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0, Vol. 47 Issue (3): 465-466     
0
Contents            PDF            Abstract             Full text             Fig/Tab
寄语复旦医学生:为了一个更好的中国而努力奋斗
洪洋     

复旦大学的医学生们:

你们好!

我是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洪洋,2020年2月19日受命带领50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1个月前结束武汉雷神山医院抗击新冠疫情任务归来。

离汉后两天即4月8日武汉宣布解封。凌晨时分璀璨的解封亮灯仪式照耀着武汉人民激动的笑脸,我激动万分,希望武汉和现在的上海一样祥和,各行各业有序复工复产。这一切成果均来自数月来全国上下齐心抗击新冠的坚强付出。健康相见,来之不易!而此时国际疫情此起彼伏,非常感慨!

我所在的五院地处上海市闵行区,是一所有着106年历史的综合性三级医院。从抗美援朝开始,援建非洲、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SARS等重大事件都有五院人的参与,全球首例H7N9禽流感患者就在五院被确诊。

今年初抗击新冠,五院不同批次先后派遣54名医护奔赴武汉战场,分别进驻金银潭医院、武汉三院和雷神山医院;我所带领的50名战友在武汉雷神医院48天,病区治疗患者数量最多,医务人员“0”感染,病人“0”复阳。

历史上,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至今闵行中心街道上还有春申路,雷神山医院紧邻的黄家湖是黄歇的故乡,波光粼粼的黄家湖连接着上海闵行和武汉两千年的缘分。这是一所经前期建筑施工多方努力、平地崛起的新医院,2月初交付,采取分批模式边装修边收病人,最大程度满足当时急需病床、应收尽收的形势。我们进驻时施工方还在做最后的调试和检测,施工物资还没有完全清场。我们几乎是赤手空拳上阵,为贯彻医疗布局抢在疫情前面的方针,我领导队员快速完善医疗布局,严格落实医疗感控和防护流程,开张后病床迅速满员,队员们充分体会到了“分秒必争”的含义。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我积极联系后方,多方组织防护物资并协调衔接运输流程,改善了局面,保障了医护人员的防护。

从最初反复思考应该以什么角色来带领这支队伍,到看到队员们在群里开心地分享患者治愈出院的消息,听到患者诚挚感谢医护人员,观察到队里支援ICU的医护工作负荷重、心理压力大但绝口不提劳累时,我心中找到了明晰的答案:做一名服务型的管理者,和队员们共同面对开心与担心、忧虑和喜悦。从搬运物资、布置病房、安排培训和吃住行,到关心队员的心理健康,通过谈心疏导队员面对未知病毒的恐惧和悲观心理,帮助队员解决实际困难,为过生日的队员举办简短的生日会…作为领队,我的举动增加了这支年轻队伍的凝聚力,也提高了队伍的战斗力。作为领队和雷神山医院临时党委委员,充分体会到把党员堡垒建在一线的作用,发展了5名医护在C2病区火线入党,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雷神山医院患者主要为社区拉网或宾馆排查中确诊收治者,及方舱医院或区级医院病重转诊者;患者年龄跨度大(15~93岁),各种职业都有(包括医护人员和疾控人员),家庭聚集发病者较多(夫妻或隔代人同时患病住院),有的患者住院期间得知家人刚在其他医院病逝的噩耗。这样的重创面前,需要医护人员密切关心和关注患者,了解其心理和苦楚,宣讲国家政策,给他们鼓劲和信心。抗疫的成功离不开医患同心,我鼓励患者中的党员干部树立信心、配合治疗、了解政策、克服时艰,让他们引导和鼓励其他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非常有效。

有患者说:“在救护车上充满着忐忑和期盼,但住进病房的那一刻,看到医护隔离服上‘上海’两个字,我就安心了”。很多患者不仅配合治疗,好转后还鼓励其他患者,明明是他们在坚持,却始终赞扬和感激我们医护人员的付出。这就是众多武汉人民的一个缩影,正是因为有像他们这样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中国人,有举国上下齐心办大事的体制,我们的抗疫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抗疫归来,在一片赞颂中,我们医生必须冷静。新冠病毒目前还没有确切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疫苗的研发需要时间验证,大量疫苗需求还涉及产能和分配等问题,关于重症患者的预判和预警还没有更科学准确的方法,夏季到来病毒会否自己消失,冬季是否卷土重来?未来是否会有其他病毒再来一次突袭?人类和大自然该如何相处?这些未知的疑问都促使我们深入思考。疫情这张“考卷”涉及医学临床和科研的问题很多,需要我们投入医学的学海中,苦苦寻觅和思考、耐住寂寞去钻研,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贡献医疗的力量。

临危受命不拒,对医学知识分子来讲是担当、也是很“酷”的事情,“让罹患者得痊愈,让畏惧者不恐惧,让永生者得净土”并不简单,医护要用仁心,更需要仁术体现大爱。

我问我的一个队员,回到上海想做什么,她回答:一直在想什么是医生的仁术?就当前而言,回到上海、回到五院后,继续医生的职责,需要多多反思和总结,无论是写论文、心得还是病例资料,应该针对问题独立思考,促进学术交流,在武汉白衣执甲、投笔从戎,回来后面对全球疫情,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国策方针的制定、医学科普的传递提供一手信息,用专业能力体现中国医学知识分子应有的担当。

我们在武汉期间得到了包括复旦大学在内全国各行各业的帮助和厚爱,复旦大学图书馆更是细心收集了我们的抗疫诗篇、文稿,帮助我们更好地保存和记录这段历史,我们唯有把自己还给复旦,满怀感恩,继续以雷神战士的精神教书育人、守护人民健康!

如果,在这场全球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中,我们同时还感受到外来的批评甚至指责、满怀善意而不达的痛苦、海外求学游子渴望母国庇护的柔弱,还有全球疫情时空参差的不确定,我们始终要相信即使科学暂时无法到达的地方,文明还会到达。

引用哈佛大学校长的一句话:“在这个非我们所愿、前所未有的、复杂迷茫的世界里,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个人技能最好地呈现出来。愿智慧和优雅陪伴我们前行!”我们尚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祖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各行各业尤其实业领域需要更多的人才,更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一定会出现,国家更好的未来在我们所有人的艰苦拼搏和创造中,甚至是自我的奉献牺牲中。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重道远,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中国还在路上,征程漫漫,下一个二十年有着诸多挑战,相信一个更好的中国就在我们自己手中。虽然疫情延误了入学的常态,背后的思考和主动求变,给每一位带来精神上的正资产,这种经历是我们所有人的财富,或许对一生会产生影响。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坚持自己的医学之路,如你所愿!

(2020年5月18日执笔)

文章信息

洪洋
寄语复旦医学生:为了一个更好的中国而努力奋斗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0, 47(3): 465-466.

工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