺纹钉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的影响。方法 将90枚微钛螺纹钉种植体(mini screw implant,MSI)分为9组,植入5只Beagle犬的上颌骨。分别于即刻、第2周、第4周、第8周加载100 g或300 g的水平力,对照组不加力。第20周处死动物取材。垂直于种植体长轴方向切片,制成50 μm左右的硬组织切片,苦味酸-品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的密合程度并计算种植体-骨结合率。结果 本实验共有9枚MSI松动。其余MSI在光镜下显示与骨组织直接接触,未见纤维组织长入。各组MSI与周围骨组织的平均骨结合率为(45.28±23.89)%各组间骨结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一定骨质及初期稳定性的保证下,在Beagle犬的上领骨MSI即刻加载300 g以内的水平力是可行的。
  • 徐敏;黄晓武;代智;朱华琦;顾方明;周少来;周俭;樊嘉
    . 2009, 36(3): 0-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近交系LEWIS→BN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分析手术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及该模型的稳定性,并总结该模型区别于常规使用的SD、Wistar等封闭群大鼠间原位肝移植的特点。方法 实验组选择近交系雄性LEWIS及BN大鼠各30只分别作为供、受体,对照组选择雄性BN大鼠各9只作为供、受体。采用Kamada“二袖套”法实施原位肝移植术,不吻合肝动脉;于术后3、5、7、9、11、13、15 d处死受体获取肝脏组织,用中性甲醛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以判定急性排斥的程度。结果 原位肝移植术成功率约为74%,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依次为:肝上下腔静脉出血,门静脉出血,麻醉意外和其他;LEWIS→BN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徘斥现象,而BN BN组则无排斥现象。与封闭群大鼠肝移植比较,该模型具有自身特点,即在排斥出现的时间、程度和结果转归上表现并非完全一致,然而所有受体均出现了排斥现象。结论 大鼠肝移植是目前研究肝移植理想模型,本研究采用Kamada的“二袖套”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
  • 王宣传;戎瑞明;朱同玉;许明;刘宇军;孙立安;王国民
    . 2009, 36(3): 0-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父母作为供体肾移植临床疗效,分析受体术后排斥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至2008年70例父母作为供体亲属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受体随访半年至4年,统计随访结果,采用基本统计方法及Stata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母亲作为供体44例,父亲作为供体26例。受体全部采用激素+CNI类免疫抑制剂+抗代谢类免疫抑制方案。53例受体随访1年,母亲或父亲作为供体的受体1年生存率分别为93.3%和95.7%。介入B超移植肾穿刺17例,病理结果证实12例(母亲作为供体8例,父亲作为供体4例)有不同程度的急性排斥;临床诊断非病理证实排斥9例(母亲作为供体7例,父亲作为供体2例)。父或母作为供体比较,受体急性排斥发生率无差别;男性受体、母-子受体急性排斥发生率较高。结论 亲属移植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手段,父或母作为供体比较,受体急性排斥发生率无差别,但男性受体和母-子之间肾移植易发生排斥。
  • 于丽;孙宏晨;申玉芹;柯小亮;刘霞;苗雷英
    . 2009, 36(3): 0-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转染腺病毒介导的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内皮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纯化扩增大鼠MSCs细胞,将实验细胞分为转染Ad5CMV-TWEAK的实验组和未经转染的对照组,转染后用生长因子诱导其分化,用CD34和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鉴定其分化能力;细胞计数法观测转染TWEAK后MSCs内皮分化细胞增殖的影响;胶面生长实验观察转染TWEAK对MSCs微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大鼠MSCs转染TWEAK基因经诱导分化后的CD34和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转染组内皮分化细胞数量增长较快,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面生长实验显示转染TWEAK组细胞微血管新生明显。结论 TWEAK基因能促进MSCs向内皮分化,并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促进微血管新生,这为进一步研究其作为诱导体外接种细胞血管发生的基因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