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复旦学报(医学版)》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论著
    周嘉青, 陶璐, 颜克香, 栾菁, 张乔安, 潘洁雯, 张正华, 沈蕾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1, 48(03): 337-3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1.03.009
    目的 比较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和汗孔角化症(porokeratosis,PK)患者的外周血Vγ9Vδ2 T细胞比例和表型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来检测PV组(n=33)、PK组(n=19)及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n=33)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CD3、Vγ9、Vδ2、CLA、CD27、CD45RA的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较,Vγ9Vδ2 T细胞占总T细胞的比例和CLA+Vγ9Vδ2 T细胞占总Vγ9Vδ2 T细胞的比例分别在PV组(t=-2.349,P=0.022 4;t=-3.277,P=0.001 7)和PK组(t=-2.226,P=0.030 6;t=-2.901,P=0.005 5)出现显著减少;Vγ9Vδ2 T细胞分化成TCM的比例在PV组和PK组分别出现明显下降(t=-4.932,P<0.0001;t=-2.572,P=0.013 1);同时,TEMRA的比例在PV组和PK组均出现明显升高(t=3.849,P=0.0003;t=2.236,P=0.0353);TEM比例的下降仅在PV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3.303,P=0.001 8)。结论 PV和PK患者的外周血Vγ9Vδ2 T细胞的比例和表型具有相似性,该细胞可能迁移至皮肤,参与皮肤的自身炎症应答。
  • 论著
    刘晓曦, 戴俊明, 陈浩, 李晓梅, 陈苏虹, 于洋, 赵秋雯, 王茹茹, 毛一蒙, 傅华, 高俊岭, 郑频频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1, 48(03): 307-3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1.03.004
    目的 了解公众的新冠肺炎疫苗犹豫现状,基于“3Cs”模型分析造成其疫苗犹豫的影响因素,为人群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12月31日—2021年1月11日,我们采用方便抽样法,利用问卷星平台制作和发放问卷,通过群发、朋友圈推送等方式,对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居民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疫苗犹豫以及“3Cs”模型的3个维度,分别是信任(confidence)、自满(complacency)和便利(convenience)。运用SPSS 20.0软件包,通过χ2检验分析人口学特征对疫苗犹豫的影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Cs”模型各维度与疫苗犹豫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完成2 531例调查,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3.9±8.9)岁,男女比例为1∶1.42,疫苗犹豫的调查对象占4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OR=1.33,95% CI:1.12~1.58)、月收入(与<6 000元比,OR>10 000=1.57,95% CI:1.25~1.97)、是否医护工作者(OR=1.39,95% CI:1.12~1.73)以及“3Cs”模型中的信任(OR=0.47,95% CI:0.40~0.56)和自满(OR=2.49,95% CI:2.10~2.96)对新冠肺炎疫苗犹豫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Cs”模型中的信任和自满维度对新冠肺炎疫苗犹豫有影响,未来可通过提升公众对新冠肺炎疫苗的信心,减少疫苗相关的自满情绪,提高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率。
  • 方法技术
    施磊, 郭磊磊, 杨丹, 杨青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2, 49(02): 257-2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2.02.014
    目的 构建急性炎症小鼠模型用于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抑制剂的药效动力学评价。方法 采用尾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给予小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IDO1活性上调的急性炎症小鼠模型。模型小鼠灌胃给予IDO1抑制剂L-1-甲基色氨酸(L-1-methyl-tryptophan,L-1-MT)或TQ016,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HPLC检测小鼠血清中色氨酸(tryptophan,Trp)和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含量,计算Kyn/Trp比值。采用IDO1活性上调引起的Trp浓度降低、Kyn浓度升高及Kyn/Trp比值增大,来评价IDO1抑制剂L-1-MT和TQ016对急性炎症小鼠血清中上调的IDO1活性的抑制效果。结果 尾静脉注射0.66 mg/kg LPS或腹腔注射5 mg/kg LPS均显著上调小鼠血清中IDO1活性。100 mg/kg L-1-MT在灌胃给药4 h后显著抑制模型小鼠血清中上调的IDO1活性。100 mg/kg TQ016在灌胃给药1、6、12、24和30 h后均显著抑制模型小鼠血清中上调的IDO1活性。TQ016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模型小鼠血清中上调的IDO1活性。结论 LPS诱导的急性炎症小鼠模型适用于IDO1抑制剂的药效动力学评价。IDO1抑制剂TQ016具有良好的IDO1活性抑制效果。
  • 综述
    颜芷昕, 宋娜娜, 丁小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750-7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14
    摘要 (447) PDF全文 (379) HTML (294)   可视化   收藏

    钾离子在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及亚细胞结构中的分布处于动态平衡,它是细胞内液含量最丰富的阳离子,在细胞外液含量却很少;在亚细胞结构中,钾离子在胞核的浓度最高,细胞基质、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次之。细胞内钾离子参与细胞形态维持、酶活性调控及能量代谢、遗传物质的生物合成、细胞增殖与死亡、修复和迁移、免疫等多种生命活动的调控;同时细胞内钾离子稳态失衡和肿瘤、急性缺血损伤、自身免疫病、内分泌、神经退行性等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维持细胞内钾离子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纠正细胞内钾离子稳态失衡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综述近年细胞内钾离子稳态的基本情况和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调控机制及生理和病理意义。

  • 论著
    中国大动脉炎多学科慢病管理共识专家组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633-6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01
    摘要 (441) PDF全文 (413) HTML (298)   可视化   收藏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K)为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起病早、病程长、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尚无大动脉炎慢病管理的指南或专家共识。因此,我们制定了国内首部大动脉炎全病程多学科慢病管理专家共识,旨在为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规范诊治流程、提高诊疗水平、改善疾病预后。本共识的主要观点为:(1)大动脉炎发病早、死亡率高,要重视疾病的早期筛查,重点人群为中青年伴血压异常、脉搏减弱或无脉、颈痛或颈部血管杂音;(2)建议采用2022年ACR/EULAR分类标准诊断大动脉炎;(3)全面评估的内容包括疾病活动性、血管损伤及血管损伤相关重要脏器功能和结构、疾病危险程度、合并症以及生命质量;(4)建议疾病活动度评估方法采用Kerr评分;(5)建议进行全面的血管评估,超声、MRA、CTA和PET/CT等均可作为大动脉炎诊断和随访评估的影像学方法;(6)MRA显示管壁增厚、T2加权高信号以及管壁强化,CTA显示血管壁增厚、强化、低衰减环,PET/CT显示管壁SUV值升高均提示管壁炎症;(7)建议在疾病诊断和随访中根据临床表现及受累血管部位、严重程度进行重要脏器的功能和结构评估;(8)大动脉炎治疗应以风湿免疫科为主导,在多学科诊疗前提下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慢病管理模式,实现全病程达标治疗;(9)糖皮质激素(GCs)是诱导缓解的基础用药,需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来实现疾病缓解,注意药物疗效和副作用;(10)建议血运重建在内科充分抗炎治疗后疾病控制稳定的前提下由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s,MDT)共同商议制定决策,术后仍需序贯内科的治疗与评估;(11)建议有妊娠需求的患者由MDT团队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妊娠时机,并在妊娠期和分娩期密切监测与随访;(12)建议疫苗接种在疾病稳定期进行;在使用GCs和DMARDs期间可以接种灭活疫苗,但避免接种活疫苗;(13)加强科普宣传,提高相关学科和基层医务工作者对大动脉炎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医护患三方协作,实施全生命周期疾病管理模式。

  • 方法技术
    欧颖晖, 吴寒, 雷哲, 史昕, 徐蒨, 石珂清, 刘学源, 方珉, 王修哲, 蔡小龙, 楼菁菁, 刘兴党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2, 49(05): 753-7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2.05.017
    目的 前瞻性评价基于NeuroGamTM Brodmann分区定量技术研究99mTc-ECD SPECT脑显像早期诊断早期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能力。方法 纳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经过筛选的24例受试者,包括MCI组患者18例及健康志愿者(NC组)6例,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科进行99mTc-ECD SPECT脑显像,并使用NeuroGamTM技术对脑显像进行定量分析,研究Brodmann分区的4-11、17-25、28、31-32、36-40以及44-47等共29个大脑皮层区域的血流灌注情况。结果 受试者平均年龄为(65.3±8.4)岁,其中MCI组男性受试者7例,女性受试者11例,平均年龄为(67.1±7.0)岁;NC组男性受试者2例,女性受试者4例,平均年龄为(59.8±10.4)岁;MCI组与NC组受试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试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平均值为22.6±5.1,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平均值为25.5±3.7,MCI组受试者MoCA评分平均值为20.8±4.5,NC组受试者MoCA评分平均值为28.2±0.8;MCI组受试者MMSE评分平均值为24.3±3.6,NC组受试者MMSE评分平均值为29.0±0.6,MCI组与NC组受试者的MoCA评分与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1)。MCI组与NC组受试者29个Brodmann分区的脑血流灌注值对比中17R、18R、19R、39L、39R 5个Brodmann区域的脑血流灌注值分别为68.0、59.3、54.2、50.0、54.0和72.7、64.8、60.6、59.7、5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odmann 17R、18R、19R、39L、39R 5个区域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15、0.856、0.866、0.764、0.759,其中17R、18R、19R区域的P<0.05。结论 17R、18R、19R 3个Brodmann区域脑血流灌注减低对诊断早期认知障碍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论著
    马媛媛, 葛圣金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2, 49(01): 88-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2.01.012
    目的 建立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研究建立肥胖小鼠胃袖状切除术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40只4周龄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20)和高脂饮食组(n=20),均喂养20周。20周后随机分为4个亚组:普通饮食假手术组,普通饮食手术组,高脂饮食假手术组,高脂饮食手术组。定期测量体重及空腹血糖,喂养20周后检测葡萄糖耐量、血脂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结果 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高脂饮食组小鼠体重即开始显著高于普通饮食小鼠(P < 0.05)。喂养20周后,与普通饮食小鼠相比,高脂饮食小鼠平均体重[(42.71±2.30)g vs.(32.23±1.73)g]、血糖[(8.82±0.51)mmol/L vs.(6.74±0.31)mmol/L]及血脂水平[血清总胆固醇:(4.40±0.57)mmol/L vs.(2.31±0.35)mmol/L;血清三酰甘油:(2.26±0.25)mmol/L vs.(1.11±0.24)mmol/L]均明显升高(P均 < 0.01)。高脂饮食及普通饮食假手术组小鼠存活率为100%,高脂饮食手术组存活率为70%(7/10),普通饮食手术组存活率为80%(8/10)。术后第1周,各组小鼠体重均显著下降(P < 0.01);术后第4周,高脂饮食及普通饮食手术组小鼠较术前体重下降约20%;术后第3周,高脂饮食及普通饮食假手术组小鼠体重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高脂饮食喂养20周可诱导肥胖小鼠模型,进一步建立胃袖状切除术模型可行且有效。
  • 综述
    易婷, 米文丽, 王彦青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6): 919-9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6.017
    摘要 (388) PDF全文 (250) HTML (239)   可视化   收藏

    瘙痒是一种可引起抓挠行为的不愉快的躯体感觉。许多皮肤疾病及一些系统性疾病等都存在慢性瘙痒的症状,顽固而剧烈的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稳定可靠且能模拟临床的动物模型是瘙痒机制研究和治疗靶点筛选的基础。近年来,学界探索建立了多种瘙痒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瘙痒机制。本文总结了慢性瘙痒的小鼠模型制作和行为学评价方法,为今后开展瘙痒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
    李胤, 陈一苇, 陈芳华, 张舒, 卢春来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1, 48(05): 666-6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1.05.015
    糖基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存在多个N-糖基化位点,其糖基化修饰显著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PD-1共有4个N-糖基化位点,分别为N49、N58、N74和N116。核心岩藻糖基转移酶8(fucosyltransferase 8,FUT8)可催化PD-1的核心岩藻糖基化。一些针对PD-1的N58位点糖基化修饰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此外,阻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PD-1的N74糖基化修饰可以增强其杀伤效应。PD-L1同样含有4个糖基化位点,分别为N35、N192、N200和N219。一些重要的调控分子可以抑制或促进PD-L1的糖基化修饰,产生一定生物学效应。本文通过综述糖基化修饰对PD-1/PD-L1分子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期望为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提供基于糖基化修饰的新策略。
  • 论著
    邵帅, 陈彦霖, 地里热巴提·地力木拉提, 贾锋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1, 48(03): 292-2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1.03.002
    目的 探究麝香保心丸(Shexiang Baoxin Pill,SBP)在小鼠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构建脑缺血性卒中模型,将9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Sham)组、模型(ischemia/reperfusion,I/R)组、低剂量麝香保心丸(LSBP,22.5 mg/kg)组和高剂量麝香保心丸组(HSBP,45 mg/kg),每组24只。灌胃4周后制备小鼠MCAO模型。记录各组小鼠的大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分析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数量,采用qRT-PCR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法分析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I/R组相比,LSBP组和HSBP组大脑梗死体积减少,脑组织含水量降低,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同时促进小胶质细胞由M1型向M2型极化,并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 SBP可以减轻由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小鼠脑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改变小胶质细胞M1/M2的极化状态和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 论著
    蔡嘉莉, 汪霞, 尹安雯, 沈烨娇, 肖青青, 沈玲红, 何奔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1, 48(05): 569-5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1.05.001
    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O)在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和N-硝基-L-精氨酸甲酯(N-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双打击诱导的小鼠代谢紊乱和心脏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HFD+L-NAME构建代谢综合征诱导小鼠心脏重构模型。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how)、模型组(HFD+L-NAME+Vehicle)、10 mg·kg-1·d-1 ATO组(HFD+L-NAME+ATO10)和20 mg·kg-1·d-1 ATO组(HFD+L-NAME+ATO20),每组6只。监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4项血脂水平、体重和血压的变化。造模12周后,通过心脏超声评估小鼠心功能改变。通过心脏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小鼠心脏形态和室壁厚度改变,马松染色观察心脏纤维化程度改变,小麦胚芽凝集素(wheat germ agglutinin,WGA)免疫荧光观察心肌大小改变。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脏Collagen Ⅰ和α-SMA蛋白表达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ATO可降低HFD+L-NAME诱导的小鼠空腹血糖升高(P=0.006,F=5.56),维持血糖和血脂稳态,同时抑制小鼠体重(P<0.001,F=11.75)和血压升高。心超结果显示,ATO改善HFD+L-NAME诱导的小鼠心排出量下降(P<0.001,F=23.56)。WGA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TO抑制HFD+L-NAME诱导的小鼠心脏室壁增厚(P<0.001,F=11.75)、纤维化增加(P=0.002,F=10.95)、心肌肥大(P<0.001,F=40.08)、CollagenⅠ(P=0.014,F=4.49)和α-SMA(P=0.004,F=6.28)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ATO改善HFD+L-NAME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异常、肥胖和高血压,抑制HFD+L-NAME诱导的小鼠心脏重构。
  • 论著
    黄浩东, 刘小株, 龚军, 刘杰, 张祖跃, 向天雨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2, 49(02): 226-233,2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2.02.010
    目的 筛选2型糖尿病患者群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分类模型,为临床辅助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通过重庆医科大学大数据平台收集出院时间为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944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715例(T2DM-CAD组)和2型糖尿病非冠心病229例(T2DM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均衡组间混杂因素的影响,匹配后T2DM-CAD组389例,T2DM组221例。使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筛选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BO)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极限梯度上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并比较4种分类模型的分类性能。结果 共收集缺失值<30%的指标35项,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20项。逐步向前Logistic回归筛选出11项危险因素,包括心率、吸烟、糖尿病肾病、血肌酐、甘油三酯、脂蛋白a、白蛋白、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糖化血红蛋白和尿糖。基于危险因素建立的分类模型中优化后的RF模型性能在5折交叉验证(F1值=0.711,AUC=0.811) 以及验证集(F1值=0.752,AUC=0.810)中表现最优。结论 建立了参数优化RF模型,可用于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冠心病,具有良好性能。
  • 综述
    吴冰洁, 马玲瑛, 项忆瑾, 张雯,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761-7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15
    摘要 (356) PDF全文 (48) HTML (168)   可视化   收藏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K)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血管炎,西医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靶向药,但存在诱导缓解率低、血管病变持续进展的难题。中医学中大动脉炎属于“脉痹”范畴,中医对该病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及预防复发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大动脉炎发病机制、医家学说及临床经验,提出了减毒增效理论,并基于大动脉炎分期进行病证结合探讨,形成大动脉炎“病证结合”中西医协同诊疗特色,为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提供新的治疗模式和策略。

  • 综述
    张佳丽, 林佳曼, 强火生, 严慧, 王鑫, 向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771-7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17
    摘要 (355) PDF全文 (176) HTML (196)   可视化   收藏

    磷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 近年来磷化氢中毒死亡人数不断上升, 对人类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但迄今为止, 磷化氢中毒尚无特效的解毒剂或急救、诊疗方法。本综述通过分析磷化氢的理化性质、中毒背景及中毒症状、急救治疗措施, 结合法医毒理学机制与检测方法, 以期为临床医师对疑似磷化氢中毒患者及时进行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个案报告
    闫丹丹, 于浩泳, 俞岗, 罗全勇, 包玉倩, 李连喜, 吴松华, 刘芳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1, 48(03): 418-4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1.03.022
    甲亢所致重度黄疸在甲亢性肝损伤中少见且危重,临床治疗棘手。本例患者为23岁男性,1年半前确诊甲亢,口服抗甲状腺药物后出现肝损伤,停药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予甲状腺局部注射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治疗8个月后甲亢好转,未继续治疗。4个月前甲亢复发,肝功能再次出现异常,予多种保肝药物及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胆红素仍持续进行性升高。入院后明确为甲亢所致肝损伤,但患者存在重度黄疸,手术及131I治疗甲亢均存在较大风险,故在稳定心率、保肝退黄及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利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进行治疗。治疗后,黄疸及高代谢症状均较前明显减轻,血胆红素、甲状腺素、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明显降低。之后予131I治疗,目前肝功能已恢复正常,甲亢明显改善。
  • 医学经验交流
    赵凡桂, 符忠蓬, 严英榴, 孔凡斌, 黄晓微, 任芸芸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2): 255-2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2.015
    目的 研究静脉导管缺失(absent ductus venosus,ADV)胎儿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超声科行高危超声检查诊断为静脉导管缺失的21例胎儿的超声图像和妊娠结局。根据Achiron等的新分类方法,按脐静脉-门静脉系统中分流部位进行产前超声分型:Ⅰ型为脐静脉-体静脉分流(umbilical-systemic shunts,USS);Ⅱ型为“静脉导管”-体静脉分流(ductus venosus-systemic shunts,DVSS);Ⅲ型为门静脉-体静脉分流(portal-systemic shunts,PSS);Ⅲ型分为Ⅲa型肝内门-体静脉分流(intrahepatic portal-systemic shunts,IHPSS)和Ⅲb型肝外门-体静脉分流(extrahepatic portal-systemic shunts,EHPSS)。通过查阅病史、收集影像学报告和电话随访妊娠结局至产后42天(活产、产后超声、肝功能检查或常规体检结果)的资料。结果 21例ADV胎儿分为3种类型:Ⅰ型(USS)10例(47.6%),Ⅱ型(DVSS)7例(33.3%),Ⅲa型(IHPSS)4例(19.0%)。USS型病例中有6例(60%)合并心脏增大;IHPSS型病例中2例(50%)肝内门静脉-肝静脉瘘胎儿心脏增大;而DVSS型病例未合并心脏增大(P=0.012)。合并心内外畸形共16例(76.2%),在上述3种类型中分别为9例(90%)、4例(57.1%)和3例(75%)(P=0.288)。合并胎儿生长受限共3例,在上述3种类型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0%、28.6%和0(P=0.309)。妊娠结局:5例失访;9例引产,均合并严重胎儿畸形;7例活产,USS型、DVSS型和IHPSS型活产数分别为1例(10%)、4例(57.1%)和2例(50%)(P=0.077)。结论 本研究中ADV胎儿3种类型具有显著的超声特征。USS型胎儿合并心脏增大及心内外畸形率高,妊娠结局差;ADV胎儿的妊娠结局与分型及是否合并心脏增大和畸形有关。
  • 个案报告
    张云珠, 汪清, 张爱, 王梅, 毛亚男, 王宇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786-7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19
    摘要 (343) PDF全文 (60) HTML (158)   可视化   收藏

    子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type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 G-EAC)是最常见的非HPV相关型子宫颈腺癌,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G-EAC恶性程度高、进展快, 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病灶隐匿, 预后不良。G-EAC和HPV感染无关, 常规的宫颈防癌筛查难以发现, 临床上易误诊和漏诊。相比于HPV阳性的宫颈癌, G-EAC筛查手段局限, 早期诊断困难。本文通过回顾1例G-EAC患者的诊疗过程, 结合文献和G-EAC临床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分析G-EAC临床表征和诊疗现状, 提示妇科检查及三级诊疗程序的重要性。

  • 论著
    王睿婷, 丁玉芹, 钟莲婷, 唐启瑛, 冒炜, 戴辰晨, 曾蒙苏, 周建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2): 196-2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2.00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脏神经内分泌肿瘤(primary renal neuroendocrine tumor,PRNET)的CT和MRI特征,以提高对该罕见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PRNETs,4例行CT扫描,3例行MRI扫描,1例同时行CT和MRI扫描,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例PRNETs中,6例分化良好,G1和G2级各3例,分化差的G3级2例;双肾各4例,病灶平均直径(4.1±1.7) cm,范围2.0~7.0 cm;类圆形5例,形态不规则3例;囊变4例,出血6例,坏死2例,钙化0例。1例位于肾上极,7例位于肾门附近。分化良好的PRNETs淋巴结转移1例,脉管癌栓1例。1例分化差的PRNET伴脉管癌栓、肝脏、骨及淋巴结多发转移。CT平扫均呈稍高密度,分化良好的PRNETs实质部分T1WI 3例等信号,1例高信号;T2WI 1例等信号,3例稍低信号;4例ADC图均呈低信号。分化良好的PRENTs增强后呈中度及明显强化,分化差的PRNETs轻中度强化,其中7例呈持续性强化,1例“快进快出”强化。结论 PRNETs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肾门附近,CT平扫呈稍高密度,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分化良好的PRNETs易囊变,增强后中度及明显强化,分化差的PRNETs易出血、坏死,增强后轻中度强化。
  • 论著
    张炜彬, 王文平, 董怡, 汪瀚韬, 徐亚丹, 曹佳颖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1, 48(04): 463-4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1.04.006
    目的 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的典型征象,及其与病灶大小及脂肪肝背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51例FNH患者的CEUS表现,并分析FNH增强表现在不同大小的3组(<3 cm组,3~5 cm组,>5 cm组)及不同肝背景的2组(脂肪肝组,正常肝组)中的差异。结果 注射造影剂后,FNH病灶在动脉期均表现为快速高增强(100%),其中41.2%(21/51)表现为泉涌状增强,29.4%(15/51)表现为轮辐状增强;21.6%(11/51)表现为分枝状增强;7.8%(4/51)表现为整体增强。中央瘢痕检出率为31.4%(16/51),滋养动脉检出率为74.5%(38/51),96.1%(49/51)表现为"快进慢出"或"快进同出",仅3.9%(2/51)表现为"快进快出"。以上表现中,泉涌状增强在<3 cm的FNH病灶中检出率上升至71.4%(15/21);分枝状增强在>5 cm的FNH病灶中检出率上升至50%(5/10);中央瘢痕在>5 cm的FNH病灶中检出率上升至60%(6/10),即上述表现在3组病灶大小分组中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均<0.05)。另外,FNH在2组不同肝背景分组中的CEUS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及χ2检验)。结论 CEUS所示FNH典型征象包括泉涌征、轮辐征、中央瘢痕及滋养动脉,其中泉涌征对于病灶较小的FNH(<3 cm)更具有诊断价值,而中央瘢痕对于病灶较大的FNH(>5 cm)更具有诊断价值,脂肪肝背景不会影响其检出率。
  • 论著
    曾丽艳, 王倩, 柯晶, 董华娟, 孟现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1, 48(03): 326-3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1.03.007
    目的 为了避免Ⅰ期临床试验项目中因混淆生物样本而导致的生物样本数据缺失,使用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Y-chromosomal short tandem repeat,Y-STR)基因座检测方法鉴别已混淆的来自2个不同性别个体的生物样本,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将缺失标签的两支血液样本重新编号为A和B,分别从其血浆和血细胞样本中抽提DNA,同时从已知男性(P)和已知女性(N)血细胞样本中抽提DNA,分别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随后利用PCR技术体外扩增3个Y-STR基因座片段(DYS460、DYS513和DYS570),最后利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扩增产物。结果 电泳条带显示,从P、N、A和B的血细胞样本中成功抽提到DNA。与对照相比,A的血细胞样本均扩增出大小正确的3个Y-STR基因座DNA片段,而B的血细胞样本均不能扩增出DNA片段。Y-STR基因座检测方法成功鉴定出男性受试者的样本为A,女性受试者的样本为B。结论 Y-STR基因座检测方法可以鉴别已混淆的2个不同性别个体的生物样本。
  • 方法技术
    徐亚东, 王惠, 严斌, 沈卫星, 庄一心, 宋超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2, 49(03): 441-4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2.03.018
    目的 研究痔术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尿潴留风险的列线图。方法 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159例痔术后未留置尿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ASSO方法筛选出尿潴留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痔术后需要留置尿管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估此模型的准确性(C-index),通过内部验证评价模型。结果 该模型由年龄、性别、BMI、手术方式、外痔切除、术后补液量和术后镇痛等7个变量组成,具有较高的C-index(0.841,95%CI:0.774~0.908)和校准曲线,内部验证组仍有较高的C-index(0.793)。临床曲线分析得出阈值率在0.02~0.83时,该模型具有更好的临床使用价值。结论 痔术后尿潴留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良好的稳定性,有助于临床医师评估痔术后是否留置尿管。
  • 论著
    王小林, 雷洋洋, 李建柯, 高珊珊, 蔡定芳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2, 49(06): 916-9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2.06.011
    目的 探讨燥湿解毒复方对小鼠胰腺癌细胞株皮下荷瘤生长的影响,并借助生物信息学判断该燥湿解毒复方治疗胰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C57BL/6小鼠胰腺癌细胞株皮下荷瘤模型,将40只皮下荷瘤的小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给药组[27.82 g生药/(kg·d)],中等剂量给药组[13.91 g生药/(kg·d)],低剂量给药组[6.96 g生药/(kg·d)]以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每天灌胃1次,共21天。实验过程中观测小鼠体质量变化以及荷瘤体积变化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实验结束后测量各组瘤体质量并计算抑瘤率。利用BATMAN-TCM、STRING、GEPIA 2数据库判断该燥湿解毒复方针对胰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及相关生物学通路,探索靶点分子对胰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高剂量给药组和中等剂量给药组的小鼠肿瘤生长曲线较为平稳,低剂量给药组和对照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曲线则相对陡直。实验结束后测量发现高剂量给药组及中等剂量给药组小鼠瘤体质量分别为(0.16±0.08) g及(0.18±0.06) g,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瘤体质量(P<0.05)。高剂量给药组、中等剂量给药组及低剂量给药组抑瘤率分别为50.00%、43.75%和28.12%(P<0.05)。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燥湿解毒复方针对胰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包括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beta precursor protein,APP)、Polo样激酶1(Polo like kinase 1,PLK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碳酸酐酶2(carbonic anhydrase 2,CA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维甲酸受体β(retinoic acid receptor beta,RARB)、神经降压素受体1(neurotensin receptor 1,NTSR1)和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etase,TYMS)。这些靶点蛋白在人体内参与调节骨吸收、细胞对维生素A的反应、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对超氧阴离子的正向调节、苏氨酸磷酸化的调节、肝细胞再生、一碳代谢过程、RNA聚合酶Ⅱ对pri-miRNA转录的调控、柱状上皮细胞的发育等生物学过程。进一步分析发现,EGFR和PLK1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结论 根据小鼠胰腺癌细胞株皮下荷瘤模型及生物信息学结果,该燥湿解毒复方能抑制胰腺癌生长。
  • 医学经验交流
    丁旻, 李佳旻, 洪群英, 毛若琳, 崔博, 马圆, 陈智鸿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2, 49(03): 395-4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2.03.012
    目的 探讨尼达尼布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中心于2012年7月起参加全球尼达尼布治疗IPF的为期52周的随机双盲Ⅲ期临床试验(INPULSIS,INPULSIS ON),共入组10例IPF患者。1年研究结束后,继续追踪随访至今,共约9年。经揭盲分析后发现,试验组(尼达尼布组)6例,对照组(安慰剂组)4例。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绝对值及FVC%pre)、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pre)、SGRQ评分的变化及急性发作次数,持续记录患者的生存状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FVC和DLCO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FVC下降趋势相对较缓,FVC%pre年下降率为2%,对照组为4.9%。DLCO的年下降率及SGRQ评分变化两组无明显差异。随访期间8例患者病死,其中试验组4例(4/6),对照组4例(4/4)。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试验组有生存优势,但由于病例数少,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3/6),多为腹泻、腹部不适。程度多为轻至中度。2例生存至今的受试者,1例服用尼达尼布至今,1例服用尼达尼布1.5年后因腹泻退出研究。这2例肺功能追踪发现,长期服用尼达尼布者FVC%pre更稳定,急性加重次数较少。而中途停药者8年时复查FVC%pre已下降24.8%,急性加重3次。结论 尼达尼布可能延缓IPF患者FVC的下降趋势及延长生存时间,减少急性加重,长期服用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 论著
    杨凯, 谭晋韵, 邓颖, 史伟浩, 余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1, 48(03): 313-3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1.03.005
    目的 探究准分子激光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6F和8F激光导管,利用308纳米的氯化氙准分子激光对6例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体外减容实验。通过比较斑块管腔面积与径线的变化来评估减容效率,观察减容的产物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减容后的管腔面微观形态。减容前后管腔数据由术前颈动脉CTA图像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减容后Micro CT图像获得。结果 准分子激光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减容后能够显著增加管腔面积[6F激光导管:1.08(0.88~1.19) μm2 vs. 5.92(3.51~7.21) μm2Z=-5.410,P<0.001;8F激光导管:7.01(0.69~13.83) μm2 vs. 12.11(7.49~20.32) μm2Z=-2.678,P=0.007]。增加激光导管直径与推进次数可以获得更大的管腔面积增加[6F激光导管4.86(2.40~6.68) μm2 vs. 8F激光导管6.73(6.34~8.01) μm2Z=-2.976,P=0.002]。超过95%的准分子激光减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碎屑产物的面积集中在0~10 μm2,最大卡钳直径集中在0~5 μm。准分子激光减容后斑块及血管内膜下纤维暴露,并未造成热损伤。结论 准分子激光应用于体外减容颈动脉粥样斑块可显著增加斑块管腔面积,具有良好的解除颈动脉硬化狭窄的临床应用前景。
  • 个案报告
    张璇, 张晓春, 张蕾, 李明飞, 陈莎莎, 潘文志, 周达新,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2): 306-3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2.024
    本文报道1例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指导下的双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介入封堵术。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提示为双孔型ASD(继发孔型),大小分别为12 mm和13 mm,两处相距约6 mm;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ICE引导下,成功应用20 mm小腰大边ASD封堵器进行封堵,术后即刻ICE提示房间隔无分流,封堵器位置、大小、形态良好,对周围结构无影响。
  • 医学经验交流
    陈默, 李佳佳, 陶祥, 朱辰琪, 董戌晖, 尧良清, 李勤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2, 49(03): 402-4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2.03.013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同期发生的黏液性上皮化生和肿瘤(synchronous mucinous metaplasia and neoplasia of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SMMN-FG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诊断的14例SMMN-FG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结果 发病中位年龄为46岁(33~70岁),初发症状主要为阴道排液(8/14)及卵巢囊肿(4/14)。所有行HPV检查的患者(13/14)结果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7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4例行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例行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保留卵巢。术后病理提示14例病变累及子宫内膜,13例累及宫颈,9例累及输卵管,9例累及卵巢,7例同时累及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及卵巢。8例患者进展为恶性肿瘤,术后接受辅助治疗。随访14~80个月,1例因复发死亡,13例继续随访中。结论 SMMN-FGT是一组同时累及女性生殖道多个部位的黏液性病变,阴道排液多为其首发症状,其宫颈病变与HPV感染无关。治疗以手术为主,合并恶性病变患者须行辅助治疗,预后有待进一步随访。
  • 论著
    李竹君, 陆娜, 于洋, 刘颖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2, 49(03): 326-3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2.03.002
    目的 探寻负荷试验CT灌注成像中可以无创评估神经胶质瘤侵袭性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方法 取2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分别在原位种植C6胶质瘤10、14、18天后行CT灌注成像,1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在乙酰唑胺负荷前后进行CT灌注,收集并分析各项灌注生物标志物。再取各组鼠脑开展病理学检验,进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乙酰唑胺负荷后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和表面通透性(surface-permeability,PS)明显高于负荷前;随肿瘤种植天数的增加,CBF、CBV和PS百分比变化率随之降低,尤其是18天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对照组分别为119.5%±21.2%、125.6%±9.0%、816.2%±116.4%,而18天组分别为54.6%±2.0%、24.5%±4.3%、4.5%±0.8%;HIF1α、MMP2及VEGF阳性率和CBF、CBV、PS百分比变化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均 < 0.01)。结论 负荷试验CT灌注成像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CBF、CBV和PS百分变化率可以无创评价大鼠C6胶质瘤的侵袭性。
  • 论著
    郑芬, 周晓敏, 吴家雪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2, 49(06): 837-8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2.06.001
    目的 探究聚(ADP-核糖)聚合酶9[poly(ADP-ribose)polymerase 9,PARP9]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预后及其对肺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UALCAN数据库、GEO数据库和72例配对肺腺癌组织样本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析PARP9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预后以及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利用CRISPR/Cas9在肺腺癌细胞H1299和A549中敲除PARP9基因,通过慢病毒感染在PARP9缺陷的A549细胞中恢复表达PARP9,使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数据库分析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与正常肺组织相比,PARP9在肺腺癌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PARP9高表达的肺腺癌患者总体生存期更短,且PARP9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ARP9缺陷显著抑制H1299和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恢复表达PARP9可以逆转该表型(P<0.05)。结论 PARP9在肺腺癌中高表达,高表达PARP9的肺腺癌患者预后不良,PARP9可促进肺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提示其可能是肺腺癌的一个重要原癌基因。
  • 论著
    杨宇, 林之光, 马晶晶, 康惠, 李情, 张梦雪, 马燕, 陈波斌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2): 166-1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2.002
    目的 比较全颅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与其他挽救性治疗方案在复发/难治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relapsed/refractory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R/R PCNSL)中的疗效,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统计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初次R/R PCNSL患者相关资料,对接受含或不含WBRT挽救治疗的患者进行生存与预后相关因素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104例患者,37例接受WBRT治疗(WBRT组),67例仅接受单纯化疗(非WBRT组)。WBRT组与非WBRT组的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70.6%和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RT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6.1个月,非WBRT组中位PFS 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RT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28.8个月,非WBRT组中位OS 30.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CSF)蛋白水平和挽救治疗反应与PFS有关,KPS评分和挽救治疗反应与OS有关。结论 可以推荐WBRT作为初次R/R PCNSL的早期挽救治疗方法,相比化疗能获得更佳的PFS和应答率,但未见OS的明显获益。脑脊液蛋白>0.45 g/L、挽救治疗3个疗程内未达到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是对预后不利的独立危险因素。
  • 医学经验交流
    罗凌霄, 符忠蓬, 崔璨, 曾健平, 孙小怡, 汪清, 隋龙, 丛青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1, 48(06): 798-8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1.06.012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回声不均患者的内膜组织病理结果及恶变高危因素,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869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内膜回声不均并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总结其病理特点及临床资料,以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恶性病变为研究组,以内膜正常及良性病变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内膜回声不均患者诊断内膜癌前/恶性病变高危因素。结果 宫腔镜下定位活检组织病理结果表明,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患者中,56.04%(487/869)患者内膜正常,43.96%(382/869)内膜病变,其中,38.55%(335/869)为良性病变,5.41%(47/869)为内膜不典型增生或恶性病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50岁(OR:3.498,95% CI:1.209~10.124,P=0.021)、异常子宫出血(OR:2.903,95% CI:1.904~4.425,P<0.001)、内膜厚度≥7 mm(OR:6.411,95% CI:1.921~21.392,P=0.003)是子宫内膜发生癌前或恶性病变的独立高危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结论 超声提示内膜回声不均是内膜病变的重要预测指标,年龄≥50岁、异常子宫出血、内膜厚度≥7 mm是发生癌前/恶性病变的高危因素。
  • 综述
    李曹杰, 李嘉浚, 陈荣新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6): 889-8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6.013
    摘要 (315) PDF全文 (558) HTML (227)   可视化   收藏

    肝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80%~90%的肝癌是从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中发展而来。本综述着眼于肝纤维化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探讨肝纤维化成分(肝星状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化学和物理因素)通过相关途径影响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进而形成免疫抑制性微环境,促进肝癌发生发展。

  • 医学经验交流
    张翀景, 张旭, 李得见, 狄黎卿, 宋宇琛, 田野, 周建华, 易诚青, 禹宝庆, 敖荣广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2, 49(05): 739-7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2.05.015
    目的 探讨O型臂导航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治疗中段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精准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9年12月—2021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骨科收治中段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15例(15个椎体),男5例,女10例;年龄70~89岁,平均(76.7±5.8)岁。均采用O型臂导航引导下经单侧穿刺行PVP治疗。主要疗效指标:术中规划路径与实际路径的符合率,微创经皮开路器穿刺成功需要的次数,主要指标用于评价该手术操作的精准性。次要疗效指标包括: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天以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同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使用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2天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次要指标用于评价该手术方案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规划路径与实际路径的符合率:优6例,良9例,优良率达100%,所有病例均为1次穿刺成功,无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或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11.7个月。术前、术后2天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分别为7.2±0.7、2.3±0.5和1.9±0.5,患者ODI评分分别为68.1±4.0、23.6±4.3和23.0±4.6,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2.4±0.3)cm、(2.7±0.3)cm和(2.6±0.3)cm。术后2天患者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2天及末次随访时患者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增加(P<0.05)。结论 O型臂导航引导下PVP治疗中段胸椎OVCF,可提高手术操作精准度及安全性,在治疗中段胸椎OCVF中可能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论著
    张蕾, 张晓春, 张源, 李明飞, 潘文志, 陈莎莎, 管丽华, 周达新,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2, 49(03): 376-3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2.03.009
    目的 探讨老年(≥60岁)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患者行经导管封堵预防脑血管事件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PFO封堵治疗的患者共218例,年龄18~83岁,男性112例(51.4%),女例106例(48.6%)。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 60岁,n=180)和老年组(≥60岁,n=38)。收集和比较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合并症、术前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资料、PFO封堵并发症并随访是否有脑缺血事件再发。运用Kaplan-Meier方法对所有封堵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利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比较其预后因素。结果 所有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完成。术前老年组具有高危形态学PFO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36.8% vs. 20.0%,P=0.025)。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器械成功率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为1.000)。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两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72和0.593),而老年组卒中复发和新发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则高于非老年组(P=0.029和0.007)。Log-rank检验显示老年组的无事件生存率低于非老年组(P=0.019),只分析卒中和TIA终点,老年组也低于非老年组(P=0.004)。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基线资料后,年龄≥60岁对于PFO封堵术后神经系统缺血性事件再发为独立于高血压和术前AF之外的风险因素(HR=1.237,95%CI:1.037~1.477,P=0.018)。结论 老年PFO患者行经导管封堵术与非老年患者一样安全,在预防脑血管事件再发方面临床获益较年轻患者小,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筛选合适的老年PFO患者进行封堵治疗。
  • 论著
    郭路, 刘晓程, 顾超, 李斌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2, 49(04): 529-5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2.04.008
    目的 探索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uin1,SIRT1)激动剂对氧化应激损伤卵巢功能低下小鼠卵巢储备影响及SIRT1-cAMP通路的可能作用。方法 通过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及H2O2干预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测颗粒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ELISA测定颗粒细胞雌激素分泌能力,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颗粒细胞功能性受体及雌激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最后通过Res预处理3-硝基丙酸(3-nitropropionic acid,3-NPA)诱导建立的氧化应激损伤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模型小鼠,从动情周期、卵巢指数、激素水平、卵泡计数等方面评估Res对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PCR检测小鼠卵巢组织环腺甘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结果 Res可以通过SIRT1改善氧化应激损伤人颗粒细胞雌激素合成能力、功能性受体表达及雌激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改善氧化应激损伤POI小鼠卵巢功能。卵巢组织内cAMP信号通路关键基因EPAC、RAP1b、RAP1a、PLCb3、CREB1、CAMK2αSIRT1表达升高。结论 Res可以改善氧化应激损伤小鼠卵巢储备功能,SIRT1-cAMP信号通路可能是其潜在作用机制,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正反馈作用。
  • 论著
    李雪洁, 周年伟, 孙敏敏, 李伟, 汪咏莳, 谢惠琳, 舒先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1, 48(05): 586-5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1.05.003
    目的 探究汉族心肌病患者细丝蛋白C(filamin C,FLNC)基因变异及表型特点,进一步完善FLNC变异谱。方法 纳入150名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和50名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进行外周血DNA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和筛选,对携带FLNC基因变异的先证者及家属进行Sanger测序验证,收集先证者及家属的临床信息。结果 在所有先证者中,共检测到6例患者携带FLNC变异,且均为未曾发表过的新变异,1例为家族性DCM,其余为散发病例,HCM患者均为错义变异,DCM患者均为截断变异。结论 不同类型的FLNC变异通过不同机制参与多种心肌病的发生,本研究初步总结了不同变异与心肌病表型的关联,并进一步扩大了汉族心肌病患者FLNC的基因变异谱。
  • 医学经验交流
    李清, 陈丽梅, 张宏伟, 高蜀君, 汪清, 张君, 隋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5): 717-7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5.010
    摘要 (297) PDF全文 (60) HTML (17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绝经后女性在阴道镜术前局部应用复方沙棘籽油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非盲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对204名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拟行阴道镜检查的绝经后患者,结合医师建议与患者意愿,按照阴道镜术前是否阴道用药及用药类型分为4组:普罗雌烯组(G1,n=72);结合雌激素乳膏组(G2,n=13);复方沙棘籽油栓组(G3,n=47);未用药组(G4,n=72)。比较各组一般情况、阴道镜评分和阴道镜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结果: 阴道镜术前平均用药时间为:G1组13.7天,G2组12.3天,G3组9.0天,G3组用药时间显著少于G1组及G2组(P < 0.001)。与G4组相比,G1、G2和G3组阴道镜评分较低,阴道镜检查满意度更高。G2和G3组阴道镜评分低于G1组,阴道镜满意度更高(P < 0.001)。4组在阴道镜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6)。结论: 绝经后女性在阴道镜术前局部应用复方沙棘籽油栓,用药时间更短,医疗费用更低,阴道镜检查满意度更高,且不影响阴道镜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

  • 论著
    朱捷, 吴蕙, 顾梅秀, 潘柏申, 郭玮, 王蓓丽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 50(01): 26-31,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3.01.004
    目的 探究CD19+CD24+CD27+调节性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的作用和临床相关性。方法 收集23例SLE患者和23例健康人群的外周血以及血浆标本,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两组人群外周血标本中的CD19+CD24+CD27+调节性B细胞与细胞内IL-10的表达水平,并将其细分为CD24highCD27+以及CD24midCD27+两个亚群,同时比较血浆中各细胞因子的浓度并分析其与Breg细胞的相关性。检测治疗后SLE患者外周血中Breg细胞的变化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分析其与疾病发展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体内的两种Breg细胞均显著升高,分别为6.09%±2.61%和12.28%±4.90%,其细胞内IL-10表达也明显增强,且CD24highCD27+型Breg细胞内IL-10水平高于CD24midCD27+型亚群。患者血浆中IL-1β为(9.24±9.97) pg/mL,IL-10为(43.50±23.06) pg/mL,TNF-α为(11.26±7.48) pg/mL,IFN-γ为(12.83±7.27) pg/mL,较正常人均显著升高,且IL-10浓度与CD24midCD27+型亚群细胞比例存在正相关。外周血中两种Breg细胞均与患者的疾病状态存在关联,经过临床药物治疗后,患者体内的Breg细胞显著下降。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显著升高,其分泌的IL-10相应增高,免疫调控作用增强。经过治疗,两者显著下降,提示其具有反映患者疾病状态的潜在价值。
  • 论著
    敖永强, 高健, 王帅, 丁建勇, 蒋家好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2, 49(04): 484-491,5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2.04.002
    目的 建立胸腺瘤人源肿瘤细胞(patient-derived tumor cell,PDC)模型,模拟体内化疗药物活性,筛选胸腺瘤有效化疗方案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获取新鲜的胸腺瘤组织标本,于24 h内消化解离,得到存活胸腺瘤细胞并置于培养基中培养,建立PDC模型并稳定传代,选取7种不同的含顺铂化疗方案进行药敏试验,以观察不同药物方案对胸腺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共收集19例胸腺瘤组织标本,成功建立胸腺瘤PDC模型8例,建模成功率为42%(8/19)。其中A型胸腺瘤1例,AB型3例,B2型3例,胸腺癌1例;Masaoka Ⅱ期3例,Ⅲ期3例,Ⅳa期2例。选取7种含顺铂的药物方案分别对胸腺瘤PDC模型(n=6、7、8)进行药敏测试,白蛋白紫杉醇、长春瑞滨或表柔比星联合顺铂方案对胸腺瘤细胞的杀伤有效率较高,分别为6/8、6/7和5/6,且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8、1/7和1/6;而多西他赛、紫杉醇、吉西他滨或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对胸腺瘤细胞的杀伤有效率较低,分别为4/8、3/8、5/8和3/8,且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8、5/8、3/8和5/8。对1例不可切除胸腺肿瘤患者进行胸腔镜活检术,留取部分组织成功建立PDC模型,该患者PDC模型的药敏测试结果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具有强杀伤作用,后进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化疗后胸腺瘤较前明显缩小。结论 胸腺瘤PDC模型建立成功并用于模拟肿瘤体内药物活性的药敏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1例不可切除的胸腺瘤患者进行化疗并取得明显效果。胸腺瘤化疗推荐使用白蛋白紫杉醇、长春瑞滨或表柔比星联合顺铂方案。
  • 论著
    王廷峰, 吴卫东, 陈军杰, 唐健松, 于鹤, 黄亮亮, 张一忠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2, 49(05): 697-7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2.05.009
    目的 探讨后鞘后入路,经脐缘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hernia repair,SIL-TEP)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4家医院施行的后鞘后入路SIL-TE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卡罗莱纳舒适量表、数值评定量表和手术切口满意测评问卷来评定生活质量、手术满意度和切口美容效果。结果 共纳入500例患者,其中男性450例、女性50例,平均手术时间:单侧56.6 min,双侧77.2 min。术中并发症中,腹膜破损150例,精索血管损伤4例,无大血管、输精管、肠管和膀胱损伤,无一例中转为常规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中,血清肿28例,血肿5例,阴囊水肿19例,尿潴留2例,切口感染3例。术后6、24和48 h平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依次为2.6、1.7和0.6。术后半年生活质量量表中各项平均得分依次为:异物感0.008,疼痛0.016,活动受限0.002;手术满意度5分者479例,美容满意度平均9.9。平均随访13.9个月,期间疝复发3例,无切口疝和补片感染。结论 后鞘后经脐缘SIL-TEP安全可行,而且在术后疼痛、生活质量和手术瘢痕等方面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 论著
    左丹, 刘凌晓, 张琪, 田晓梵, 邱艺杰, 王文平, 董怡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2, 49(02): 201-2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2.02.007
    目的 通过比较腹部恶性肿瘤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前后的动态超声造影(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DCEUS)定量分析曲线及灌注参数,探讨DCEUS技术在HIFU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疗效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8年9月到2021年5月,前瞻性地纳入计划接受HIFU治疗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所有的病灶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诊断为晚期恶性肿瘤。在HIFU开始治疗前1天及4周后分别进行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Vuebox图像分析软件分析CEUS检查过程并生成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并得到定量参数,包括峰值强度(peak enhancement,PE)、上升时间(rise time,R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HIFU治疗前后腹部恶性肿瘤病灶大小、CEUS增强-消退表现、TIC曲线、定量参数及肿瘤标志物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患者共19例。HIFU治疗前后,患者肿瘤标记物及病灶大小及CEUS表现均无明显变化。DCEUS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HIFU治疗前,HIFU治疗后肿瘤病灶的TIC曲线峰值强度降低、曲线下面积缩小。在所有DCEUS定量参数中,PE [(32 920.63±24 822.71)a.uvs. (17 296.11±16 570.41) a.u,P=0.001]及AUC[(624 665.28±593 711.71) a.u vs. (309 148.00±366 938.07) a.u,P=0.00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 DCEUS可在评估HIFU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疗效时监测病灶微循环血流灌注,定量参数PE及AUC是具有潜在意义的评估参数。