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复旦学报(医学版)》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2012年, 第39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2-05-20
  

  • 全选
    |
    专家论坛
  • 吴毅;△ 吴军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等代谢性疾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运动治疗糖尿病的机制主要是改善机体胰岛素依赖性靶组织对胰岛素抵抗;运动治疗高脂血症的机制主要是运动引起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升高,导致三酰甘油分解代谢加强;运动治疗骨质疏松症,则主要是通过其机械应力效应和性激素效应等多种途径。
  • 论著
  • 沈瑶;白春学△;陈智鸿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对卟啉醇肉豆蔻酸乙酸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诱导的原代培养小鼠气道上皮细胞MUC5AC合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两种小鼠(AQP5基因敲除鼠和野生鼠)气道上皮细胞,Transwell建立气液平面,2周后扫描电镜及角蛋白免疫组化鉴定气道上皮细胞。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C,PKC)特异性激动剂PMA刺激原代小鼠气道上皮细胞及PKC通路特异性阻断剂Calphostinc阻断该通路,ELISA检测两组小鼠MUC5AC蛋白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气道上皮细胞PMA刺激后PKC、p-PKC、p-p38、p38、ERK、p-ERK的表达差异。结果 气液平面培养后,扫描电镜显示培养的细胞上皮有微绒毛和纤毛覆盖,细胞角蛋白14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PMA 20ng/mL 刺激24h后,两组小鼠气道上皮细胞分泌的MUC5AC明显升高,AQP5基因敲除鼠增加更显著(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KC特异性阻断剂Calphostinc能阻断PMA引起的两组小鼠MUC5AC分泌。原代小鼠气道上皮细胞经PMA刺激后,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KC、p38磷酸化激活,ERK通路无变化。结论 AQP5通过PKC-p38信号通路影响黏蛋白MUC5AC的合成和分泌。
  • 王和兴;周颖△;王霞;屈卫东;姜庆五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筛查和评价上海市地表水、饮用水、桶装水和瓶装水中5种常见酚类(双酚A、4-tert-丁基酚、4-tert-辛基酚、4-辛基酚、4-n-壬基酚)的污染水平。方法 分别采集黄浦江和苏州河不同河段河水、以长江为水源的原水、以黄浦江或者长江为水源的饮用水和常见的市售桶装水及瓶装水,经固相萃取富集和净化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联用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黄浦江和苏州河各个河段的水样、部分饮用水和桶装水中检测出双酚A,浓度分别为184~782 ng/L、6.4~432 ng/L和14.4~280 ng/L,其余4种酚类未检出;以长江为水源的原水和瓶装水中未检测出上述5种酚类。结论 上海市地表水、饮用水和桶装水中均检出双酚A,这应当在今后水质监测中引起足够重视。
  • 姚晴青▲;董晓莲▲;王学才;王法弟;徐海涛;王晓丽 陈胜玉;范建良;郑英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重组乙肝疫苗的长期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 乙肝母亲(35例)和健康母亲(100例)所生的新生儿按照0-1-6月的程序于1996年10月至1997年5月进行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免疫接种,免疫后13年(2010年)随访并进行乙肝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和定量分析。结果 成功随访到101例少年。3.96%(4/101)的少年出现天然的乙肝病毒感染(即HBcAb阳性),其母亲均为具高感染性的乙肝感染者,其中1例同时为乙肝携带者。婴儿乙肝疫苗免疫13年后其anti-HBs阳性率为82.2%(83/101),其中起始疫苗应答者中anti-HBs阳性率为83.5%(76/91)。乙肝感染母亲和健康母亲所生少年anti-HBs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母亲乙肝感染所生的少年anti-HBs水平较高。结论 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免疫后13年仍具有保护性,母亲乙肝感染长期影响着其子女处于较高的anti-HBs水平。
  • 化范例;高松;邬扬炯;李莹;王小云;程韵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ycloxygenase-2,COX-2)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 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2008年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重新确认47例非特指型DLBCL患者的病理诊断,并区分生发中心型和非生发中心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石蜡包埋肿瘤病理组织中COX-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检测标本BCL-2、Ki67以及P-糖蛋白(P-gp)的表达。结果 47例DLBCL患者中生发中心型仅占14.9%(7/47);11例表达COX-2,阳性率为23.4%,均来自于非生发中心型DLBCL(P=0.133)。COX-2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个月和46个月;COX-2阳性患者的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5%和21.82%,而COX-2阴性患者则分别为91.43%和39.26%。两组的生存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COX-2阳性标本中P-gp与BCL-2阳性表达率较COX-2阴性者高(P=0.020;P=0.004),但Ki67的表达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846)。结论 本研究提示阳性表达COX-2的非特指型DLBCL患者多为非生发中心来源,预后较差,高表达P-gp与Bcl-2可能是其不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 韩宁;阎作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探讨利福平(rifampicin)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股骨头退变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2组:A组以利福平每日10 mg/kg灌胃5周,B组以生理盐水每日2 mL灌胃5周,后4周两组均联用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SL)每日21 mg/kg。第5周检测血清骨钙素含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活性、股骨头内P-gp表达,并进行股骨头骨计量学和凋亡染色分析。结果 A组P-gp活性和表达量均高于B组(P<0.01)。与B组相比,A组骨化中心面积、骨小梁厚度及数量、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数量均有所增加(P<0.01);骨小梁分离度、脂肪细胞数量和周长、凋亡细胞数量减少(P<0.01)。结论 利福平可减轻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大鼠股骨头退化样改变,该作用可能与其增强骨组织的P-gp活性和表达有关。
  • 牛晶晶;;杨克虎;徐香玖△;田金徽;翟亚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luorode 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G PET)和亚甲基二膦酸盐(technetium-99m methylene diphosphonate,99Tcm-MDP)骨扫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1966—2011.5)、EMBASE(1974—2011.5)、Cochrane 图书馆(1993—2011.5)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1.5)、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11.5)、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2011.5)、万方数字化期刊群(1982—2011.5)等数据库,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按照QUADAS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数据,利用Meta-disc 1.4和RevMan 5.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合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和S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共纳入6个研究(222例患者/1349个病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手术、病理相比,(1)基于患者,18F-FDG PET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其95%CI、AUC分别为84.6%(75.5%~91.3%),93.9%(88.3%~97.3%),0.965 1;骨扫描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其95%CI、AUC分别为80.2%(70.6%~87.8%),85.5%(78.3%~91.0%),0.887 8;(2)基于病灶,18F-FDG PET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其95%CI、AUC分别为53.7%(48.8%~58.5%),99.2%(98.5%~99.7%),0.957 1;骨扫描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其95%CI、AUC分别为87.9%(84.4%~90.8%),96.0%(94.5%~97.2%),0.944 9。结论 当前证据提示,99Tcm-MDP骨扫描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筛查的首选方法,而当MDP显像呈不典型骨病变且临床怀疑骨转移时,可考虑行PET显像确诊。
  • 王红磊;武力△;阙燕;马大昌;吴多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研究乳腺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diffused optical tomography,DOT)综合诊断指数(synthesis diagnostic index,SDI)以及CD1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lα,HIF-1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乳腺癌超声DOT-SDI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VEGF和HIF-1α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DOT系统,研究163例乳腺良性病变(含典型良性病变10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1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4例)和167例乳腺癌(含乳腺导管原位癌37例,乳腺浸润性癌130例),测量超声DOT-SDI。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乳腺癌的最佳诊断阈值。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CD105标记的MVD、VEGF和HIF-1α的表达强度。分析乳腺癌SDI值、MVD值以及VEGF和HIF-1α表达的关系。结果 经ROC曲线分析得出:SDI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zone,AZ)为0.879,确定SDI值>140.81作为乳腺癌的最佳诊断阈值。乳腺典型良性疾病、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乳腺导管原位癌、乳腺浸润性癌的SDI值分别为:83.46±37.47、130.46±59.24、142.14±64.33、157.81±31.86、190.43±61.60。乳腺典型良性病变、乳腺浸润性癌与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乳腺导管原位癌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I值与MVD值呈正相关(r= 0.682,P<0.05)。VEGF、HIF-1α表达阴性、阳性、强阳性乳腺癌的SDI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OT-SDI与乳腺癌MVD、VEGF和HIF-1α表达密切相关,可以间接反映血管生成活性和组织缺氧对乳腺癌的诊断、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孙浩林;彭慧;傅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的信效度。方法 对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Jordan教授等编制的Health Literacy Management Scale(HeLMS)量表进行翻译和修改,将原量表中明显不符合中国文化习惯的条目予以修改,有重复的条目保留一条。最终保留了原量表29个条目中的28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在上海市某区抽取430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了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内容效度、因子分析等方法来研究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94,问卷各维度的Cronbach’s α为0.857~0.940。重测信度Pearson相关系数为0.683,效标效度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240。因子分析的KMO值为0.887,生成4个公因子可解释68.25%的方差变异。结论 所编制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 李鑫;郭剑明△;徐凯;王国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冬凌草甲素下调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14(polypeptide N-acetylgalactosaminy-transferase 14,pp-GalNAc-T14)表达对人肾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收集20例根治性肾癌切除标本的肾癌组织和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用RT-PCR法检测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pp-GalNAc-T14 mRNA的表达情况;用单四唑(MTT)法观察冬凌草甲素对该细胞系(786-0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的抑制杀伤效果,并运用RT-PCR法检测用药前后pp-GalNAc-T1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肾癌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pp-GalNAc-T-14 mRNA均有表达,扫描定量显示pp-GalNAc-T14 mRNA的表达在肾癌组织中较正常肾组织高34.91%(P<0.05)。(2)冬凌草甲素作用于786-0细胞后,细胞中pp-GalNAc-T14表达较空白对照组24h下降15.98%、48h下降44.30%、72h下降58.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冬凌草甲素可以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随着冬凌草甲素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细胞增殖作用逐渐增强,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16 μmol/L的冬凌草甲素引起的生长抑制明显高于8 μmol/L的抑制率(P<0.05),最高可达90%以上。结论 pp-GalNAc-T14通路与肾癌的发生可能有关;冬凌草甲素可以下调O-糖链的起始糖基化转移酶pp-GalNAc-T14的表达,产生抑制肾癌细胞的作用;冬凌草甲素可能成为RCC治疗的新策略。
  • 实验研究报道
  • 揭志军△;冯净净;宋志刚;张悦;郭雪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呼吸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后,对Ⅰ型和Ⅱ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诱导的JAK/STAT通路蛋白活化后核转移的影响。方法 从BALB/c小鼠的长骨中分离骨髓细胞,经过培养和刺激后得到BMDCs。将BMDCs接种于带小室的玻片上,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的RSV感染细胞,并设紫外线灭活的RSV(UV-RSV)和培养液(media)刺激为对照。在培养24 h后,分别用100 IU/mL的IFN-β刺激30 min或0.64 pmol/L的IFN-γ刺激45 min,然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STAT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在未感染的BMDCs中,STAT1和STAT2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当用IFN-β 刺激BMDCs后可见到明显的STAT1和STAT2蛋白向细胞核转移,核转移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89.0%±4.6%和83.7%±5.1%,与未处理组(NT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而RSV感染后,发现STAT1和STAT2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数较IFN-β 刺激组明显减少(P<0.01),说明RSV感染可以抑制IFN-β诱导的STAT1和STAT2蛋白的核转移。而应用UV-RSV感染后与IFN-β刺激组相比,STAT1和STAT2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数却未见明显减少(P>0.05)。用IFN-γ 刺激BMDCs后也可见到明显的STAT1蛋白向细胞核转移(阳性细胞为85.3%±6.4%);而RSV感染后与IFN-γ刺激组相比,STAT1核转移阳性细胞数(79.3%±4.9%)却未见明显减少(P>0.05)。结论 RSV感染BMDCs后,能特异性地抑制Ⅰ型IFN诱导的STAT1和STAT2蛋白的核转移,而对II型IFN诱导的STAT1蛋白的核转移却没有影响。
  • 高启龙;李寒冰;姚亚民;陈永强;杨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蜂毒素(melittin,Mel)抑制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SD大鼠成骨肉瘤UMR-106细胞株建立骨肉瘤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将18只裸鼠随机等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Mel组和顺铂组。观察各组裸鼠骨肉瘤的体积和体质量抑制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裸鼠瘤体 CD31、CD105、PCNA 蛋白表达;应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运用相关性分析法研究Mel抑制骨肉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结果 Mel组肿瘤体积和体质量抑制率分别为42.98%和39.03%,Mel能明显抑制CD31、CD105标记的血管生成密度,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且Mel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呈正相关及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结论 Mel具有抑制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细胞增殖有关。
  • 临床经验交流
  • 瞿旭东;颜志平△;王建华;刘凌晓;刘清欣;罗剑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采用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及经PTCD途径逆行建立输送通道置放十二指肠支架治疗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癌伴发胆道梗阻及十二指肠梗阻的体会,评价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3例高龄女性患者,年龄88~92岁,CT、MRI或胃镜检查诊断为胰头癌胆道梗阻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3例患者均接受了PTCD术,其中2例患者在胆道内置放金属内支架,1例患者置放外引流导管。3例患者均在PTCD术后2.5~4个月出现十二指肠道梗阻。经PTCD途径逆行插入导丝,再经食管从口腔拉出,用作辅助导丝,在辅助导丝支撑下建立输送通道,通过支架输送系统置放支架。结果 3例患者支架置入后能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3例患者分别随访29、28、7个月,支架通畅,患者全身状况好。结论 联合采用PTCD及经PTCD途径逆行建立输送通道置放十二指肠支架治疗低位十二指肠梗阻方法可行,疗效确切。
  • 贾继娥;陈佳瑶;李文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右旋美托咪定对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手术患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实施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2~7岁,体重15~30 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两组患儿均为七氟醚吸入诱导,芬太尼2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推注后气管插管。D组静脉内右旋美托咪定1 μg/kg负荷并1 μg·kg-1·h-1持续泵入,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C组给予同等容积生理盐水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两组患儿在扁桃体剥离前、后进行两次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术毕给予对乙酰氨基酚肛栓。术中根据心率、收缩压的变化(变化范围为基础值30%以内)调节七氟醚的吸入浓度。记录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和MAC变化;术后苏醒时间(TA)、拔管时间(TE)。PACU期间,根据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进行躁动评估,面部表情量表法(faces pain scale-revised,FPS-R)进行疼痛评估;对比患儿呼吸道相关并发症、术后对止痛药物的需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右旋美托咪定组患儿苏醒期躁动明显减少[D组5/30(16%)、C组16/30(53%)],苏醒期躁动峰值显著降低(P<0.05);术后疼痛评分、术中七氟醚的MAC值、术后呼吸道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对止痛药的需求均降低(P<0.05)。结论 小儿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手术中,应用右旋美托咪定可以减少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
  • 瞿连喜△;黎力平;王翔;丁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18例病例中,11例无症状,5例有腰部疼痛不适,2例血压增高。B超、CT或MRI诊断17例,1例误诊为肾上腺错构瘤。肿瘤发生于左肾上腺区10例,右肾上腺区8例。开放性手术12例,腹腔镜手术6例。结果 18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220 min,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10~700 mL,平均80 mL。1例患者因失血较多(700 mL)输血400 mL,其余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输血。患者住院4~10天,平均6天,术中及术后均无手术并发症。肿瘤直径5~10 cm,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术后随访6个月~5年,无肿瘤复发。结论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方可确诊,手术切除预后良好。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方法技术
  • 夏宇沁;陆烨;刘家池;梁建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的氧化还原柱前衍生化荧光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亮氨酸脑啡肽(leu-enkephalin,L-EK)药物。方法 将肽类药物L-EK与0.012 mol/L高碘酸钠、0.01 mol/L儿茶酚、0.3 mol/L硼酸按体积比2∶2∶1∶1混合,于120 ℃反应10 min后,用反相柱分离,以0.25 mol/L硼酸盐缓冲液(pH 7.6)和甲醇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荧光检测器检测。同时与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邻苯二甲醛(O-phthalaldehyde,OPA)柱前衍生荧光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测定体外及血样中L-EK的含量。结果 氧化还原柱前衍生化荧光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含L-EK血样,线性范围 0.5~50.0 mg/L,线性良好(r=0.999 8),血浆中检测限为0.1 mg/L,且较另外两种方法不受内源性物质的干扰。结论 新型的氧化还原柱前衍生化荧光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尤其适合生物样品中L-EK药物的测定。
  • 综述
  • 林淼(综述);薛寅佳;戎瑞明△(审校);朱同玉;△(审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RNA (MicroRNA,miRNA)是近来发现的一类保守的非编码内源性RNA,可针对性调控机体内的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因其作用重要而在临床和科研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阐述miRNA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发育和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 施宏(综述);梁伟民;高艳琴△(审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是一种稳定的丙酮酸酯类衍生物,它对于发生急性损伤的器官(如心脏、脑和肾脏)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然而其治疗作用和机制尚未阐明,本文就EP的药理抗炎作用和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 陈浩△(综述;审校);于伟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达芬奇外科系统在心脏手术,特别是在二尖瓣重建术和冠状动脉重建术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并持续获得认可,但对其临床价值应审慎评估。达芬奇外科系统代表了微创外科技术的最新进步,心脏外科医师正在逐步采用这种技术作为复杂手术的替代方案。为了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需要开展长期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本文以应用、临床效果和局限性为重点,总结达芬奇外科系统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现状。
  • 唐冰△(综述;审校);陈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辅助性T细胞分为调节性T细胞、Th1、Th2和Th17亚型。Th17细胞是新近发现的一个细胞亚群,其分泌的IL-17A和IL-17F是重要的致炎因子。本文综述了Th17分化和维持所需的微环境、Th17与其他主要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及Th17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响,重点阐述了Th17相关的IL-23与Th1相关的IL-12之间的关系、树突状细胞对Th17分化的影响及Th17细胞对各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响,通过对Th17细胞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认识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进一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 肖凡(综述);朱彪;廖庆武;罗振中△(审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疼痛中,神经元-脊髓小胶质细胞间的信号分子可以激活脊髓小胶质细胞,而激活的脊髓小胶质细胞可以释放多种与慢性疼痛有关的活性物质。实验研究表明,脊髓小胶质细胞表面受体的上调及细胞内激酶的激活在细胞的激活和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短篇报道
  • 周传棣;钱韶红△;徐格致;钱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